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關系到眾多股民的利益,須要給予足夠重視。但是,如今的會計監管體系措施不健全,會計信息造假事件層出不窮。我國政府對經濟的管制正從控權向放權轉變,但是很不徹底,許多領域仍舊由政府掌握監管的大權。政府的監管有一定優勢,但是缺陷也有很多,例如專業化不足、行政程序煩瑣、尋租機會多等,一直制約著我國的經濟改革,需要進行革新。
關鍵詞:社會會計;社會中間層;行業協會;集團公益訴訟
中圖分類號:DF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7-0136-03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越來越多地活躍在經濟舞臺上,其中上市公司在引領中國經濟復蘇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并被人們稱為“中國脊梁”。但是根據2010年7月22日《信息時報》報道:“據統計,2004年至2008年,證監會共進行行政處罰210件,其中對信息披露的處罰90件,受到處罰的董事和高管達738人次;而2009年以來,行政處罰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國上市公司董事受處罰的數量,也居世界各國前列。”信息披露與會計財務報表息息相關,會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計為政府的經濟管理提供會計信息,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為企業的利益者提供企業的經營信息。但是會計的失真現在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由于利益的驅使以及監管的力度較弱等問題使得會計信息的虛假問題層出不窮,這就使得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并根據癥狀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以求能夠盡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
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學者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探索,大部分學者支持在我國建立兩個層次的監管體系,一是內部監管體系,二是外部監管體系(社會監管和政府監管),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相結合。眾多學者的研究方向大致相同,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不同意見,筆者在下文中粗淺地闡述這個問題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一、內部監管
1.可能性
英國作家毛姆曾說過:“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這是內部監管的心理基礎。每個人都有自律的意識,這種道德觀已經深深地根植于我們內心,引導著我們堅持誠信和堅持遵守法律的約束。盡管有人提出質疑,認為如今我們已經在與道德相悖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內心的純潔已經被當代的商業利益侵蝕得所剩無幾,但筆者認為內部監管是不能放棄的,人類在發展的道路上有時會偏離正確的軌道,但終究會走回正確的道路,這是人的理性所決定的。《會計法》第五條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第27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這是內部監管的法律基礎。法律明確規定了內部監督,并且對于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免于遭到報復給予了保障。有許多人認為,自我監管是不太可能奏效的,因為人們都有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內部人員作為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的統一體,在實踐中能否存在內部監督值得懷疑。但是,法律必須規定企業內部的約束,即指引一個大的方向,督促人們進行自律。
2.上市公司中的內部監管層級
(1)會計人員的監管。具體負責會計核算的人員處于層級的第一層,把握著公司財務登記的具體工作。由于他們是最貼近工作的人員,通過自我約束、自我檢查,更能夠發現問題,把問題扼殺在最初。(2)財務總監。其負責財務部門的管理,是會計的直接領導,可以從較宏觀的角度把握這個公司的財務運作,指導會計人員的工作。(3)總經理。其管理整個公司的運作,而不僅僅是財務,可以從整個公司治理的大方位對財務進行監督檢查,但由于有時總經理未必精通會計的知識,對于細節問題可能照顧不到。(4)監事。《公司法》賦予監事監管財務的權力,監事會作為一個獨立于董事會的部門,其成立的意義就是監督公司各項決策,保證公司合法運行,我認為其對會計的監管會比較客觀。(5)董事。董事會掌握公司的大權,決定著公司的走向,其地位之高不用多說,但是由于其大權在握,許多公司的董事會為了謀利,迫使會計虛假制作財務報表,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重視,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董事在內部監管中的作用。美國要求高管人員承諾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這與我國在《會計法》中對單位負責人規定的法定責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我國目前的相關配套法律還不完善,還沒有將高管人員真正置于民事責任的約束之下(如缺乏相關的民事賠償制度等)[1]。(6)獨立董事。其獨立性和專業性使得獨立董事是上市公司的一個獨特的內部監管層級,其成立就是為了防止控制股東及管理層的內部控制,損害公司整體利益和社會利益。以上六個層級互相作用,共同構成了上市公司的內部會計監管,組成了自我監管自我控制的機制。
3.社會和道德會計的引入與借鑒
隨著公司社會責任發展得風生水起,西方一些先進的公司率先創立了社會與道德會計,這是一種評估、確認和披露公司的社會和道德業績的方法。丹麥Sbn銀行前任執行總裁J·rgen Giversen曾經說過:“道德會計并不是為愚蠢或懦弱的人設計的,它敢于當眾揭開你的短處并戳穿你的謊言。”
請看西蒙·扎德克、彼得·普魯贊和理查德·埃文斯關于社會與道德會計的闡述:
社會報告應建立在公司自愿提供的基礎上,通過將公司的活動更為系統地展示給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和公眾而使公司不斷學習和成長壯大。企業的方方面面都要經過仔細審查,而不應局限于那些由管理層或董事們挑選出來的安全區域。社會報告應以同樣嚴格的要求按年度編制。像財務報表一樣,我們認為公司的社會報告應該接受外部審計[2]。
社會與道德會計包含很多方面,如環境審計、動物保護審計等,但筆者認為對會計監管體系最有幫助的還是社會審計,即“計量關于政治、內部管理系統、程序與目標、利益相關者期望與外部基準的業績評價”。 西方學者正在探究一套旨在衡量公司社會道德的會計體系,用獨特的方法衡量企業的社會業績。在這里筆者并不介紹這套方法的具體操作,僅作為一個介紹性的資料闡述。但是這個新的理論引起了筆者的關注,筆者認為可以將其引入會計的內部監管之中,用一份不同于財務報表的報告揭示企業在對自我的監督方面完成得如何,并披露給公眾,以促進企業對自我的審核監督控制。當然,這套體系還在研究和完善之中,尚未普及,只在西方的個別企業有所運用,據我所知中國還沒有企業進行社會報告,但筆者希望不久的將來企業可以采取這樣一種方式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加強對自身會計監管。
二、外部監管
孟德斯鳩曾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盡管我們不能忽視內部監管的作用,但單單依靠它是不能夠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的,還必須依靠外力的介入,以權力制衡權力。外部監管包括社會監管和政府監管。
(一)社會監管
1.社會中間層監管主體的勃興
由于我們國家正處于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大政府小社會的色彩仍舊非常濃厚,政府高度管制經濟的痕跡在短時間內無法完全消除,社會中間層發展較為緩慢。但在西方國家,社會中間層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例如,英美法系國家通常存在一個強大的會計職業,它們實行自律管理,同時對本國的會計準則的制訂施加重大影響[3]。 “在傳統國家角色改革的過程中,各國的共同實踐是減政放權,把有限政府資源用于最必須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權威,同時發揮非政府組織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由它們負擔某些原來由政府承擔的責任。這樣做的后果之一就是非政府社會團體的作用日益擴大。政府不再是人民利益的唯一代表。”[4]
2.社會中間層監管的優勢
(1)民間性。社會中間層是民間性組織,不隸屬于政府,于是與被監管對象保持著一種柔性、有親和力的關系,能夠更好地指導企業的工作,而消除政府監管時的強制性的弊端。(2)專業性。社會組織通常都是由在某些領域具有專業知識的人組織而成,對于某些行業的監管可能比政府更具有話語權,因為它們更了解行業的發展狀態以及存在的問題,能夠切中要害。(3)社會公益性。社會組織成立的目的及作用都是為了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宗旨,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彌補政府在這方面的不足之處。
3.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革新
《會計法》第31條規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向受委托的會計師事務所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19條規定:“年度報告中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關系到眾多利益相關者,必須謹慎對待,但目前會計師事務所造假事件不斷浮現在公眾眼前,大眾對于會計師事務所的誠信的印象大打折扣,是時候對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制度進行改革,以恢復這個行業的秩序。
法律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但是上市公司可以任意選擇會計師事務所,被委托人由于受雇于委托人,必然以委托人的權益為出發點,導致不能進行公正地審計。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某些地區以“搖珠抽簽”的方式來決定受委托的拍賣公司,對委托審計進行改革。以下是筆者的設想:由注冊會計師協會每年根據對一個地區內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評估來選出若干信譽好、專業知識強的會計師事務所組成一個備選團體,然后這個地區的上市公司每年進行搖珠抽簽,在這個備選團體中抽簽選出一所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公司的財務報表。如果有些地區由于資源限制達不到一年一選的話,可以適當調整為兩年一選或者三年一選。上市公司與選出的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合同之后,由注冊會計師協會審查合同,如果認為合同違法,應予以糾正。每年度上市公司直接將約定的審計費轉入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賬戶,再由注冊會計師協會轉給會計師事務所。
在筆者的設想之中,注冊會計師協會擔當的任務特別重,所以要發展壯大協會,人員和財力物力都要跟上。但是,根據我國目前行業協會的發展來看,這樣強大的協會尚未成型,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有人會對此舉是否侵害上市公司的契約自由提出疑問,但在筆者看來,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是社會本位,有時必須對私法自治給予限制,以謀求公共福利最大化。現代民法的理念為實質正義,價值取向為社會妥當性,模式為具體的人格、對財產所有權的限制、對私法自治和契約自由的限制、社會責任[5]。所以,對于上司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同加以限制有利于監督會計師事務所更加獨立公正地完成審計工作,而不受委托人的影響,為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政府監管
我國政府對經濟的管制正從控權向放權轉變,但是很不徹底,許多領域仍舊由政府掌握監管的大權。筆者認為政府的監管有一定優勢,但是缺陷也有很多,例如專業化不足、行政程序煩瑣、尋租機會多等問題,一直制約著我國的經濟改革,需要進行革新。
1.外部監管重心向社會中間層傾斜
由于上文所提的社會中間層在監管方面的優勢,政府應該將更多的權力下放到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使社會中間層成為外部監管的中流砥柱。國家在立法時應當將社會組織和政府的監管職責分列清楚,給社會組織更大地空間去施展它們的優勢。政府制定政策時也應該考慮為公共利益服務的社會組織,例如向社會組織的捐款不收稅或少收稅,保障其財力物力人力。當然社會中間層也有可能濫用權力,故也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監管,但起碼政府可以抽身于具體公司的監管,而著重于對行業協會的再監管,政府在監管層級上應該屬于最高一層,這樣可以用有限的精力掌控上司公司的全貌。
2.建立公益訴訟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在處理我國以“會計信息的虛假披露”為核心的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中,提供了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規范。但由于資本市場建立時間較遲、相關民事法律規范缺乏等原因,《若干規定》在具體操作性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致使我國因為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所導致的侵權民事賠償依然難以落實,投資者利益無法得以有效保障[6]。筆者認為,立法單單保障民事賠償制度還不足以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還應當建立起集團公益訴訟。目前的民事訴訟必須以有關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為前提,即有行政前置這一障礙,使得民事賠償制度往往耗時過長或者民事訴訟由于行政機關尋租而失敗。投資者不都是精明的專業的人,很多人并沒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權益是否收到侵害,故立法如設立集團公益訴訟將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受侵害的一人(或多人)代表受侵害的整體提出訴訟,法官判處被告建立一個賠償基金,使得其他沒有參與訴訟的受侵害的人也可以從此訴訟中獲得賠償。由于賠償金額的巨大,使得上司公司不敢任意妄為,具有威懾性,可以更好地監督上市公司謹慎披露會計信息。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能夠展開討論,僅是提出一個建議。
總體來說,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監管體系并不完善,還有很多地方尚待建設。此文中我僅是提出自己的一些設想,還有具體細節尚待斟酌。會計監管體系中,不能忽視內部監管的重要性,其次要著重加強社會監管,再者是對于國家立法的修改,力求結合三者以達到一個互相制衡監督的體系。
參考文獻:
[1] 王巖.對當前現代企業會計監管工作的思考[J].行政管理,(23):318.
[2] 西蒙·扎德克,彼得·普魯贊,理查德·埃文斯.構建公司受托責任[M].王詠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5-107.
[3] 劉燕.會計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3.
[4] 王全興,管斌.社會中間層主體研究[EB/OL].華中大法律網.
[5] 梁慧星.從近代民法到現代民法[J].律師世界,2002,(5).
[6] 張華林.會計法制建設法理基礎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50.
Research on the account regulatory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y
GAO Chao
(Ethnic economic law college,postgraduate college,China politics and law university,Beijing 100088,China)
Abstract: Listed company'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ed to many investor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need to give sufficient attention. However, the regulatory system not sou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bad events. our government to the economic regulation was charged with the right to change, but it is not giving up and still many areas by the government has the prerogative of the regulation. The government's supervision is sure, but there are many defect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technical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complicated, for rent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on China economic reform, the need for reform.
Key words: social account; middle-level stratum of society; trade association; group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