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瑤我見過一面,之后到他去世我都沒有再見過他;我也見過華羅庚教授一次,之后到他去世也沒見過。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大部分人我們這一輩子只會見一次面,這還沒包括那些一輩子從沒見過的人。
我曾在很多大學做職業演講時給在座的同學說:“也許這是這輩子我們之間唯一的一次見面。”一日,我坐在從北京到洛杉磯的飛機上,旁邊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一米八左右,很有風度。我猜想他是一位退休的商人。過了一會兒,我主動和他打招呼,知道他的名字是大衛,MIT退休技術專家,住在科羅拉多市,碰巧也是我熟悉的一個城市。我們聊了很多對各種問題的看法,還交換了名片。也許這是我們這輩子唯一相互認識的機會,也許我們有了這次機會但還是沒認識。是啊,在我的人生中,大部分朋友不就是由一分鐘前的陌生人認識來的嗎?其實,我們不是沒有機會認識更多的朋友。很多朋友熙熙攘攘地來到我們面前,又熙熙攘攘地離開了,這一輩子我們再也沒有相見。“百年修得同船渡”,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讓我們珍惜這輩子可能遇到的每一個人。
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有的靈感一輩子只可能出現一次。有時候,一朵花或一片云跳入我們的眼簾,我們沒有拍下照片,以后可能就再也不會記起。忽然有一個很好的詩句在頭腦中冒出,如果不及時打在手機上或記在隨手可以撕到的一片紙上,也許這輩子我們就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想到它。所以,我經常隨手記下一些博文的主題,一些書籍的讀后感,一些會議的感想,一些受到特別的人的刺激而有的特別的感受。我們不總是很有感受,如果不受某些新的風景、人物、文字的刺激,我們的腦子可能會變得平靜而無奇,那些刺激也可能稍縱即逝,不復再來。
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有的機會一輩子就只有一次。這可能是生意的機會——在雞尾酒會上,也許是因為我大膽地與所有人認識,其中有個朋友成為我長期合作的伙伴;這可能是確定事業伙伴的機會——那個招聘會上吊兒郎當的朋友后來成為我的左右手;這可能是決定事業轉型的機會——一個有興趣的投資商意外地訪問,提出了一種與我原來所想有很大距離的經營模式。是的,很多機會與很多陌生的朋友一起來到面前,這時我們需要勇敢地、積極地、認真地面對與接觸,不能按照慣性留在原地,更不能因為習慣了原來的生活方式而輕易拒絕。這些機會來到我們面前,我們就不能輕易放過。
(摘自《經理日報》圖/孫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