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中、廣元處于成渝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中間區域,可兩頭借力;攀西有豐富資源和良好工業基礎,借助成渝經濟區的帶動,前景可期;成渝經濟區和天府新區的規劃建設,給藏區跨越發展帶來歷史機遇。
展讀《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經濟版圖,我省巴中、廣元、甘孜、阿壩、攀枝花、涼山等六個市州未列入其中。
不過,這并不妨礙六市州搶抓成渝經濟區發展機遇的決心和行動。
革命老區:兩頭借力,信心十足
作為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廣元、巴中,處于成渝經濟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中間地帶,可以兩頭借力的特殊地理位置,讓兩市有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巴中處于成都、重慶、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幾何中心,處于成渝經濟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中間區域,兩三年后,與成都、重慶、西安將實現3小時通達,同漢中、達州、廣元、南充周邊城市將實現1小時通達,市域內縣區之間將實現半小時通達。
“巴中將由川東北的路網末梢轉變為區域交通樞紐,由四川盆地邊緣變為我省向東向北開放的重要前沿陣地,變為南北東西要素聚集的經濟走廊。”巴中市委書記李剛信心滿懷。
巴中已制定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5年奮斗目標,構建“一城兩翼三副五廊”的城市空間形態,主城區建成區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80萬,到2015年全市城鎮化率力爭達到45%以上。
建市以來,廣元經歷了四川的“一字形”戰略、“兩線兩翼”人字形戰略和“兩小時經濟圈”等幾次戰略調整,每次都借助機遇發展了自己。廣元市利州區區長向永東說:“雖然我區不在規劃范圍內,但在成渝經濟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過渡帶上,這同樣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主動承接兩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攀西:立足資源優勢,跑出新里程
攀枝花和涼山兩市州,從地理上講,都遠離成渝。
但兩市州所在的攀西經濟區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工業經濟基礎好,兩市州干部群眾認為,拉著成渝經濟區的大手,他們只會跑得更好更快。
涼山州委書記翟占一說,涼山將打破行政和地域阻隔,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搶抓機遇,主動對接,借成渝經濟區發展的強勁帶動力,乘勢而上。涼山的“一個意見,兩個規劃”、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等規劃要積極與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主動接軌,多方合作,實現互動共贏。
西昌釩鈦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旭說,今年,西昌市釩鈦產業園區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梅塞爾工業氣體項目將于10月底前竣工投產。園區將主動對接成渝經濟區,特別是鼓勵園區企業到成渝經濟區捕捉商機。
未來幾年,涼山將借力成渝,以西昌為支撐高地,以沿江資源開發區域為重點,以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加快出州通道建設:成昆鐵路復線工程將讓涼山正式融入成都兩小時交通圈;雅攀高速公路全程將于今年底通車;涼山港雷波港區總體規劃已經過兩次評審,今后千噸級輪船將駛入大涼山。
攀枝花市副市長柳康健認為,攀枝花在釩鈦、水能等產業方面的優勢,可以為成渝經濟區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持。“攀枝花需要把握自身定位,借助和整合資源優勢,以資源為‘媒’籌劃合作,形成錯位競爭與發展。”
攀枝花主動融入成渝經濟區的步伐也在加快。預計今年底,攀枝花至成都的高速公路全線貫通,6小時即可到達成都。
藏區:“兩區”建設為其提供了新“撐桿”
成渝經濟區和天府新區的發展,將為民族地區提供一個全方位提高對外開放合作水平的歷史機遇。
“我們不能袖手旁觀當看客,必須主動融入,找準定位當好配角,把甘孜建設成為成渝經濟區的綠色食品基地、消夏避暑勝地、文化旅游高地。”甘孜州州長李昌平說,“我們還要依托成渝經濟區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外向型產業,并加快甘孜州園區發展,吸引成渝經濟區的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流入甘孜,延伸成渝經濟區及天府新區對藏區的輻射帶動效應。”
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學平說,阿壩要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區,建成地區性交通樞紐,大力發展“通道經濟”,主動承東啟西,帶動西部廣袤高原腹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