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下,語文學科的人文特性受到挑戰,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正名迫在眉睫,通過剖析人文素養的內涵,解析語文人文性教學的現狀,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看法。一是提高思想認識,重視人文教育。二是挖掘文章內涵,滲透人文教育。三是指導課外學習,培養人文素養。以培養出語文知識與人文素養兼備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語文學科人文特性內化實施策略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人文過程,是一項基礎性多元的人文活動。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一門學科,語文學科包含著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和領悟。語文教育必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人文素養
什么是人文素養呢?人文即人本、人性、個性、培養感情、追求價值、關注人生??傊覀兯岢娜宋木駪韵聨追矫娴膬热荩?.強調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即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2.追求真、善、美的統一,即追求心靈的完美性。3.追求人的道德情感,審美情感和宗教情感,并強調人的自然情感與道德理性,審美理性相統一,確立人在宇宙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喚起人們的宇宙關懷,生命關懷。4.高度重視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5.強調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二、語文人文性教育的現狀
當今,我們正處在一個人類的生存環境極為尷尬的時代,人類跨進了物質的天堂,卻跌入了精神的深淵。理想缺失、心態失衡、個性扭曲……已成為普遍而嚴重的問題。而我們的語文教育,或人為地強化語文的政治因素,把語文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或片面強調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工具性和應用性,導致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喪失殆盡。尤其是當語文淪為應試教育的一種工具時,語文教學異化為一種高度工具化,技術化的應試訓練程序操作——千篇一律的思想,段落,技巧分析,壓抑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如山似海的標準化試題,肢解了一個個鮮活的文字形象。種種狀況,反映出原是語文特有屬性的人文性,就目前而言,忽視了人最根本的思想和情感,忽視了發展學生的個性,我們的語文教學導致了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呢?筆者認為可作如下嘗試。
(一)提高思想認識,重視人文教育
魯迅曾提出立國必先立人的教育思想,所以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教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更是教學生如何做人。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具有人文教育的意識,必須把學生從題海中拔出來,要讓他們意識到在字、詞、句的背后還有許多豐富有趣的內容,這會讓他們明白如何在社會上為人處世,如何才能做一個健康的人。
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識,即教師在教每一篇文章前,先要仔細揣摩文章所蘊含的人文要素,教學要點中必須體現其要素,且將其分解到整個課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有人曾說,天下文章兩個字,一個是情,一個是理。這情理二字共同筑成了人類文化的寶庫,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緊緊圍繞這兩個字,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而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只對作品進行毫無生氣的語言剖析。不管是何種文體的課文,都必須因文而異,把其中蘊含的人文因素挖掘出來。尤其是對文學作品的教學更應該如此,因為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既是作家對歷史的寫照,又是作家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思考。
(二)挖掘文章內涵,滲透人文教育
語文教材中多數課文都有著大量的人文精神內涵,課文內容將視角廣泛地投向家庭、社會,關注真情,友情等親情;投向對人生乃至整個宇宙的關愛、反思,滲透著深刻的哲學、美學思想及強烈的思辨色彩。
如《陳情表》(人教版選修教材),本文主要闡述了李密對祖母的孝情,烏鳥私情,愿乞終養。孝是我國優秀傳統,而現在學生生活優裕,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少會顧及父母的感受,所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很有必要,要讓他們由此及彼,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與不易,以后盡自己所能去為父母分憂 。本文盡展人性美的魅力, 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供了好材料。通過本文的教學,就是要告訴學生:苦和樂是形影不離的,正所謂苦盡甘來。通過文本解讀,傾聽文本聲音,觸摸作者心靈,用心體驗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回應文本中的喜怒哀樂,在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去體悟、去感受。語文教學的靈魂是變,是創新,對人文教育的方法也必須不斷翻新。有的文章適應整體感知其精妙,只能采用“囫圇吞棗”式的方法,才可以把握好它的思想;有的文章卻適合字斟句酌,仔細推敲才能感知其精髓;有的卻需要把二者結合起來。
(三)指導課外學習,培養人文素養
《課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因此,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個體的與集體的,社會的與自然的,物質的與精神的,直接的與間接的,廣闊的生活領域,用眼睛、用心靈、用身體去閱讀實踐這一部無字的活書,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從而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
結語
人文素養的培養非常重要,人文素養的培養方法多種多樣,需要長期的不斷積累。人文素養的培養必須落實在課堂教學的一舉一動中,落實在課外閱讀的一點一滴中,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人文素養正如春雨的滋潤必將伴隨學生的一生,必將換來桃李的芬芳,參天的棟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