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富于創新意識的溫州人,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以發展傳統輕工業為主,走出了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的成長道路,成就了一大批家族企業的群體,形成了富于特色的“溫州模式”。但是在不斷傳承的過程中,溫州家族企業的發展遭遇了一系列的問題,怎樣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是溫州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也是研究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溫州;家族企業;傳承;持續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9-0177-0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體制的轉軌和社會結構的轉型給全面實行市場經濟的中國帶來了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家族企業。家族企業憑借自身的優勢,迅速發展壯大,日益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目前的300多萬家民營企業中,90%以上是家族企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外部競爭日益激烈,家族企業的發展遭遇瓶頸。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家族企業,應當隨著自身的發展,因時因地制宜地改變和創新其管理體制或方式,對于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背景的企業來說,也應當有適合各自情況的企業管理模式。對溫州企業傳承發展的研究也給很多地方家族企業有借鑒意義。
一、溫州家族企業現狀的調查研究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溫州家族企業的現狀,我們展開了一系列調研,調研分為兩部分,一是對溫州企業家子女的調查,二是對溫州企業家的調研。
(一)對企業家子女的調查
在“浙江家族企業經營創新”調研隊對企業家子女的調查中,有將近140多份是對于溫州企業家子女的直接調查。問卷中很多問題都涉及到了企業家子女對家族企業發展的了解情況及接班意愿等。在溫州家族企業子女調查問卷中,控股比例為100%的達47%,比例在50%以上的可達80%,其中,多為高度控股。可見,溫州家族企業對于產權的控制相當牢固。而涉及子女對自己家族企業的了解程度的問題中,可知50%的子女不曾了解過自己的家族企業,也不曾去幫過忙。30%的人曾幫過忙,而對家族企業詳細了解過或曾有在家族企業里兼職或全職的僅占了20%,而我們的調查對象主要都為大學生,很多人也許今后的事業都會圍繞自己家的企業,但是他們卻并不了解企業的運行等,這對他們今后順利接班或管理好企業不太有利。
(二)對企業家的調研
1.企業家的文化程度的調查。對企業家的文化程度及企業規模進行了調查,得到以下結論:從為上過學的占0.54%,小學的占7.74%,初中的占23.9%,高中的占34.2%,大專的占18.1%,本科的占11.6%,研究生的占3.8%。由此可看出,溫州家族企業主的文化程度整體看來并不是很高,對于企業的發展有不少的限制。
2.企業接班人計劃的準備情況。從沒考慮過接班人計劃的企業主占了22.3%,偶爾想到這個問題的企業主占了33.7%,對接班人計劃有初步思考和打算的占了28.7%,有比較正式的書面接班計劃的僅占3.5。由此看來,大多的企業主對于接班人計劃并沒有太多的準備,只有少部分有周密準備和部署。可見,溫州絕大部分企業家都希望自己兒女可以繼續從事自己的事業并成為領導人。問卷中其他項也有顯示,大部分的企業主只有在家族內無合適的人選時才會考慮引進家族外的人員擔任總經理,家族企業經營模式還是以家族內人員代繼傳承為主。
3.企業決策的調查。可見,企業中重大的決策由企業主本人決策的占46.84%,企業主與主要管理人員共同決定的占34.81%,董事會/股東會共同決定的占13.29%,家族成員決定的占3.16%。可見,大部分的家族企業的決策是由企業主本人做出的。
4.溫州家族企業對人才引進方面的調查。在諸多問題中,高層管理人才難覓的占40%,擔心高級人才的忠誠的占29.44%,高層人才要價太高的占9.44%,引進人才與家族成員不相容的占7.22%,引進人才與企業文化和價值不相容的占11.67%,其他的占2.22%。可見,溫州家族企業在招聘中對于適合自己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很難尋覓,畢竟要把自己企業托付給一個外人,對于家族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二、溫州家族企業傳承與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企業主文化水平低
在改革開放之后出現的溫州家族企業家大多文化知識素質比較低,但在創業初期主要靠冒險和敢于闖市場,所以文化程度似乎說明不了什么問題,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的壯大,對企業家的管理水平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文化水平成為不可小視的軟實力。由于文化水平低,很多企業領導者思想觀念陳舊,這也逐漸阻礙了企業的發展[1]。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家族企業由于缺乏現代管理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而被淘汰掉。況且,在現在與全球接軌的經濟形勢下,僅僅安于自己的小企業,守著自己的小市場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發展,而這便對企業主的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勇無謀”已經不能在商場上站穩腳跟了,企業主們需要充實自己的文化儲備。
(二)創新意識缺乏,自主品牌少
溫州家族企業多從事貼牌生意,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缺乏,多從事貼牌生意,雖然不少溫州商人投資渠道多樣,但是從溫州本土家族企業來看,他們處于生產制造的低端,是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為粗放型增長,隨著形勢及政策的變化,使從事低端生產的企業利潤日趨減少。這個問題是絕大多數溫州家族企業的急需處理的問題,這樣的生產方式不僅不利于企業的擴大,甚至可以說很難使企業保持現狀。而且在與世界接軌的時候,也會因為品牌的缺乏,使溫州企業處于不利位置,低廉產品會遭遇反傾銷,而缺少品牌又難以于大企業大品牌抗衡。
(三)接班計劃的滯后
根據我們對家族企業子女的調查可知,大部分家族企業子女是愿意進入自己家的企業工作并希望成為主要領導人的,但是真正了解過自己家的企業,并在自己家企業兼職或全職過的人卻不多,調查數據中顯示這部分僅占了不到20%,更有50%的不曾了解過自己家的企業,雖說,我們調查的子女多為在校大學生,離接班還有不少時間,但是要對一個企業進行管理,僅僅有知識,或者從別人那里了解一點關于企業是遠遠不夠的,接班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需要接班人對家族企業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在管理前知道它的利弊,進行而在原來基礎上的改革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家族企業。
三、溫州家族企業如何在新形勢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事物發展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那就是內因和外因,但是內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說,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本身的變革應放在首要位置,但是變革中阻力會很大,來自家族內部也會有很多,但是只有變革才能帶來進步,溫州家族企業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壯大。具體如下:
1.培養創新精神,孕育企業新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于家族企業的傳承發展也相當重要,這不僅體現在企業的產品、服務,即開發自己的產品,打響自己的品牌,不斷進行創新,更加重要的是要培育企業創新文化,家庭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文化的認識要由模糊膚淺向清晰深刻轉變,要由自然形成向自覺管理階段轉變。在家庭企業經營理論和家族企業文化管理制度上尋求創新,樹立現代“雙贏”理念、重構企業經營理念、提倡人本管理理念、注重精神塑造理念和長期培育理念、強化氛圍培育理念,把管理方式由現象管理深入到精神管理,著眼于構建企業經營管理的深層架構,樹立企業經營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價值現,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文化管理機制,可適當打破觀念,引入“職業經理人”等。
2.股權社會化,引入新資金。在溫州家族企業變革中,產權變革是時下企業發展的一條主線。家族企業的發展會遇到許多問題,其中產權結構、資金來源、人才引進、技術更新等問題,是民營企業要闖的四道關口。如何實現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跨越,引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所說,家族企業好處不少,但不能把家族企業等同于家族制管理。他提出了“家族企業”向“企業家族”發展的想法。家族企業被定義為一個家族的企業,企業家族則將企業變成了所有者、經營者及全體員工的利益共同體。從家族企業到企業家族,就意味著徹底打破家族制管理體制,大膽改革產權制度,積極引進人才,吸納新的股東,使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并成為眾多企業賴以生存的載體,成為投資者、經營者和全體員工的命運共同體。而股權社會化則是一個很好的實現由“家族企業”向“企業家族”轉變的載體,而且,這樣有利于吸收社會閑置資金,發展壯大家族企業,股權化之后,家族企業內部財產明確,有利于企業更好發展[3]。
3.接班計劃早醞釀,接班意識早培養。對于大多數溫州家庭企業來說,也許產權分離是他們當下還不能接受的事,那么,接班人的培養也是一個緩和之路。既然還不能完全接受家族企業之外的人來管理,那么何不也自己培養一個家族職業經理人呢?盡早開始培養接班人,對于接班人自身和家族企業發展都是有利的,在培養過程中可以了解到接班人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盡早發現不足和優勢,可以更好地將企業交手,也更加放心,避免出現交班后不放心,權力不完全下放,形成多頭領導的局面。而且接班人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文化及企業運行,確立自己的目標,也可以讓他們確定自己是否可以接班。
四、結論
溫州家族企業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溫州整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家族企業在這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定資本和實力,但是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如企業主文化水平低、管理結構單一等問題,這些都在無形中阻礙了家族企業走的更遠。家族企業需要推陳出新,進行變革,但是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道道難題。家族企業完成蛻變,對于企業自身和社會的發展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家族企業的變革需要他們自身和政府社會等多方面的支持,相信溫州家族企業在這些支持下可以克服自身的局限,在激烈的市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余向前.家族企業治理傳承及持續成長——基于溫州的實證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黃太剛,郭艷霞.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問題[J].企業導報,2009,(10).
[3]余向前.經濟轉型期浙江家族企業代際傳承與持續成長[J].財經論叢,2010,(5).[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