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造是藝術設計的核心層,藝術的創造離不開藝術思維。其中的手繪技能是藝術設計創作的基礎。手繪技能直接能夠體現出作者的藝術思維。時在當下,電腦在全球基本上得到了普及,依賴科技產品的電腦繪圖風靡全球,但是手繪技能藝術設計中的意義非同凡響,其效果是任何電子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關鍵詞】手繪技能 藝術 室內設計 景觀設計 重要性
手繪藝術是傳統美術中的繪畫領域中視覺表述的形式,作為一種藝術將表現與再現進行了巧妙的融合。手繪藝術體現了一種設計思想和藝術所要達到的最終效果。手繪表現包括建筑速寫、室內設計效果圖、景觀園林效果圖三方面。手繪表現技能對學生做室內設計、園林設計等設計中很重要。手繪藝術具有在精煉、簡潔、快速、生動的特點。同時更注重的是手繪的實用功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手繪技能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現狀
近些年來,由于電腦在全球的普及, 依賴科技產品的電腦繪圖風靡全球。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都對電腦繪圖非常的熱衷。而對于設計的靈魂和設計的靈感之源的手繪卻很少有人關注。真正的優秀的設計理念其起點和開端都是從手繪藝術起步的。電腦設計的優點只是制圖效率和質量上比手繪高。但是在思維與感覺上的原創性和藝術性是與手繪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電腦繪圖的設計師首先應該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手繪藝術大師。但學生都喜歡跟風,將在校的學習精力都投向了電腦的設計與操作,認為動幾款軟件就能設計出想要的作品了。再有,任課教師在課上要求學生畫草圖,同學們圖省事就只上交了電子版的設計方案,根本就不去設計手繪的設計方案,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手繪藝術沒使用價值,根本就不去完成起始階段的手繪練習,完全依賴于電腦。
二、手繪對提高設計表現的獨特作用
手繪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設計的初期關鍵階段。主要是在這一階段需要進行大膽和有效的創意性構思并提出可行的方案。從而對于這種模糊的最初設計方案進行研討,電腦只是一種隨機性的表述,對于藝術家的發散性的思維是無法捕捉并表現出來的,在手繪的過程中就是藝術家的思維的創作的過程。通過快速的手繪將思維和創意靈感逼真的表現出來,躍然落于紙上。
手繪的草圖還可以和設計師進行資源與靈感的反饋,更大限度地激發設計師的設計靈感和熱情,調動設計師的創造積極性。藝術的創造力和藝術思維在藝術設計方面是必要條件,創造,乃藝術設計之核心所在。手繪在創造過程中最能直接的體現這一藝術設計的核心。從某種程度上說,設計師靈感的體現、藝術的感知都是通過手繪來記錄的,手繪是解決設計問題的一個過程。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對學生比較注重強調手繪的重大作用。手繪表現圖,包括建筑速寫、室內設計效果圖、景觀園林效果圖等,這些是電腦所不能實現的,都要通過手繪才能完成,那種手繪表現圖中所體現的情感元素只能通過設計師的手繪才能逼真的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手繪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設計師的情感和審美價值觀素質的,是一種個人修養和素質內涵的感性外顯,是設計師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理性表達。
三、手繪技能在藝術設計過程中的意義
首先,對于技巧之間的關系要給予正確的認識。我們知道其實設計的過程就是誕生技巧和方法的過程,在刻畫形象和塑造環境的過程就是思維重組的過程。設計是通過表現技巧和方法這種個特殊的語言來表達出來的。在表達的過程中,其中的筆法技巧就是我們所說的基本符號,可見技巧要與表現需要相結合才能顯示出它的重要意義。
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強調點、線、面即色塊,三種之間的關系,從表面上來看三者是分散的個體,實質上他們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的。在教學中需要對表現的技巧之間的有效互補,將三者的藝術性進行有效地把握才能設計出滿意的表現圖。
四、 正確看待手繪設計與電腦設計的關系
手繪和電腦設計是設計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是設計上所要用到的不能缺少的兩大工具,只是在不同的設計階段有所側重而已。在前期階段的設計和構思中,必須要運用到手繪這一表現形式,激發靈感和創意。成型后,對于設計的后期處理上,需要運用電腦這一手段。可見,兩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設計表現形式。電腦設計的不足是比較呆板無生氣,但是電腦設計是很精確的,效率較高,并且容易改正,便于操作。手繪設計完全能夠反映出作者的設計初衷,迸發出設計師的創意靈感與其作品同步顯現。手繪生動凸顯設計師在創作時的激情于作品之中。設計師的設計理念蘊含于作品的神韻之中。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手繪作品更能體現作品的人文性和藝術性。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平時養成紙筆不離手的好習慣。為了使設計富具靈感要經常練習描繪和記錄。夯實手繪功,后期再通過電腦繪圖設備處理使作品完善。美學素質的提高,手繪功夫需要堅持更離不開長期的鍛煉。
參考文獻:
[1]諾曼·克羅.建筑師與設計師視覺筆記.美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徐 剛.試論手繪技能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重要性.教育與職業,17.
[3]楊永生. 建筑百家續編——青年建筑師的聲音.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