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卡人在享受刷卡消費便利的同時,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卡片。一旦丟失,不僅要自己承擔被盜刷的風險,掛失信用卡還要支付不菲的手續費。
石小姐最近心情很不好,幾天前的一次外出,弄丟了錢包,身份證和幾張信用卡全都丟了。石小姐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發卡銀行掛失,三張卡光掛失費就花了近200元。
起初,聽到掛失費如此不菲,石小姐想請銀行予以注銷,但銀行方面卻告訴她:“即使注銷,也得先辦理掛失。”原因是卡片注銷之后,有45天的預銷期,在此期間所產生的盜刷風險,全由持卡人承擔。
無奈之下,石小姐只好交了近200元的掛失費。讓她氣憤的是,注銷就意味著與銀行的合同就此結束,為什么還要由持卡人單方面承擔被盜刷風險?這不是逼著失卡人必須繳納高昂的掛失費嗎?
像石小姐這樣的麻煩,記者也曾遇到過。為什么注銷是免費的,而掛失卻要收取高昂費用呢?銀行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如果是注銷卡片,銀行不會把持卡人的卡片磁條信息上傳;如果是辦理掛失,銀行會將客戶原先的信用卡的磁條上鎖,以防卡中的錢被他人提走,還需要向國際信用卡組織上傳磁條信息,因此操作成本比較高。
目前,各家銀行普遍將“掛失”與“注銷”這兩項服務分開,對各種信用卡掛失,均收取一定費用,而對于信用卡注銷則基本免費。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對信用卡掛失收費沒有統一標準,全部由銀行自己說了算。除了掛失費,有些銀行還會收取每卡10至25元不等的補卡費,而有些銀行可能是為了吸引顧客,將信用卡掛失的手續費定得比較低,這些都是由銀行按照市場規律自行調節的。
對于收取高昂的掛失費是否合理?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大部分銀行的信用卡尚未盈利,對于掛失等服務項目,銀行短期很難取消收費。有些信用卡掛失后,不能立刻凍結舊卡,其后產生的損失由銀行單方面承擔,而有些信用卡只需要簽名、卡號、有效期等信息即可消費,銀行方面承擔的風險很大。
而且,一旦辦理了掛失,就無法撤銷,這讓很多短期內丟卡又找回的客戶更加冤枉。針對這一情況,有些銀行比較人性化的開通了“臨時凍結”功能,即暫時凍結卡片,使其不能進行正常地刷卡消費,持卡人一旦找到信用卡,就可以致電撤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