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黨民主選舉中,政黨能否發展壯大乃至上臺執政,歸根結蒂取決于公眾手中的選票。許多國家政黨格外重視并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塑造,努力給公眾留下良好的印象,獲取公眾積極的評價。
各國政黨結合自身情況和訴求,運用各種手段全力打造和維護黨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一、生動形象地詮釋黨的政策理念,樹立特色鮮明的政黨形象。2005年,英國保守黨啟動“現代化”改造進程,對新黨標的精心設計和形象解讀,在公眾心目中刻畫出一個“百年老黨”的清新形象。
二、塑造公眾認可的領導人形象,提升政黨整體形象。領導人是政黨的核心,也是向公眾展示政黨形象的重要窗口。通常情況下,政黨的形象和領導人的形象同向發展,公眾會把對領導人的認可輻射至整個政黨。巴西勞工黨在本屆總統選舉前成功包裝了新一代領導人迪爾瑪·洛塞芙的形象,順利將她推向總統寶座。
三、發揮基層組織和黨員作用,強化黨的公眾利益“代言人”形象。在與民眾近距離接觸中,如果普通黨員的言行給一位民眾留下積極、正面的印象,就會影響一大片公眾對該黨的認同。俄羅斯“統俄黨”自2008年起陸續在全國各地開辦普京“公眾接待站”。
四、嚴懲黨內腐敗,塑造清正廉潔的公眾形象。古巴共產黨以實際行動踐行其“廉潔立黨”的理念。同時開展大規模的反腐行動,有力地制止了腐敗行為對黨的公眾形象的侵害。
五、主動發布政黨信息,樹立公開透明形象。各國政黨積極打造自己的信息傳播平臺,建立健全信息發布機制,就重大問題和突發事件,“及時、主動”地向民眾公開黨的原則立場、應對舉措,防止輿論誤讀誤判。每逢突發事件,捷克有關政黨主管媒體工作的副主席、新聞部和議會黨團三者緊急商議確定發布口徑,在一小時內召開臨時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和公眾發布相關事件的權威信息,防止媒體炒作和公眾質疑。
六、充分利用媒體,引導民眾判斷。英國工黨前領袖布萊爾一向是媒體“寵兒”,在2001年大選中,通過大規模的媒體曝光和宣傳,工黨進一步彰顯了革故鼎新的形象,成功塑造了布萊爾有思想、有能力的個人形象。
七、以民意取向為指導,及時評估和修復黨的形象。各國政黨注重以公眾的評價作為黨塑造形象的重要參照指標,大多借助現代媒體、利用民調方式,快速有效地了解民眾對政黨政策、黨組織和領導人形象認知的變化,并根據反饋意見及時評估、修正黨的政策和形象。2010年8月,智利重大礦難發生之初,執政黨的最高領導人、總統皮涅拉親臨營救現場部署救援工作,為被困礦工和營救人員打氣鼓勁。政府充分利用現代傳媒,讓民眾隨時了解營救進程。經過長達數月的艱難工作,被困礦工全部獲救,智利執政黨和政府成功塑造了尊重生命的負責任形象,得到了國民支持和國際贊譽。
(摘自《紫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