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國相繼開展了政府信息化建設,并將這場運動逐漸演變成以“電子政府”為標志的電子政務建設。電子政務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包括政府各個職能部門。作為人才隊伍建設重要內容之一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工作,是政府管理職能之一,必然要加入到電子政務的改革浪潮中。
本文所稱“管理平臺”,是指以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信息傳輸手段,以專業技術人員信息為主要信息資源,以計算機輔助管理為信息處理手段的專業技術人員信息管理和決策服務系統,它具有專業技術人員信息收集、處理、存儲、傳輸、分析、預測等功能。
一、管理平臺建設的必然性及意義
(一)電子政務的發展為管理平臺建設提供了契機
2002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中辦發〔2002〕17號),決定在此后5年投資1萬億元用于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引發了全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高潮。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金字工程中的“金稅”建設成果顯著;“金審”、“金盾”工程通過驗收,其他金字工程都取得了巨大進展。目前,電子政務建設已經覆蓋了稅務、海關、農業、銀行、公安和社會保障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并開始為政府部門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對龐雜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的管理,必須積極主動地融入電子政務建設。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廣西約有專業技術人員120萬人,其中國有企事業單位90萬人。每年新增專業技術人員約4萬人,有近10萬人要定級或晉升初、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專業技術人員涉及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管理工作非常繁雜,其服務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因此,如何為廣大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有效利用信息進行決策,就成了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的重點問題。電子政務的發展為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機。
(二)管理平臺建設能夠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目前,國內部分省、市及中直企業已經不同程度地建立管理平臺,但多數功能比較單一,系統性不強,如職稱證書查詢、職稱網上申報(不包括無紙化評審)等。而我區在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信息化工作中走在了前列,已經實現高級職稱全面無紙化申報評審、中初級正在逐步推行,建立了高級職稱檔案數據庫,奠定了專業技術人員信息管理平臺的堅實基礎。
此外,我們還將建設完善各項業務自助智能咨詢、專家庫管理、各項專家榮譽稱號的申報評審、人才小高地的管理、專業技術資格和職業資格證書查詢、各項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業務辦理的進度查詢等。管理平臺的內容豐富、功能強大,能夠使專業技術人員管理部門從繁重的日常瑣碎事務中解脫出來,降低了行政成本,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準確性、公正性和工作效率。
(三)管理平臺建設可以減輕專業技術人員的負擔
管理平臺建設使專業技術人員獲取信息、辦理業務等都較傳統方式更為便捷、高效。以職稱信息化為例,職稱申報人員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信息化平臺中,利用信息網絡了解政府人事職改部門的職改工作信息(含政策文件、評審通知、評審條件和標準等)——下載個人申報軟件并填報相關電子表格——掃描個人相關資料——通過互聯網或移動存儲設備向單位或主管部門報送。這種方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人工操作辦法,將復雜繁瑣的手工操作表格轉變為統一規范的電子文檔,大大減輕了工作量,縮短了申報時間;同時,改變了申報人員傳統的打印、復印、裝幀申報材料的方式,減輕了經濟負擔。
二、管理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
管理平臺從實現的功能上劃分為8個查詢類子模塊和5個業務流程類子模塊。查詢類子模塊包括專業技術人員信息查詢系統、職稱證書真偽查詢系統、專業技術資格和職業資格考試成績及證書辦理查詢系統、專業技術資格和職業資格考試報名資格篩查系統、職稱申報資格篩查系統、職稱申報評審狀態查詢系統、學歷查詢系統、論文檢測系統。業務流程類子模塊包括人才小高地管理平臺、特聘專家管理平臺、專家管理平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管理平臺及留學回國人員管理平臺等。
如專業技術人員信息查詢系統,通過建立全區的專業技術人員信息數據庫,實現及時、準確地了解我區專業技術人員情況,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挖掘,為我區戰略人才儲備、配置及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職稱申報資格篩查系統,通過申報前職稱申報資格的自助智能篩查,符合申報條件的才能生成申報材料,各級職改部門只需對系統打印的清單核實證書和其他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即可,無需對其是否符合申報條件進行再判斷。
又如業務流程類子模塊人才小高地管理平臺,通過建立人才小高地管理平臺,實現對各級人才小高地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和預測,掌握各級人才小高地的宏觀微觀情況和變化趨勢,為我區人才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依據。
再如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管理平臺,目標是與博士后管理委員會管理平臺對接,建立我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管理平臺,實現對兩站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和預測,進出站博士后人員的管理,在站研究項目管理,為我區人才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依據。
三、管理平臺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以人為本,強化公共服務功能
隨著電子政務建設的深入推進,全面提高其公共服務及應用水平逐漸成為目前政府信息化必須著手解決的問題。在首屆“亞太公共服務高峰論壇”上,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大衛指出,為企業和公眾提供便利服務是推進電子政務公共服務未來著力的主要方向。中國電子政務專家、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王安耕也指出,要做好公共服務,最重要的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服務對象的需求出發,選擇技術、整合資源、梳理流程、考核效益。管理平臺建設的目的就是以人為本,更好地為廣大專業技術人員服務,因此在軟件的開發設計、操作等方面,都要站在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角度,堅持惠民、便捷、高效的目標。
(二)重視軟件開發和信息綜合利用
政務信息化建設在取得一些有益經驗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重電子、輕政務;重硬件、輕軟件;重網絡、輕應用”,這是各地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個痛點。在信息化建設中,普遍偏重硬件資源的投入,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資源能力遠遠超過實際應用的需要。電子政務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大眾的效能尚未充分顯現。管理平臺建設應重視這個問題,從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各環節、各層面、各角度去開發軟件。同時,要將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信息數據庫和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緊密結合,讓政府不同的職能部門能夠充分利用,在人才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三)建立信息化測度指標體系
研究建立政府信息化測度指標體系,對正確、客觀地測度我國政府信息化水平,引導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信息化也要建立測度指標體系。從國內外政府信息化測度指標體系來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佳德公司的評估標準。他們的主要指標有三個:一是對公民的服務水平,構建電子網絡政府能夠給公民、公眾提供多少信息服務;二是運行效益,電子網絡政府通過運行以后,產生了什么樣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電子網絡政府所產生的政治回報,比如說對社會政治民主化的推進,對社會公民參與的促進。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信息化建設可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的特點,遵照這三個指標制定具體的細化指標,注重可操作性,形成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信息化測度指標體系,更好地指導信息化工作。
(作者蔣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務員局副局長;覃枝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