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礎上演繹和派生出來的合同,會計計量主要解決計量尺度及計量屬性兩方面的問題。我國對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沒有獨立的會計準則,而是在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中附加計量。而衍生金融工具具有獨特的風險性,因此,其計量準確與否對信息使用者非常重要。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公允價值;現值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137-02
衍生金融工具又稱派生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等,這主要是與原生金融工具相對應的。原生金融工具是指即期交易的債券、股票、外匯等,而衍生金融工具是由原生金融工具派生出來的,主要有期貨、期權、遠期、互換合約四種衍生工具以及由此變化、組合、合成再衍生出來的一些變形體。會計計量是“會計基本程序中的核心,該核心主要解決計量尺度及計量屬性兩方面的問題”, 會計計量主要解決的是某一交易事項以什么金額進入會計系統的問題。我國2006年頒布的會計準則把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合并設置一個會計準則,來進行會計計量,使得其會計計量缺乏針對性,不能真實地反映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
一、衍生金融工具及會計計量的含義
1.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礎上演繹和派生出來的合同。我國會計準則CAS22中指出,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其價值隨特定利率、金融工具價格、商品價格、匯率或價格指數、信用等級或信用指數或其他變量的變動而變動;不要求初始凈投資;在未來某一日期結算。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有兩個:一是為了套期保值,規避風險;二是為了投機獲取風險收益。
2.會計計量
會計準則對會計計量的描述是: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又稱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
二、我國對衍生金融工具計量的現行規定
1.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計量
企業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衍生金融工具初始計量時,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的金額相同。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以活躍市場中的報價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的,企業應當按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
2.衍生金融工具的后續計量
企業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后續計量。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以及與該權益工具掛鉤并需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可按照成本計量。企業在期末或者至少在年度終了時進行減值測試,若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掛鉤并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應當將該權益工具投資或衍生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與按照類似金融資產當時市場收益率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且該減值損失,不得轉回。
三、衍生金融工具計量存在的問題
從財務會計計量屬性的定義及分析可知,歷史成本以其可靠性、客觀性和可驗證性一直在傳統財務會計計量中占有主導地位,其他幾種計量屬性一般在歷史成本無法獲得或不能運用的情況下運用。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特點不同,使得會計計量屬性和計量單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為公允價值能反映其價值和風險情況。但是,現有準則對風險性差異較大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合并一起來統一確定其計量標準,還存在許多缺點:
1.衍生金融工具與原生金融工具性質不同但會計計量標準相同
原生金融工具主要是過去發生的交易事項,是可以按照歷史成本來計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是面向未來的合約,是在未來某一時點執行的,在合約到期之前只表明了履行合約的一種意向,只產生了特定的權利和義務,實際經濟業務尚未發生或完成,沒有業務實際歷史成本,即使在簽訂合約時支付了少量款項,如保證金、期權費、手續費等,也只是進入合約的初始成本,并不能代表衍生金融工具合約本身的價值。
2.衍生金融工具比原生金融工具多一種杠桿作用
即允許投資者以相對較少的成本完成大于成本數倍的交易額,在它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報酬的同時,風險也呈幾何級數的增長。非套期衍生金融工具在計量上是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合約所實際承擔的風險的。
3.原生金融工具與衍生交易合同成本費用配比不同
原生金融工具成本費用配比較為合理,而衍生交易合同成本費用從簽訂到對沖再到交割,體現的是一個過程,而不像一般工商交易活動那樣購入貨物計入成本、銷售獲得收益一樣清晰明了。在這一過程中,衍生金融工具合約標的價格在不斷變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一般會追隨合約標的價格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對于交易雙方來說,對今后交易所造成的損益波動往往是巨大的。
4.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計量內容不同
衍生金融工具的標的是由匯率、利率、股指等構成的,因此,對計量單位的貨幣計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存在單一貨幣的計量和對幣值穩定的假設,在對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中,并不能準確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
5.衍生金融工具不同其會計計量方法不同
存在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可以取得公允價值的可以按公允價值計價;不存在公開市場的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采用估值技術進行計量,而采用估值技術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我國上市公司涉及的衍生品大多是與境外投行私下簽訂的非標準化合約的OTC產品,這些衍生品的計量存在較大的差異。
四、完善衍生金融工具計量的建議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由于與原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存在較大的區別,因此,如何克服其缺點,完善對其計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建議如下:
1.進一步完善金融與資本市場
公允價值的本質是一個面向市場、強調公平的會計計量屬性。也正因為如此,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礎上的公允價值才能為市場上大多數交易者所接受,將其運用于會計核算中,才能具有相關性,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然而,在我國現有的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很難保證其“公允性”。為了解決不存在活躍市場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確定的問題,應當努力規范金融市場,建立活躍的市場經濟體制,使其公允價值更加容易取得。這些都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植,并在實踐中保證這些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2.對不同企業采用的估價模型要進行統一規定,以減少主觀操作的可能
對傳統的衍生金融工具不存在公開市價甚至不在公開市場交易時,現金流量折現法就可能是確定公允價值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選擇。與其他的估價方法相比,它具有一些突出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現值是對資產價值最恰當的計量。因為資產的本質特征是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資產之所以有價值,就在于它有產生未來現金凈流入的能力,而未來經濟利益通常用未來現金流量來計量。(2)現值法使用的估價技術較為簡單,容易為會計人員和會計信息使用者所接受,其適用性很強。(3)現值法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幾乎適用于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4)現值法的計算結果中包含了被計量衍生金融工具未來現金流量和風險的信息,披露的內容較為全面。然而現值法在實際應用中,離不開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形式上的客觀并不能消除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以及職業判斷所帶來的主觀性。對現值法計量所得公允價值的可靠性的質疑是現值法發展的一大瓶頸,克服這一瓶頸有賴于現值計量的進一步研究,例如,可以通過統一估價模型,統一參數等方面來解決。
3.建立新的會計準則,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計量
就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市場而言,應該建立衍生金融工具準則。對衍生金融工具存在原特殊計量問題進行規范。同時,隨著新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可以對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實行特殊的計量方法,如資產證券化等問題的計量等。監管部門也應盡快制定并公布一個具體指南,對于公允價值的定性和定量給予一個明確標準,使公允價值這個標準不會出現太大的差異。
參考文獻:
[1] 宋晉芳.企業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風險的會計監控研究[D] .天津: 天津財經大學,2007.
[2] 王川.衍生金融工具風險及相關會計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9.
[3] 夏睿.關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4] 張明霞,陳金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確認問題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5] 李梅芳,廖波,時海霞.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對銀行類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及其結構分析[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