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有句老話:順勢而為。在這個經濟熱點銜接的“空擋期”,原有的投資思路必須跟隨市場變化的新趨勢加以調整,投資者可以轉向債市,轉向“現金為王”時代。
“紅五月”,對于鏖戰在投資市場第一線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十分期盼的月份。因為在以往的“紅五月”里,投資市場或東或西,都會帶給投資者一個大的驚喜。然而,剛剛過去的2011年的“紅五月”,不僅沒給投資者帶來一點驚喜,反倒是給投資者帶來一臉的“黑頭”,讓投資者面對各處理財市場此起彼伏的跌勢無言以對。
先說說股市。4月份滬指還在3000點上方擺出一副向上突破的架勢,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此波行情會上攻至3400點一線,哪里料到滬指連去年的高點3186點都未敢觸動,就直接自由落體式跳下來了。5月17日,滬指跌至2821點,才顯露出來一絲絲止跌的意思。這讓重金潛伏囤積于科技股,準備再謀“5.19”行情的投資者未掙先賠,眼淚掉得嘩嘩的。
不光是股市,前些日子漲勢兇猛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也在這個5月遭遇了“滑鐵盧”。5月初,國際油價從每桶113美元趺至98美元,黃金價格從每盎司1570美元跌至1480美元。跌幅最慘烈的當屬漲得最瘋狂的白銀,跌幅達到了30%以上,讓眾多炒作白銀的投資者的賬面收益,一夜之間從正變負。
走得好好的投資市場何以在5月突然變臉?業內投資高手們對此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資金面緊縮政策導致的,有說是歐元危機招惹的,也有說是通脹高企引發的。我們知道,引發投資市場變化的最為關鍵的原因在于基本面,因此,近來的市場變化,更多的是源于基本面的變化。
從國內經濟走勢來看,首先,伴隨著通脹的高居不下,國內中小企業遭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危機,勞動力成本的大幅抬升,使得這些企業遭遇了“用工荒”;人民幣升值幅度的加快,也讓從事出口產品加工的企業利潤率直線滑落,大的訂單不敢接,小的訂單沒人接。
其次,原先引導國內經濟的兩大主引擎地產和汽車出現了同步“熄火”的現象。地產的熄火是宏觀政策的調控所致,而汽車在4月份出現的銷量下滑,則反映出消費市場的無奈。由于身系地產和汽車的相關產業鏈企業眾多,地產和汽車的同步“熄火”,給這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新的難題。這些企業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同步減弱,使得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暴跌,進而導致股市下跌。
由此看來,國內經濟進入了舊熱點“熄火”、新熱點尚未誕生的階段。在這個經濟熱點銜接的“空擋期”,原有的投資思路必須跟隨市場變化的新趨勢加以調整。
投資市場有句老話:順勢而為。當趨勢改變之時,我們的投資方式也應跟著加以改變。面對疲弱的投資市場,投資者的投資思路可以仿照本期的主文思路,轉向債市,轉向“現金為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