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發展觀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眾多領域,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從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嚴密的內在邏輯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對經濟發展和物質文明建設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人的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2-0222-02
科學發展觀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眾多領域,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從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嚴密的內在邏輯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對經濟發展和物質文明建設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黨中央高度重視并多次強調這一重要作用。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強人民正確的思想道德武裝。2004年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防止出現因發展不平衡而制約發展的局面。胡錦濤進一步提出:“要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干部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科學發展觀中的諸多論述都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上層建筑的應有地位,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夠發揮的激勵、保證和導向作用。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科學發展觀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多層含義:首先,人的全面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人作為目的而非手段出現,擺脫了以往單純強調個體責任和義務的異化狀態,開始注重人的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的和諧統一;其次,尊重個體的思想政治品德發展規律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基本前提,教育主體應關注人的差異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最后,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個體主動性和創造性是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持續動力。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其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我們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深刻認識。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將這一基本要求作為重要原則,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確立為處理各種矛盾沖突的法則或準繩。全面原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促進人們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又要關注身體和心理素質的發展;可持續原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起既立足當前又能著眼長遠,保證工作持續發展的領導體制和教育機制,避免“頭痛醫頭”、“治標不治本”的錯誤。正確選擇傳統教育途徑或現代教育方式、隱性教育或顯性教育、理論教育或實踐教育、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才能實現主客體之間的良性互動,正確反映教育對象的內在需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科學發展觀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理念,更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原則方法、新的目標任務、新的評價標準。但反觀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卻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理論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門學科的基石。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理論研究的發展進一步確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獨立性,成為該學科走向成熟和完善的理性表征,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中的部分問題也日漸顯現。學科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平臺。 實際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也是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歸宿。在國際政治經濟勢力相互博弈、東西方文化交融激蕩、各種社會思潮相互碰撞的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面臨新情況、新挑戰,工作難度也日益加大,實際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問題。
首先,教育對象的主體性被忽略。在實際工作中常有這種情況,許多思想政治教育者雖然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認真組織和開展了教育活動,卻無法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做到“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由若干不同屬性的個體組成的,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化層次、興趣愛好都不盡相同,如果不關注每一個教育對象的內在發展訴求,就不能立足于他們的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來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此外,實際工作中通常只強調教育者的主導性,忽略了教育對象在活動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和創造潛力。主客體之間無法構筑起平等、民主的交互關系,教育合力的形成基礎嚴重缺失。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得不到教育對象認可,教育過程又不能解決對象的現實困惑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差就在所難免了。
其次,長效機制尚不成熟。現有機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呈現出短期性和反復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動力機制方面,許多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動力不足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者面臨物質待遇差、發展機會少、社會地位低的多重困境無心工作,教育對象無法明確意識到內在教育需求卻又缺乏正確的引導和啟發。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社會熱點。理論研究并不是為了理論而去做研究,而是為了指導現實工作,滿足國家和人民的實際需要;夯實理論根基,完善理論體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是該學科存在和發展的標志,深化理論研究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化和科學化的必經之路;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為本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和著力點。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做到尊重教育對象的獨立人格、合法權利和創造精神,理解他們的客觀意愿和現實困難,關心其思想動態和行為發展,實現教育主客體的共同進步和全面發展;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機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加快機制創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沿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穩定有序的發展軌道持續運行。
[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