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區域經濟學應用到的理論中,哈羅德—多馬模型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該理論認為,一個區域的GDP增長率與該區域的儲蓄率s成正比關系,資本產出比c成反比關系。然而,我們通過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儲蓄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發現,兩者的關系也可能并非如此。對該模型提出質疑、分析其中原因的同時,我們還應嘗試改進它。
關鍵詞:哈羅德—多馬模型;儲蓄率;GDP增長率;資金利用效率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2-0003-02
一、質疑的提出
任何對理論的質疑都來自實踐。哈羅德—多馬模型的提出對區域經濟學理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也留下了諸多的問題。其中之一為:它不能解釋某些國家(包括內部的某特定區域)和地區儲蓄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負相關關系。
(一)哈羅德—多馬模型的假定及含義
該模型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哈羅德(R.Harrod)和美國經濟學家多馬(D.Domar)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提出的。該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全社會只生產一種產品;儲蓄S是國民收入Y的函數;生產過程中只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力按照一個固定不變的比例增長;不存在技術進步,不存在資本折舊;生產規模報酬不變。這一模型認為均衡條件下國民收入的增長率為:ΔY/Y=s/c(c=K/Y,為一個社會中資本與國民收入的比例;s=S/Y,為儲蓄與國民收入的比例)[1]。
按照哈羅德—多馬模型含義可得到結論:在一個經濟中,國民收入的增長率與社會儲蓄傾向成正相關關系,由此可知,國民收入的增長率與儲蓄率也應為正相關關系。但實際的經濟運行是否一直如此呢?通過對中國經濟運行的分析,我們對此提出質疑。
(二)中國經濟中的GDP 增長率、儲蓄率相關關系分析
在此選取中國1990—2002年的數據作為參考。這些數據雖然距今較遠,但已可充分說明問題。在計算出這一時段各年的儲蓄率之后,再應用SPSS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1990—2002年數據的GDP增長率與儲蓄率相關性分析表[2]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
在1990—2002年間,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區域經濟發展中,GDP增長率與儲蓄率都是呈負相關關系。即,區域的社會儲蓄率提高沒有帶來單因素的GDP增長率提高,反而在中國經濟體制和區域經濟體系下,從單因素的角度來講,社會儲蓄率的提高帶來了GDP增長率的下降。顯然,這個驗證結果是與哈羅德—多馬模型所提出的結論是相抵觸的。
二、矛盾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投資等于儲蓄的不完全性
在公式推導中,哈羅德—多馬模型利用了公式:I=S,即認為所儲蓄均轉化為投資,且為投資的唯一來源。顯然,這與現實不符。首先,投資不光來源于儲蓄。忽視現金的投資作用會產生分析誤差。其次,儲蓄不可能均轉化為投資。貸款獲得后并非一定投資于生產,此外,儲蓄用于投資,不一定能帶來正的經濟效益。在現實中,△I / I 往往不等于△Y / Y。
(二)資本勞動不能相互替代的假設過于苛刻
哈羅德—多馬模型做出了資本勞動不能相互替代的假設,而現實中的情況絕非如此。這種假設,割裂了生產要素的相互替代性,過分強調資本對GDP增長的作用,單因素分析使得分析結果不完整或者多少與實際情況有所差距;使得分析停留在了數學推理的層面,分析的角度難免狹窄不符合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短期內的發展態勢。
(三)區域經濟資金循環內部的差別性
區域(在世界范圍內國家也可以看做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資金因素變化是多元性的,不同的區域資金循環的速度、質量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由于經濟發展速度,金融系統完備程度,政府角色,這些問題上的差別,不同區域資金的吸引、流轉速度存在差距;不同區域金融市場對經濟的助推力不在同一水平;不同區域政府資金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也存在差別性。
(四)經濟經常不穩定,經濟周期存在
哈羅德—多馬模型假設不存在技術進步,也不存在資本折舊問題,而且生產規模報酬不變。顯然,這是在經濟某一特定狀態下進行的分析,忽略了經濟波動對資本發揮作用的影響,而哈羅德—多馬模型忽略了經濟波動。經濟波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可能會帶來通貨膨脹、投資形勢變化等各方面的影響,對于資本的利用也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五)中國企業籌集資金的利用效率普遍較低
資金的利用效率低是很多發展中國家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投資策略不當,投資項目不符合消費市場要求,項目投產經營、管理不善等[6] 投資低效的情況常有發生。當資金利用低效率存在且長期得不到改善,會帶來各種與哈羅德—多馬模型模型結論不同的結果。如,投資收入小于投資成本;大量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被消耗在投資中無法收回;GDP增長與儲蓄率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不明顯甚至二者成負相關關系。
哈羅德—多馬模型的結論與實際的經濟現象不一致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有其模型分析的缺陷原因,也有經濟運行復雜多變的原因,我們可嘗試對哈羅德—多馬模型進行完善。
三、改進后的哈羅德—多馬模型
哈羅德—多馬模型是兩位經濟學家哈羅德和多馬對經濟學發展的杰出貢獻,這里的改進也僅限于一種學術上的試探。改進應從模型的假設條件開始,使之更符合實際的經濟情況。
(一)當勞動和資本替代不明顯而資本利用效率能使投資收益大于投資成本時的模型改進
在其他假設條件不變的前提下,由于一個社會存在著技術進步和管理差別,則一個社會的資本(存量)和該社會的總產量或實際國民收入之間存在某個變動的比例β,則:K/Y=βc,得到:K=βcY,可以推出:ΔK=βcΔY。又因為社會中不存在資本折舊的假設依舊存在,因而:ΔK=I=βcΔY。根據投資等于儲蓄(I=αS,0<α<1)得到:I=βcΔY=αS=αsY。通過整理,得到均衡條件下國民收入的增長率公式:ΔY/Y=αs/βc。
(二)當勞動和資本替代隨時發生而資本利用效率不能使投資收益大于投資成本時的模型改進
在此情況下,社會的經濟整體對資金的利用效率不高,低水平的投資普遍存在,并且當投資者無法用資金使得效益增加時,往往采用擴大雇傭工人的數量來實現投資目標。因而,在此過程中,儲蓄率的增加一方面帶來更多的低水平投資,另一方面在既定的國民收入下,減少消費,對于GDP的快速增加是不利的。因而,這個時候均衡條件下國民收入的增長率公式:
ΔY/Y=(γs+ml)/βc,其中,-1<γ<0,m為勞動替代資本的程度系數(0 當然,改進后的模型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同樣不能解釋所有的經濟現象。但它加入了一些不容忽視而又客觀存在的因素,使得模型更接近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參考文獻: [1]邁克爾·P.托達羅.發展經濟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207. [2]陳先勇.中國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251-254. [3]Jack C.Francis.Investment Principle[M].NCCR FINRISK working paper,2006:53. [4]魏下海.技術進步、人力資本與勞動力就業——解讀中國就業彈性的變動趨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5):37. [5]拉斯·特維德.逃避不開的經濟周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22-126. [6]劉光燦.加強企業集團資金統一管理的探討[J].商業會計,2008,(22):22-29.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