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民族都追尋著自己的祖先,伏羲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在遠古時代,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志著中華文明的起始。由于沒有文字記載,更多的是伏羲的神話傳說。
道家創始人
伏羲聰慧過人,相傳其人首蛇身,其實伏羲并非人首蛇身,而是真正的道家的創始人,人首蛇身即是“道”字的原型,用其表示道,又相傳他是古代華夏部落的杰出首領。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此外,他還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制成網罟,用于捕魚打獵。
伏羲氏散發披肩,身披鹿皮,一派遠古風范。遠古時期,人們以石器加工獸皮,再以骨針等工具進行縫制,用以御寒。伏羲畫有八卦圖形表明他創制八卦的功績,而伏羲氏的目光顯得深沉、睿智,無愧于古代智者的形象。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龍的傳人”之說。有學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為尊。他身上穿的樹葉或鹿皮,形如蛇之鱗身或花紋,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圖騰標志。
八卦的源淵
伏羲能攀緣上下,反映在華夏先民心目中伏羲,只是一位“絕地天通”時代,與神有著區別的人。
《太平御覽》:“伏羲坐于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以“—”為陽,以“--”為陰,組成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坎為水,艮為山、巽為風、離為火、兌為澤,以類萬物之情。八卦分據八方,中繪太極之圖。《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并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后被用為卜筮符號。古代常用八卦圖作為除兇避災的吉祥圖案。
伏羲正是憑借八卦作為認識宇宙自然的工具,成為一位脫離神界、有著神力進行發明創造,帶領人民開創農耕文明、實行社會變革的始祖。所以,始祖伏羲才能被漢族推崇為傳說時代的神人,并以其所獲得的空前偉業,歷經久遠地銘記在華夏文明殿堂上。
編輯/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