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QQ與360之間的“網絡核戰爭”使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全國數地法院都已接到用戶起訴,稱騰訊公司擅自要求用戶“二選一”的行為侵犯了用戶的“自主選擇權”。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不僅僅是消法規定的消費者的基本權利之一,同樣也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此次網絡大戰,應當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反不正當競爭;反壟斷;侵權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7-0209-03
消費者的自主權和選擇權,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民商事當事人意志自治的體現,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2010年11月3日晚,騰訊公司在線發出的《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在將其與360之間的網絡世紀大戰推向白熱化的同時,也向更多的中國網民普及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概念。
QQ和360,一個擁有中國裝機量最大的即時通訊軟件,一個是中國最大的安全軟件廠商,二者之間發生在網絡世界的“核戰爭”將數億的中國網民拖上了戰車,引起網民的極大不滿。客觀地說,騰訊此舉絕對是不明智的——商家之間的商業競爭不管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都與消費者無關,任何一方都不應該拿消費者作為要挾手段。
事情發生后,成都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公告,表達了對此事的觀點,認為騰訊公司以終止服務脅迫QQ用戶卸載360軟件,是以犧牲消費者權益解決企業之間商業糾紛的做法,是對法律的無知,也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一、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明確提出的: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一)消費者自由選擇權的內容
(1)有權自由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2)有權自由選擇商品品種或服務方式;(3)有權自由決定購買或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種服務;(4)在選擇商品或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例如:大一新生王小梅到學校門口購買電燈,如果門口的兩家商店同時都有臺燈銷售,小梅可以到甲商店去買,也可以到乙商店去買。商店里面的臺燈樣式很多,小梅在購買的時候,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受好和實際需要,比較、鑒別和挑選,可以選擇桌式的,也可以選擇壁掛式的,還可以選擇立式的。經過仔細地挑選比較,小梅如果沒有找到最合心意的,有權決定不購買而離開,店家不能強制小梅購買。
(二)消費者自由選擇權的含義
消費者在市場交易中的權利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自由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對于什么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學界對此爭議不大。例如,李昌麒教授認為,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是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選擇其購買的商品及接受的服務的權利。”“是消費者根據其需要對其購買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作出的選擇”。金海福認為,“自主選擇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決定是否購買或接受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以及接受什么樣的商品或服務、接受哪一個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權利。”漆多俊教授認為,“消費者的選擇權是指消費者有依不同標準自由地對商品和服務作出選擇,并自主地決定是否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權利。”上述定義均強調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的自由意志。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則”在消費領域的集中體現。
(三)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本質
同其他消費權相比,自主選擇權從本質上來看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主觀上的自愿性。自愿是指當事人的行為沒有受到任何外力的強制、干涉或影響,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做出。比如,如果網民選擇安裝360殺毒軟件的原因是他認為這種軟件可以有效保護電腦安全,而且安裝使用方便、功能齊全,那么,他的選擇安裝就是自愿的;如果安裝的原因是因為單位的統一要求,或者是購買其他程序的捆綁條件,那么他的選擇便很有可能是不自愿的,是基于外力的強制或干涉不得已而為之。只有在自愿情況下所表達的意思,才是當事人的真實內心意思。受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情況下的意思表示,均非出于當事人的自愿。“意思表示真實”是民事行為生效的要件之一。非出于自愿而做出的行為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效果。具體到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中,消費者無論是購買或不購買、接受或不接受某一商品或服務,必須是其依據自己的情況自愿作出的選擇。在QQ向用戶發出“第一封信”中,要求用戶在二者之間選擇其一,顯然違背了用戶的意愿。因為既然同時安裝了QQ和360,表明用戶是同時需要它們的,現在無論讓其刪除QQ還是卸載360,必須都不是其自愿做出的行為決定。第二,客觀上的自由性。在心理學上講,自由就是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自己的行為。這種決定當然是有條件的,是受到自己本身的能力、掌握的信息、外界環境的制約等限制。但是人的意識可以自己按照各種條件的約束,自主的選擇如何行為。如果這種選擇是發自內心的選擇,就可以說是自由了。如果是受到了外界的強制和干涉,就是不自由了。消費者對于交易的任何舉動和決定都應當是在充分了解交易條件的基礎上自愿作出的選擇,經營者不能強迫消費者。經營者的禁止、剝奪、限制和干涉的行為均是無效的。這就要求經營者為消費者進行選擇提供充分的條件和可能。而QQ的“二選一”決定卻完全違背了這種可能性。用戶對QQ和360同時需要的情況下,卻只能選擇其一而放棄另一個,無論選擇的結果是怎樣的,都必然不是發自內心的,其中的放棄都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被迫做出的放棄。因此,騰訊公司這種看似合理的行為實質上隱含著對消費者主觀上自愿和客觀上自由權的侵犯,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二、競爭法與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是消費者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許多法律法規在立法目的及相關內容上均有體現,其中最重要的是競爭法。
眾所周知,競爭與消費者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在一個“為了消費而生產,為了生產而消費”的社會,贏得消費者也就贏得競爭。企業之間競爭的核心就是如何吸引消費者。競爭法與消費者保護是“一幣兩面”,作用互補,密不可分。而競爭法中所保護的消費者權益,主要就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一)競爭法的含義與范圍
從法律體系看,競爭法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兩部分。反壟斷法出臺前,反壟斷的內容被包括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之中。因為從本質上看,壟斷也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關于競爭法的含義,理解并不統一。有人認為競爭法是調整市場活動中經營者之間的競爭關系以及管理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競爭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有人認為競爭法是指調整國家對市場競爭進行控制、管理和協調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的總稱。競爭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商品競爭關系。競爭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運行機制。沒有競爭,市場就沒有活力,經營者就沒有動力。
(二)保護消費者權益是競爭法的終極目標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消費者保護運動的推動下,競爭法日益強化其社會功能,開始把保護消費者利益明確寫進法律當中,并且成為競爭法首要的終極目標,而絕非一個附帶的目的或者是間接的功能。
首先,競爭法中的任何規定其實都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比如:反壟斷法關于禁止壟斷的規定,從根本上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如果除了壟斷者的產品,市場上還存在大量的消費者比較滿意的其他替代產品,整個行業有足夠多的經營者參與競爭,同類產品有不同品牌可以相互替代,消費者就可以在眾多有競爭的產品中任意挑選,從而實現真正的自由選擇。同時,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對壟斷者也形成有力的制約。再比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2條關于“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的規定,則是通過限制經營者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其次,允許或禁止某一市場行為的判斷標準是對消費者是否有利。比如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禁止經營者低價傾銷行為。從短期看,經營者低價傾銷的行為是對消費者有利的,但從長遠來看,由于這種傾銷行為的目的是排擠競爭對手、消滅競爭,最終使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受到限制,因此被納入競爭法禁止之列。對于關系國際民生的重要行業和企業,《反壟斷法》規定要嚴加監管,使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公正規則下有序地進行,避免因經營者行為失范而將消費者推向不利的境地。因為,保護消費者最強大的力量是市場,保護消費者的關鍵在于建立充分有序競爭的市場。
三、QQ和360大戰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侵犯
無論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是競爭法,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保護都是明確而具體的。作為網絡世界的兩大霸主,QQ、360卻在相互之間的商業競爭中,置廣大用戶利益于不顧,以自身提供的免費服務為籌碼,以廣大用戶為實施對象,相互排擠,限制競爭。其行為不僅嚴重違反和破壞了公平競爭這一基本的商業道德和法律體系,構成不正當競爭關系,而且嚴重侵犯了用戶作為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騰訊公司做出的所謂“非常艱難的決定”,看似把“自主選擇權”交給用戶,讓用戶在QQ和360軟件之間自由選擇,但實際上,是在以億萬用戶的信息資產相要挾,強迫用戶卸載360,作出“站隊”的選擇。“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QQ將無法運行”的表達看似一種無奈,實則是抓住了用戶對其軟件已形成依賴的軟肋,以放棄QQ服務的手段脅迫用戶放棄360。根據其官方網站數據,截至2010年3月31日,QQ即時通信的活躍賬戶數達到5.686億,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達到1.053億,無數企業和個人,依托QQ來實現日常的信息交流,不要說永遠,就是一天的停止使用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都是做不到的。
在這種情形下,作為QQ的用戶,面對騰訊公司給予的“自由選擇權”必須做出決定,要么放棄QQ,要么拋棄360。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用戶可以自主選擇使用或放棄一項服務,也可以同時選擇兩項服務,作為任何一個經營者,都不得強迫用戶選擇或不選擇自己的服務,也不得強迫用戶放棄其他經營的服務。如果單純基于騰訊公司的這種霸道行為,相信很多用戶會選擇放棄QQ,但是,“用戶可以不喜歡QQ,但是不能不喜歡QQ上面的好友,好友之間的關系具有不可替代性,而360軟件的功能相對單一,可替代性很高”。因此,用戶從騰訊公司這里得到的“自由選擇權”,是在“無路可選”的情況下作出的被迫選擇。這種情形下的選擇,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是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不折不扣的侵犯。
四、案件影響及帶給我們的思考
在法治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必須服從法律、尤其要特別注意保護無過錯第三方的利益。騰訊與360間的戰爭,孰是孰非,涉及復雜的專業技術問題。作為普通用戶而言,很難通過自身的力量加以判斷。但無論如何,企業都不應當以不應當以挾持消費者、剝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作為競爭的手段和籌碼。否則,就有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事發之后,全國已有數個地方的法院接到QQ用戶對騰訊公司提起的訴訟,有的法院已經受理。客觀地講,騰訊與360間的戰爭發展到如此地步,一方面,與我們對互聯網領域新出現的壟斷行為和現象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應對有關,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相關部門對網絡秩序監管的缺失。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3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有權行使下列職權:按照規定程序詢問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證明人,并要求提供證明材料或者是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查詢、復制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協議、賬冊、單據、文件、記錄、業務函電和其他資料;監督檢查部門在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時,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和證明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資料或者情況等。當360指出QQ涉嫌侵犯用戶個人隱私時,相關監管部門為了6億QQ用戶的切身利益,就應及時站出來,進行相關的檢測,給出一個權威性的結論,而不是由一個公司以維護用戶利益為借口去執行本該屬于監管部門的職責。
相應地,有關通過司法途徑來規范網絡秩序的話題也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所以,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此次戰爭對推進網絡規范體系的建立是有好處的。
參考文獻:
[1]劉磊.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含義之我見[J].決策與信息:經濟觀察,2008,(4).
[2]王興運.“自主選擇權”探析[J].理論導刊,2005,(4).
[3]孫穎.論競爭法對消費者的保護[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4).
[4]王地,鎖楠,張輝.QQ與360紛爭專家稱網民可向法院提起維權之訴[EB/OL].檢察日報,http://news.jcrb.com/jxsw/201011/t 20101105_462304.html.
[5]成都市消協就騰訊QQ事件發布最新三條最新觀點,稱已有用戶投訴[EB/OL].成都市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網·四川消費頻道,http://www.315sc.org/show_page.asp?id=103889.
[6]企業惡斗,網民維權路徑何在[EB/OL].http://www.legaldaily.com.cn/dfjzz/content/2010-11/10/content_2345771.htm?node=8411.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