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帝國反腐風暴
電信行業內,中移動從來被看作唯一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富貴兒,從“銜玉而生”的創業期,到全球移動運營商的頭把交椅,中移動黃金發展期歷經十年。
十年剛至,人們就開始看見,一位接一位的移動高層,或雙規,或入獄,或出逃,或者,是“正在接受調查”。從2009年12月開始,中移動黨組書記、副總經理張春江涉嫌嚴重經濟違紀雙開,牽出此前四川移動數據部總經理李向東攜款四五億外逃,到今年5月中移動數據部副總經理馬力涉嫌重大違紀被調查,接連8位高管事發落馬,僅僅用了一年半。而很多跡象證明,這還只是開始。
電信企業的管理傳統是注重技術和業績指標,8位高管,每一位都曾是開疆拓土的驍將,資歷耀眼、人脈深厚。中移動的輝煌業績,他們功不可沒。正因為如此,當“一江春水(張春江)向東(李向東)流”的腐敗鏈條接連曝光時,人們無法不追問,中移動的輝煌里,什么樣的規則、什么樣的誘惑,才足以斷送這樣一批才能之士的事業和前程?
人的斷送永遠是過于沉重的代價。張春江雙開后,中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屈萬祥告訴媒體,張春江等一批大型國企老總相繼落馬,將整體推進國企反腐。亡羊補牢,事關重大。國企反腐的終極目標應該不僅是懲治腐敗分子,更應該是督促一路高歌猛進的大國企們,調整方向,修補規則。挽救人,挽救企業,也是挽救這個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的動力和生機。
張春江,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原黨組書記、副總經理,中移動公司“二把手”,2009年12月被調查,目前已被“雙開”;
施萬中,中國移動人力資源部原總經理,公司黨組成員,2009年12月下旬被法院帶走。此案2010年在河南省鶴壁中級人民法院被正式提起公訴。一同涉案者包括他的妻子,但審理結果沒有公布;
林東華,湖北移動原副總經理,2009年4月巨額貪污受賄案發。2010年4月22日上午武漢市中院刑事審判三號庭開庭審理此案。院方表示,案件涉及“國家機密” ,不公開審理;
李向東,四川移動數據部原總經理、中國無線音樂運營中心原總經理,2010年3月畏罪潛逃加拿大。之后不久有消息說他已被捕,但未有官方確認。不少業內人士稱,李向東目前在逃;
李華,四川移動原總經理,2010年6月25日被“雙規”。目前該案還在調查,尚未到起訴階段。李華貪污受賄金額,有千萬元至20多億元多種說法;
沈長富,重慶移動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2010年10月22日被帶走接受調查。此案尚未到起訴階段;
馬力,中國移動數據部原副總經理,2011年4月初被帶走接受調查。此案尚未進入司法程序;
葉兵,中國移動原數據部部長、卓望控股原CEO,2011年5月18日被帶走接受調查。此案尚未進入司法程序;
……
他們曾經是中移動權傾一方、光華四射的風云人物,如今卻成了中移動諱言的污點與恥辱。
序幕
張春江落馬
震驚業界的中移動窩案,要從張春江出事談起。
張春江,2008年6月起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至2009年事發時,他已在中移動“二把手”的交椅上坐了一年多。如果不是因為事發,他本來有可能成為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的接班人。
根據國有大型企業退休年齡政策,相等于副部級官員的高管退休年齡為60歲。1949年出生的王建宙當時已接近退休年齡。憑張春江的資歷,根本沒有競爭者。
早在1999年12月,張春江就已擔任信息產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負責電信監管事務,此后,他又長期在中國網通擔任黨組書記、董事長、總經理。2008年,中國電信改革,中國網通并入中國聯通之時,張春江進入中移動。
張春江究竟因何落馬,坊間諸多傳言,但目前尚無權威說法。涉及他的案情,主要有以下三條線索可循:
一、張春江與“老同學”宋世存有諸多利益瓜葛。宋世存和張春江及其前妻姬蓉,均為北京郵電大學同學。宋世存曾任前信產部部長吳基傳的秘書,對張春江的提升曾多有助益。后宋世存因泄露商業機密獲罪,出獄后從商,張宋兩人一直密切聯系。
二、張春江主政網通時財務造假,引起與網通合并后的新聯通不滿,經審計部門介入,翻出了陳年舊賬。
三、張春江與“密友”張銳互相勾結,貪贓枉法,貪腐金額據說不下千萬元。張銳是電信業界能量超群的中間人。張春江與張銳結交時,已官至大連郵電管理局副局長。
坊間爭議較多的,在于張春江案的調查邏輯:
一種說法是,有關部門先是發現張春江和宋世存之間存在購房資金來往問題,隨即調查張春江,進而將已經封存的網通舊賬重新翻出來審計;
另一種說法則是,中國網通與中國聯通合并成為新聯通前,網通公告半年凈利逾58億元,而聯通接手后卻發現,網通實際虧損達200億元。聯通忍無可忍,有關部門于是盯上曾經主政網通的張春江,并著手調查張春江身邊的人,包括宋世存、張銳,以及張春江的“女友”王暉,從而查出了他的系列問題。
依照第一種說法,有關部門當初只是想查清張春江和宋世存之間的瓜葛,那么,張春江出事便有較大的偶然性。依照第二種說法,有關部門當初主要是想調查網通舊賬,那么張春江倒臺則是必然。
無論哪一種調查邏輯更接近事實,業界較為認可的說法是,張春江膽大妄為,落馬應屬必然。
有關此案的最新進展是,張春江目前已被“雙開”,不法所得已被收繳,案件將于近期移交檢察部門審理。
張春江落馬,后果非同小可。他撕開的,是整個電信行業的腐敗黑幕。所以,張春江落馬之時就有人預言,電信業的“太平日子”過去了,張春江并不是被抓的最后一人,而是第一個人。
張春江案觸動了電信業最敏感的神經,中國移動的反腐序幕就此拉開。
開局
施萬中被查
張春江落馬的當月下旬,施萬中(中移動人力資源部原總經理)在深圳開會時被河南檢察院帶走調查。
施萬中案發,涉及多方面問題。其中一條調查線索,直指他在擔任安徽移動總經理期間涉嫌巨額受賄,金額達5000萬元人民幣。
另一條調查線索,則涉及當年著名的“西門子行賄案”。
其實,早在2006年11月,“西門子行賄案”便已曝光。美國司法部文件稱,為了從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市場獲得訂單,西門子總共支付了上億美元的賄賂款。
此案曝光后,有關人員涉案案情在西門子的海外訴訟中通過正常途徑送達中方,“問題人員”當中就包括施萬中。大致的涉案情形是,在施萬中擔任安徽移動董事長兼總經理期間,一家咨詢公司收取了西門子500萬美元的“咨詢費”,而這家咨詢公司的注冊法人,正是施萬中的妻子。
施萬中被調查發生在張春江落馬后不久,由此引發了坊間一系列聯想。有一種說法認為,張春江案發后,中國移動集團、各省公司紛紛開始對管理層展開清查,有些省公司的管理人員甚至被要求“不準離省,隨時準備接受調查”,部分省公司賬目也被重新開封審計,由此翻出了施萬中案。
施萬中案與張春江案是否有關,目前尚無結論。但有消息人士透露,施萬中之所以能擔任中國移動高管,正是受到了張春江的重用和提拔。
施萬中出生于1960年,1982年獲南京郵電學院工程學士學位,早年一直在江蘇工作,曾歷任江蘇省移動通信局副局長,江蘇移動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兼工會主席,在短期出任中國移動總部網絡部部長之后,2002年調任安徽省移動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9年4月,施萬中擔任中移動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黨組成員,晉升中移動高管行列。
其實,安徽移動的高層管理問題一直充滿爭議。早在2003年,新華社即報道過其管理層把主營業務中的高收益部分獨立出來,成立私人公司,獲取高額利潤。此事雖經曝光,結果卻不了了之。
在施萬中出任安徽移動董事長兼總經理期間,從2002至2005年底,安徽移動運營收入從35億元增至63.4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7%,凈利潤從6.2億增至13.75億元,增長了1.22倍——業績及榮譽的光環一時掩蓋了受賄等腐敗問題。
2010年,施萬中案在河南省鶴壁中級人民法院被正式提起公訴。一同涉案者包括他的妻子,但審理結果目前還沒有公布。
繼施萬中之后,主政四川移動的李華、主政重慶移動的沈長富,皆因貪污受賄落馬。
深入
李向東出逃
施萬中倒臺,或許只是張春江案的余震。張春江案真正對中移動產生核爆炸式連鎖反應的,是中移動川蜀勢力的崩潰。
在此次中移動窩案中,李向東(四川移動數據部原總經理)事發四川,李華(四川移動原總經理)、馬力(中國移動數據部原副總經理)均為四川人。
中移動四川勢力的紛紛落馬,與張春江案之間有一個重要的紐帶——張春江的“密友”張銳。
張銳,別名張皓銘、張睿,1962年出生于北京,早在1990年代初就下海創辦通訊公司,推銷小型交換機,從而結識了當時在大連市郵電局工作的張春江,并獲得了第一桶金。從此,在張春江的一路高升中,都有張銳事業逐步擴張的身影。
在電信行業里,張銳是一個知名的中間人,他的業務曾深入涉及電信各個環節。他手里掌握了電信業設備采購、廣告招標以及電信增值服務業務的重要權力,掌握著進入“電信帝國”大門的密碼。他在四川的電信界同樣非?;钴S,與李華和李向東有著多重關系。
在這場中移動反腐風暴中,在打擊“電信業設備采購、廣告招標”等環節的貪腐行為時,張銳可謂“貢獻巨大”。
張春江落馬之后,張銳開始浮出水面。張銳被調查之后,又牽出了他在中移動四川音樂基地的“業務經營”。張銳旗下公司不僅在四川移動承接了大量業務,其關系網還與四川無線音樂基地的主要SP(增值業務服務商)——成都娛音科技有限公司有著復雜的交集。
張銳被調查,曾經引起了電信行業的恐慌。一些外國電信商的中國區業務負責人甚至直接跑出中國,以躲避調查。
正是在此時,李向東案發。
2010年3月24日,國家審計署進駐位于成都高升橋的四川移動集團,約見李向東等人談話。早已是驚弓之鳥的李向東自覺末日降臨,在給秘書留下掩蓋行蹤的短信后神秘消失。3月25日,李向東攜數億元巨款連夜出逃。坊間傳言,李向東攜帶的人民幣相當于單個地市級電信運營商一年的收入。
此間曾有消息稱,李向東在逃跑途中被抓,但此消息目前尚未獲得官方證實。
李向東案的影響同樣巨大,并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在橫向的地方管理層面,李向東的出逃直接引發了他的頂頭上司李華的倒臺。而在縱向的業務管理層面,李向東的出逃直接引發了中移動數據業務總部管理層的重創。所以,李向東案也可以被看作是中移動腐敗窩案的第二個爆破點。
重點
數據業務部門崩盤
李向東和李華相繼出事之后,馬力(中移動數據部原副總經理)便已曝露在反腐的雷達之下。
數據業務這一線的調查路徑,目前廣為流傳的是這樣一種說法:有關部門先查馬力,馬力牽出王雷雷(空中網CEO),王雷雷又牽出了葉兵(中移動數據部原部長、原卓望控股CEO),葉兵又牽出了SP——無限訊奇公司。
這種說法目前無從證實。可以肯定的是,除了馬力與葉兵之外,跟他們關系甚密的王雷雷和無限訊奇公司,是在同一時間段里共同處于調查范圍之內。
目前,可以查詢到的有關馬力與葉兵的信息很少,甚至他們是否已被“雙規”,中移動總公司都拒絕向媒體確認。與“李向東是否還在國外”一樣,目前,這也是中移動官方尚未解釋的謎團。
馬力與葉兵在公司里似乎比較低調,本刊記者采訪中移動和卓望的員工時,很多人都稱“沒什么印象”。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甚至說,他沒見過這兩個人,“只是兩個小蘿卜頭”。
馬力是四川人,他與李向東的四川移動無線音樂基地到底有多深的利益瓜葛,目前尚不得而知。早年在廣州移動,他從學徒做起,因業績突出,后來升任廣東移動數據業務中心副總經理。2004年10月,因廣東整頓SP市場得力,馬力調入中移動數據部,任營銷處處長,2006年升任數據部副總,分管無線音樂基地在內的多項關鍵業務。
據說,馬力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他曾向朋友回憶,從做學徒時師傅就有教誨:“別看別人吃喝送禮痛快,只有當你退休后,別人還愿意跟你吃飯喝茶,才是真朋友。”
與馬力有過交往的人都稱,此人為人低調,做事縝密,講義氣,在業內頗有人緣。他草根起家,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如今出了事,令人惋惜。
葉兵是湖南人,畢業于湖南大學通信專業。他在中國移動內部資歷深厚,早期曾任中移動數據部總經理,2005年調任大客戶部總經理。2008年2月,為進行移動夢網“二次革命”,加強中國移動在無線互聯網領域的競爭力,葉兵被調任卓望信息CEO。無論是數據部總經理,還是卓望CEO,都是中移動增值業務體系中最具話語權的大員。
2000年開始建立的卓望,一直是中國移動最重要的子公司,投資方包括中國移動、美林、惠普和沃達豐。調任卓望之后,葉兵一度為卓望實現了宏大的“構想”:中移動2010年增值業務收入達1514.35億元人民幣,占集團總收入的31.2%。他還計劃將卓望獨立上市,成為中國排名前十名的互聯網公司。
在過去的10年中,卓望先后成立了數家公司,始終是中移動增值業務的支撐體系核心,包括運營移動夢網——移動夢網是圈內最具價值的增值業務平臺,造就了SP的黃金時代。不少與中移動關系密切的SP在短時間積攢了巨大財富。卓望在中國移動內部和SP圈子中更一直被稱為“小數據部”。甚至于其他SP接入中國移動,第一個打交道的都是卓望,而不是數據部。
馬力被調查時,有人說,此事極有可能成為引發中移動新一輪地震的震源。
葉兵被調查后,又有人說,葉兵卷入漩渦有可能引發更大的震蕩,并將對中移動數據業務體系帶來極大的沖擊。
不是尾聲
誰會是下一個?
馬力和葉兵被調查,傳達出了兩個非常敏感的信號:
一是中移動反腐風暴刮向了數據業務“重災區”。有消息稱,馬力已交待了一份多達60人的初查名單。此事無論真假,足以讓許多人心懷惴惴,寢食難安。中移動數據業務部門的某些負責人利用手中職權參與SP經營,或間接持股,甚至開“關聯公司”,從中牟取非法收入,早已在電信業界傳得沸沸揚揚。
二是他們被調查很可能意味著SP們的災難。神州泰岳、無限訊奇、網秦科技等公司,王雷雷、田濤等SP界“大腕”都傳出了被審計、被調查的消息。此事還意味著過去中移動與SP固有的合作模式很可能被否定、被推倒重來,其中的利益格局可能將發生深刻變化。中移動的數據業務利益鏈復雜,牽涉許多合作方,關系上萬家SP、幾百萬從業者們的生計,的確非同小可。
有消息稱,中紀委調查組已經進駐中移動。6月5日,中移動官方專門為此進行了“辟謠”。其新聞發言人稱,公司內涉嫌違紀接受調查的只是極個別人員,并稱:“目前中國移動干部員工隊伍穩定,生產經營秩序正常,企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京華周刊》記者從審計署知情人士處獲得的最新消息是,審計部門剛剛進駐了中移動。此外,中紀委的知情人士也向本刊記者表示:“(對于中移動的腐敗問題)一直在查,尚未結束?!?/p>
此間,還有媒體報道稱:“為了徹查三大運營商的腐敗問題,中紀委已經向三大運營商派駐了調查人員?!边@一說法目前尚未得到證實。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的內部人員對此予以明確否認?!毒┤A周刊》記者獲得的消息是,審計部門去年已經完成了對中國聯通的審計,而對中國電信的審計剛剛開始。
如果說張春江落馬拉開了中移動反腐風暴的序幕,施萬中被調查算一個開局,李向東出逃算一個小高潮,那么,目前對馬力與葉兵的調查,或許只是處于繼續深入的階段,接下來,誰會是這場反腐風暴中落水的下一個,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