摘要: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常常不大重視提問的方式,要么找不到恰到好處的提問時機,要么一個勁兒地無重點地連續發問,讓學生失去興趣,感到厭倦,以至于影響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因此,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尤為重要。
關鍵詞:英語;教學;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7-0245-02
隨著社會的發展,繼續推行素質教學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如何使所有學生都主動、活潑、生動地發展、發揮自己的才能是擺在英語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注重課堂提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常常不大重視提問的方式,要么找不到恰到好處的提問時機,要么一個勁兒地無重點地連續發問,讓學生失去興趣,感到厭倦,以至于影響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因此,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尤為重要。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如何提問歸納以下幾點技巧。
一、提問要有目的
課堂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這種思考能力潛伏在他們的大腦中,需要啟發才能積極活動起來。而啟發式提問就是利用“引子”把學生的思維啟動起來,也就是說,教師根據教學規律和學生的發展特點與需要,適時而巧妙地給學生以啟迪、開導,幫助他們獨立思考。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領會知識和用語言把知識復述出來是兩個不同層次的理解過程。通過提問,可以強化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促使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另外,學生的課堂語言還發揮著鞏固知識的作用。通過提問能使學生進行自我強化。課堂提問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性質,提出問題,造成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教師的提問,更利于促使學生的思維,使其問有所思,思有所得。
二、提問的最佳時機
教師授課不應該單純靠維持紀律來保證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而應該以授課的內容來吸引學生。教師應設計一系列的問題,用一個個由淺入深的問題緊緊地把學生的思維鉗住。當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啟動的時候,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會引起學生的懸疑,激發他們的認知沖突,使其思維處于高度自覺和自主的水平,從而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學習的問題上來。為了使學生能在思考問題時不但會想,而且會答,要教給學生的正確的思維表達方式,順著學生的思維導出“關鍵詞”。當學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時,通過提問,把它集中起來。而當學生的注意力過分集中在某一個問題上時,教師應巧妙地提問,引導學生轉入新的學習內容。這樣一環扣一環不失時機地安排提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他們積極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要能把握住提問的“火候”,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問題設置要難易適當
每一個單元、每一章節、每一節課都有一個話題,課堂提問必須緊緊圍繞這個話題來展開,緊扣重點、難點,設計成遞有層次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前后銜接、相互照應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深入。例如,教學中可以先設問,誘導學生準確理解原文,再進行反問,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來,最后再進行追問,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化、提高。當然,設計的問題應當直觀、生動、感性強。一是不能低于或過分高于學生的水平,否則會使學生不能理解而失去信心,影響積極性,。二是提問不能太超于教學內容,否則影響教學效果。一般來說,一個問題,班上有半數以上的同學經過思考后能夠回答,其適當性便被接受。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精心備課,領先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話題和教學任務,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
四、提問要清楚、詳細、精確
教師提問的語言要簡練,題意明確,避免模棱兩可的提問。例如:
筆者在教學When is your birthday ?這一單元時,就充分抓住birthday這一平臺,問學生一些感興趣的問題:
When is your birthday ? What do you get from your parents?
What do you do on your mother‘s or father’s birthday? 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尊敬父母品性。
五 、提問面要廣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充分培養個性,教師應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的問題,調動每一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提問時的態度要和藹,以消除學生緊張心理,要講民主,讓學生有插話的機會,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要認真聽取學生回答。對答錯者有幫助、有鼓勵,對有創見要表揚。因此,授課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一個“最佳的智能培養高度”進行提問,使大多數的學生通過努力思考后能夠回答。
六 、運用連問式提問
連問式提問是在處理一篇課文之后,只精選十來個問題并作一次性提出,學生作一次性回答。教師要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模糊點提問,幫助學生將片面的、孤立的認識轉化為全面的、辯證的認知結構。連問式提問具有整體功能。完整性對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注重分解為部分教學內容,很可能成為沒有組裝的零部件。當然,只注重綜合為整體,則可能是結構不明顯的整體。對教學內容進行完美的提問與回答意味著課堂講解完成一半。編擬問題首先必須考慮:是否從整體上問清楚了這部分內容、所提出的問題是否貫穿始終;同時,講解啟示寓于問答之中,串連解說為下一個問題搭橋。教師將問題題目連綴起來,用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教材,然后再用問題引導學生掌握教材,再用問題引導學生走出教材,其過程真正變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七、鼓勵和教會學生質疑提問
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設置問題,并且要鼓勵和教會學生善于質疑,敢于提出問題,善于緊扣課堂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解惑。通過質疑提問,學生不僅可以真正學到知識,而且可以發展求異思維的能力。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通過課堂提問的語言反饋,可以使教師當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提問效果,能使教師迅速而及時地調控教學過程。通過提問,學生不僅接受了來自教師的知識信息,同時也接受到了來自同學們的知識的信息。有些學生對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教師往往難以準確地把握問題的癥結,而同學們的思路可以使他豁然開朗。通過學生自己語言傳達的信息,更符合他們已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更容易吸收,教學效果會更好。
總之,老師的課堂提問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教學藝術,授課時不在于“多問”,而在于“善問”、“巧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課堂提問。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問與答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亦是推進和發展教學過程的重要動力。沒有問答的教學是極少的,特別是在英語教學中,問答使用得更廣泛。這里的“問”著重指教師的提問。在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能優化課堂教學,使師生處于和諧的信息交流中,能使師生之間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深入研究課堂提問技巧,并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實施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