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當小弟,就不能當大哥
正職就是紅花,即使是黃花,也是“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句老話至今還是真理——紅花還得綠葉配。對了,副職就是綠葉,更多的時候,起到襯托的作用。如果再形象一點的說法,就是:
正職是一盤大菜,副職就是一盤圍碟;
正職是一面紅旗,副職就是一條袖標;
正職是一部電影里的主角,風流倜儻,呼風喚雨,副職就是個配角,奔來跑去……
呵呵,如果說副職是圍碟,是袖標,有點不大好聽,至于說是配角,副職們還是能夠認可的。認可歸認可,真的做起配角來,而且把這個配角做好,還真是不容易。
如果你是副職,你能否做到——
l.在分管的職責范圍內做主角,在全局工作中當配角;
2.在努力工作時是主角,在形成核心領導時是配角;
3.在擔當參謀出謀劃策時是主角,在拍板決策上是配角;
4.在排憂解難、沖鋒在前時當主角,在涉及名利聲譽方面是配角。
……總之,在其位,謀其政。身為副職就要把副職的工作做到位。
再有,“做到位”的同時,還要做到“不越位”。
一是“不越位”在與正職的工作中——不該說話的時候就當啞巴;不該做的,不越雷池一步。這一點,許多副職尚能做到,但多數時候,最難做的還是“補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正職在工作中出現疏漏當屬正常,這個時候就希望副職發揮“拾遺補闕”的作用,及時跟進。可見,副職之重要。還有一種情形,是正職“犯規”了,副職必須舉手示意“裁判”——是我犯規了。“主動申請被罰”這在籃球場上是一條通用的規矩:保護好主力隊員,避免其過早被罰下,使得這場球輸給對手。所以,在看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火箭隊比賽的時候,常常是裁判的哨聲一響,姚明身邊的隊友馬上舉手主動申請犯規——犧牲小我,換得團隊的勝利。這就是,主力隊員和正職一樣,在一個團隊中舉足輕重,是“勝負手”。
二是“不越位”在與同級的工作中——因為同為副職,分工明確,既要合作,互相提攜,又要做到“井水不犯河水”。所以,不要插手同級的事務,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再有,不能與同級的下屬走動頻繁,被人家誤以為打探消息,或者是挖墻腳。眾多的副職之間,也要一碗水端平。再有,大家是“小合唱”,必須烘托領導的獨唱。如果在同級當中總想著“小荷才露尖尖角”,恐怕沒等“蜻蜓立上頭”,就被“墻倒眾人推”了。
歸根結底,“副職哲學”中的精髓之字就是一個“忍”。
鳥,不能飛得離飛機太近
被譽為“定位之父”的阿爾·里斯說到,“在生存的斗爭中,兩顆靠得近的種子會進行非常壯觀的爭斗,直到有一顆種子統治了另一顆。三顆橡樹種子落在橡樹林的泥土里,兩顆種子靠得近,一顆遠一點”,顯然,“遠一點”的那顆種子最為安全。事實是,森林中的大多數橡子無法生存。試圖靠近橡樹的種子,都可能遭到扼殺。因為橡子發芽、生長,需要充裕的陽光,只有幾顆橡子落在了橡樹比較遠的地方,才有機會生長并最終成長為橡樹。
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不要距離大樹的陰涼太近。所以,副職的兵家大忌就是“一心想上位”。
歷史上,副職的功高蓋主,到頭來都是“一場游戲一場夢”。
副手的位置決定了其要善于搭臺,讓正職唱戲。而正職要獨唱,副職就要伴唱;正職要當指揮,副職最好去做報幕員……總之,不能搶了正職的風頭。
副職,要處處做到低姿態。
人們知道,飛機在高空飛行,最怕撞到鳥。由此引發的空難事故屢見不鮮。作為人才的“鳥”,其翅膀最好離正職的“機翼”遠一點,再遠一點。
1945年9月30日,亨利·福特把一個接近了“死亡公司”的權杖交給28歲的孫子亨利·福特二世。福特二世“三顧茅廬”——通用公司原副總裁歐內斯特·蒲里奇被感動了。幾個月之后,蒲里奇走馬上任,歷經數年努力,讓福特公司重返榮耀品牌——成為美國第二家最大的公司。正當福特公司在蒲里奇的領導下走向全面繁榮,并很有可能再次奪得“汽車大王”的桂冠時,福特二世又犯了他祖父當年的錯誤——獨斷。1960年,福特二世趕走了蒲里奇。老福特的幽靈又出現了。在福特二世大權獨攬的十年光景里,福特公司每況愈下。1970年12月10日,福特二世將李·亞科卡推上了總裁寶座。李·亞科卡成就卓越,但成功卻是倒霉的開始。福特二世絕不能容忍在“自家大院”失去掌門人的顏面。1978年7月的一次董事會上,福特二世對李·亞科卡突然冒出一句:“我想你可以離開了。”
李·亞科卡在自傳《拯救沉船》中,回憶起這段經歷,說的一句最深刻的話就是:鳥,不能飛得離飛機太近。
為副職搭橋就是為正職鋪路
1937年6月28日,蔣經國在致蔣介石的家書中說:“在領袖之左右,必有企圖造反之人,而或即今日所謂最‘忠實’之人也。不以言論,而以事業與行動考察左右,此乃用人之必要方法……” (《蔣介石父子1949危機檔案》;臺灣/王豐著;2010年版)。時至今日,這話放在官場、職場、校園……中,都有著警示和借鑒意義。
就因為正職總是擔心左右“必有企圖造反之人”,所以,常常提防這個副職,又籠絡那個副職,甚至挑起副職們的明爭暗斗,所謂“制衡策略”:副職們打得不可開交,勾心斗角,就沒有精力覬覦自己的寶座,一把手的位置就穩如泰山了。其實不然。如果副職們一天雞犬不寧,爭強好勝,爭風吃醋的,可想而知,一個管理團隊必然是烏煙瘴氣,士氣渙散,如何能領導好一個集體。這個時候的正職,又有何顏面坐在“一把手”的位置上指點江山。
而恰恰是正職的心胸開闊,“宰相肚里能撐船”,一心一意地為副職的成長鋪墊基石,到頭來才會加固自己的基座——正是“正”,副卻不是“負”,正副合力,把事業做大,一榮俱榮。
正職不為副職著想,不為副職謀求“更上一層樓”的階梯,一心只顧自己青云直上,實際上是異想天開。因為,一旦左膀右臂感到沒有出頭之日,勢必騎驢找馬,離你而去。身邊沒有了得力干將沖鋒陷陣、攻城拔寨,正職談何業績?沒有業績支撐,正職上面的正職,豈會坐視不管。
所以,正職要識人善用。沒有副職的空間,正職的空間還能大到哪里去?
“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光榮與夢想
有的副職“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有的副職“一人之上,一人之下”,但總的看,副職們從小兒就銘記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力爭做到“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希望登臨頂峰“一覽眾山小”。
其實,副職的最高境界,是做到“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一點,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國人習慣稱為老布什的,堪稱典范。
1980年美國總統大選時,老布什因為總統里根的提名,成為副總統。老布什為自己制定了五項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中的第一項便是要準確認識和掌握自己的工作權限,做到攬事而不攬權。這種甘于做配角的作風,讓老布什在副總統的位置上如魚得水。老布什十分看得開,不為一時一事的體面而失去未來的大好風光。
1981年3月30日,里根在華盛頓的希爾頓飯店發表演講后,遭遇槍擊……當時,老布什正在得克薩斯州察訪,他立刻乘直升機趕到華盛頓。一位軍官建議他直接在白宮南草坪降落,這樣就可以趕在電視新聞聯播開始之前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向全國、全世界宣布,副總統正在領導著美國。但是,布什卻說,“只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著陸”。可見,老布什知道自己的權限,也知道在這種危機時刻,作為副總統的他,應該站在什么位置上說話。
在里根執政的8年期間里,老布什在內政外交上鼎力相助,受到里根的信賴和器重,被稱為“最優秀的副總統”。1988年總統大選時,老布什在里根的積極支持下參加總統競選,擊敗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當選為美國第41任總統。
上面的故事還說明一點,作為副職,能為最精明、最出色、最有能耐的人工作才有未來。正職成功了,副職才可能取得成功。
但,副職的成功就一定是把“副”字換成“正”字嗎?
非也。
一是,正職是金字塔尖,屬于“稀缺資源”,這就意味著,大多數的副職始終都沒有走在“正”途的路上。客觀地說,副職離正職的路——看不到頭。但,這并不意味著腳下就沒有了精彩。經歷了風雨,不見彩虹,行囊里依然可以裝滿星光。
二是,副職自有一片天地,同樣能夠實現個人價值,讓社會、家庭和朋友滿意。
此刻,如果副職們還在糾結這個問題——
還有多遠:副職離正職的路?
答案就是:態度決定一切。
這條路,想有多遠,就有多遠。
這條路,想不多遠,就不多遠。
這條路在心中無,前景自然是坦途……
(摘自《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