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得,你總會在某個地方找到牛市。”當A股內憂外患之際,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名言再次回蕩于眾人耳邊。不經意間,人們發現,陰霾的債券市場光明再現,其中信用債收益率持續攀升。截至7月28日,3年期AA級企業債收益率為6.27%,5年期AA級企業債為6.65%,遠勝國債及定存。為何信用債能逆市上揚?追根溯源,得從其由來說起。
眾所周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使用大量資金,當企業自有資金不能完全滿足時,便需要向外部籌集資金。一般來說,企業對外籌資的渠道主要有三個: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發行債券、發行股票。信用債正是企業為融資而發行的一種債券,沒有任何資產做抵押或擔保,完全依靠企業本身良好的信譽而發行,所以只有經濟實力雄厚、信譽較高的企業才能發行信用債。
自2010年以來的連續5次加息,特別是貸款利率的大幅提高,加上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得銀行信貸額度進一步緊縮。這樣一來,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融資難度加大,不僅成本提高,可貸的錢也少了。然而企業總是需要從市場融資,于是促使企業更傾向于通過債券發行的渠道來融資,而從理論上講,在股權融資、銀行間接融資和企業發債直接融資這三種外源性融資方式中,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直接融資是成本最低的。
近幾年來,伴隨發債企業增多,中國信用債陣營日漸壯大。中國債券信息網、上海清算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信用債凈發行量為6,139億元,其中第一季度就發行了4579.8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5%。央行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債券市場債券托管量為20.9萬億元,其中信用債托管量約5.3萬億元,約占債券市場債券托管量的1/4。它們涵蓋企業債、短期融資券、可轉換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品種。
按照“十二五”規劃戰略部署,債券市場將成為“十二五”期間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一大主戰場。從發展前景看,信用債作為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將得到長遠發展。借鑒海外經驗,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債券市場,其中信用債是最重要的一類品種,其規模占比約為70%左右。歷史經驗表明,信用債收益率與通貨膨脹走勢一致,即通脹預期增強會推升信用債收益,通脹預期減弱會壓低信用債收益,當通脹處于最高點時,便是買入信用債的最佳時機。
目前,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緊縮政策的中后期。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通脹水平不斷攀升,至今年6月,CPI更是創出三年新高達64%。急劇上升的通貨膨脹水平,促使央行連續5次加息和多次上調準備金,宏觀政策明顯偏緊。隨著7月7日央行今年來第三次加息,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已達3.5%和6.56%,基準利率的大幅攀升,也帶動信用債收益率大幅上行,使得信用債券迎來最好的投資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