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釋,讓大家對“離婚”的含義有了新的理解。
新的解釋對婚姻投機者進行了警告,比如,“婚姻致富”的可能性就小了。因為,父母給兒子買的房產,離婚后媳婦是無份的。
古代,離婚后妻子能得夫家的房產嗎?
晉代以前,“離婚”稱作“仳離”。到晉代,“離婚”才正式出現在司法條例中。著名書法家王獻之當時娶了名人郗曇的女兒郗道茂,后來與郗道茂“離婚”另娶。
古代離婚,丈夫不高興了,可以休妻;婆婆看兒媳婦不順眼,可以叫兒子出妻。孔子的弟子曾子,僅因為老婆蒸梨不熟,就將她“出”了。
魏王曹操年輕時對婚姻也不太嚴肅,僅僅是一時生氣,就將很賢惠的原配丁氏給休了,這才有了曹丕生母卞氏“轉正”的機會。
但古代離婚也有相應的規定,只有老婆不孝、不能生孩子、與人通奸、品行不端、有惡疾、喜歡嚼舌頭、偷東西這七種情況,丈夫才可以考慮離婚,官府才可以判離,即所謂“七出”。
最典型的當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離婚一事。陸唐這對表兄妹夫妻情投意合、恩恩愛愛,可是陸母不喜歡這個兒媳婦,便逼陸游離婚,理由是“不孝”。
后來,唐婉另嫁趙世誠。一次趙唐夫婦在禹跡寺外沈園遇到陸游,唐婉很意外,叫前夫為表哥,并請表哥吃了頓飯。飯后,陸游望著趙唐夫妻成雙離去的背影,思緒萬千,遂乘酒興,在沈園的墻上寫下了至今情感人間、令有情男女唏噓的《釵頭鳳》。
被“出”后,女人的結局往往很凄慘,不享有財產分割權,夫家的一根草都不能拿走。唐婉也是這樣,她被陸游凈身送回娘家。
剛實施的《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釋,承繼了古代離婚后在財產分割上的傳統觀念。東西本來就是夫家的嘛。
過去妻子被“出”后,也不是說一點兒財產也不能分割,但較為有限,比如當年嫁到夫家時陪嫁的嫁妝、衣服什么的,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帶走。
允許帶走嫁妝的“條例”,如清律:“離婚之日,無論何原因,其妝奩應聽攜去。”也有的朝代規定,離婚后妻子不能帶走一點財產,連嫁妝也不能拿走,元典章就有這么一條:“不許似前搬取隨身。”
如果是女方的原因,離婚改嫁的,可能連嫁妝也別想拿走。若像現代女性那樣移情別戀了,甚至要給前夫以經濟賠償。
對于平分夫妻財產,在古代也有特例。據宋洪邁撰《夷堅志》所記,宋代夫妻離婚后便曾有“中分其資財者”的說法。丙卷“王八郎”條目中,要“出妻”的江淮大款王八郎,便讓妻子分走了一半的家產。
宋代這個離婚案例很“現代”,離婚后,財產夫妻各半。但是,盡管如此,這“財產”中也不包括房產。
所以,《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釋中,“公婆給兒子買的房子,離婚后兒媳婦沒份”,我覺得還是對的,符合傳統的中國婚嫁家庭倫理和財產處置規則。編輯/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