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方,貴族并不是隨心所欲和奢侈享受的代名詞,也絕不是指暴發戶,它指一個民族中有責任感,榮譽感和進取心,同時具有獨立與犧牲精神的精英階層。在貴族的光輝外表之下,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無奈。
現如今,中國的許多有錢人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他們畢業后可以成為貴族。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好的貴族學?!令D公學的學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時,他們怎么也弄不明白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系。
其實這一點也不稀奇,因為西方貴族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暴發戶精神,它從不同平民精神對立,更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閑奢華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榮譽比生命更重要
西方的貴族精神是一種榮譽感。中國古代的皇親國戚,天生就是貴族,西方貴族的榮譽要靠自己去爭取。貴族后代除嫡長子,絕大多數繼承不了祖輩的爵位和財產,他們只能從事軍職或者教職,靠自己的奮斗來獲得財富和貴族頭銜,即便嫡長子也不能安享富貴,要隨國王鞍前馬后地征戰。
古代歐洲的貴族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美國南北戰爭中,南軍即將失敗,軍官中有人提議化整為零分散到百姓家里,進入山區打游擊戰,但當時南軍最高統帥羅伯特·李將軍卻不同意,他說:“戰爭是軍人的職責,我們要是這樣做,就等于把戰爭的責任推給了無辜的百姓。我雖然算不上一個優秀的軍人,但我絕不同意這樣做,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換來南方百姓的安寧,我寧愿作為戰犯被處死?!?/p>
英國的威靈頓將軍,在滑鐵盧同拿破侖進行決戰時,為了在第一時間得知戰場形勢,他冒著炮火在前線觀察敵情,他的參謀多次勸他撤下去,可威靈頓巋然不動。參謀只好問他萬一陣亡了有什么遺言,威靈頓頭也不回地說:“告訴他們,我的遺言就是像我一樣站在這里?!?/p>
犧牲精神不是說說而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約有600萬英國成年男性奔赴戰場。其死亡率為12.5%,其中英國貴族的死亡率卻高達20%,當時英國著名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參戰貴族子弟傷亡率更是高達45%。
為公眾服務,義不容辭
保護平民,為他們去犧牲,是貴族的責任。
中世紀分封制下的貴族,作為一方領地的統治者擁有絕對的權利,雖然擔負效忠義務,但他們并不懼怕作為最高統領主的國王,他們怕的是衣食父母,自己的臣民。他們與臣民之間,是一種保護與被保護的關系,如若貴族沒能盡到保護職責,臣民會出走,投奔自由的城市,領主的勢力也就隨之衰落。
現代這種傳統轉化為“為公眾服務”的精神。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諸如哈佛、耶魯等名校,一到周末便人去樓空——學生都到社區,醫院,教堂和養老院當志愿者,去為公眾服務。
恪守規則的精神
西方貴族認為,人與人是相互關聯的,與人相處時要講原則,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公平競爭精神就是從這演化而來。
如決斗,雙方按規則站在20米以內,用手槍互相射擊,直到一個人倒地為止。這里的規則就很重要,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規則,那這個社會就變成流氓橫行的社會,而充斥流氓的社會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恪守規則的貴族精神可以阻止流氓社會的出現。
同樣的道理,貴族無論在一國之內還是國家之間,都會遵循各種規則,破壞規則就是破壞道義和秩序,最終倒霉的不光是違規者自己,還有整個社會。
貴族精神對任何一個民族來講,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因為當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擁有貴族精神時,這個民族就不會被流氓精神和暴發戶精神所折磨,而是活得很快樂,很有尊嚴。編輯/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