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歐洲部分國家仍未擺脫金融危機的困擾,在全球投資者都缺錢的情況下,中國富豪介入歐洲國家的房地產是一種必然。
中國富豪到底有多富?若干年前人們形容他們“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買房就像買白菜。”可是很快,這個形容就過時了,富豪們開始漂洋過海,大膽“走出去”,到美國、加拿大、澳洲、歐洲一擲千金去抄底,掀起一輪輪海外置業旋風。如今,這也成老黃歷了,眼下,富豪們興的是到海外買地當地主。
這不,地產商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也加人海外地主的大軍中,他計劃用800萬美元買下冰島300平方公里土地,占冰島國土面積的0.3%,相當于每畝地價只需大約20美元。這樣的闊綽實屬罕見,消息一傳出來,便震驚國內外。
據介紹,中坤集團計劃斥資約2億美元在冰島開發旅游項目,其中約800多萬美元用于購買冰島一塊300平方公里未開發土地Orimsstadir牧場,其余資金用于具體項目建設。項目獲批后,將先期投入約1億美元,建設2萬平方米左右的度假設施,其中包括高爾夫球場和跑馬場等,其余地方建成戶外運動區,包括漂流、山地車(運動場)等。
但海外的地主真的有那么好當嗎?
國內環境惡劣 目光轉向海外
一畝地才20美元,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力棟認為,這是一個合算的買賣。
因為冰島本身就具有一些獨特的商機,島上地熱資源非常發達,其對地熱資源的開發和旅游的成熟度都比較高。此外,冰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中國人去冰島旅游較為方便。而中坤集團原本就是做旅游文化產業,在中國的多個地方都擁有度假和旅游設施,度假地產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效應,在經濟大起大落的時候,度假地產不會隨之變化,產生過大的波動。
但在資深經濟評論家邱林眼中,黃怒波只不過是眾多中國富豪海外投資房地產、土地當中的一員。邱林說,中國富豪近年來在海外買地買房常被外國媒體形容為“如狼似虎”。美國《華盛頓郵報》今年早些時候刊載過一位中國富人在美國掃房的新聞,該報道稱“中國買家花4.8億美元在美國買了約8000套公寓”。類似這樣的報道在外媒非常頻繁。
搜房網海外事業部負責人莊諾對此也頗有發言權,他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美國開發商在中國賣地。起初,手上的土地賣不出去,后來先拿出一塊土地,在網上推出團購,“1元起拍,8800美元封頂”,遭到瘋搶,供不應求,以至于不得不將價格翻倍的提高,仍滿足不了需求。
國人為什么如此熱衷海外買地投資?邱林說,國內環境不如意是個很大的推手。今年年初國土部官員就曾表態今年國內土地供應的缺口非常大,那么這就催促了國內土地價格逐漸飆升,開發商面臨著沒地可拿的境況,加上我國不斷推出打壓房價,限制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政策,有些小公司已經面臨著資金鏈崩塌的狀況,所以許多房地產商或富豪,紛紛把目光投向海外。
當然,一個重要的前提是,由于海外的大部分房地產市場,相關權利受到較為完善的法律保護,以及長期投資價值的存在,因而受到中國富豪的投資青睞。此外,由于歐洲部分國家經濟仍沒有擺脫金融危機的困擾,房地產不景氣,在全球投資者都缺錢的情況下,中國富豪介入歐洲國家的房地產也是一種必然。
水土不服 面臨投資無底洞
但事實上,海外地產投資并非想象中的風光得意,你走入的可能是一個“溫柔的陷阱”。
來自浙江溫州的生意人李存,去年11月從美國私人手里拿下的位于舊金山地塊一幅4000平方米的熟地(已規劃為住宅的用地),僅花去1800萬人民幣,相當于4500元每平方米。不過,地價僅是一部分,李存說,還需各項稅費,如律師費、土地交易手續費、產權調查費等,總額約地價2%。這還僅僅是第一筆費用,如果一直不使用的話,還需要支付最少3年的地稅(土地價格的1%)。
如果再加上開發的話,還需要再支付建造成本。而且,美國聯邦法律還規定,對“非美國居民外國人”的房地產遺產稅高得驚人,任何超過6萬美元的資產要被課以35%-45%的稅收,還要加上地產稅和各種管理支出。而如果將土地對外出售,一般情況下,3年內難以轉售,持有期間每年還需交納地價1%稅費。
李存說,如果沒有足夠充裕的資金,進行海外買地投資有可能被各種稅費拖得喘不過氣。在中國,還可以捂地惜售,地價連年上漲,但這種借地生錢的現象在國外可沒那么如意,比如,在澳大利亞土地每年升值空間有限約為5%,一旦遇到經濟危機相反還會出現下跌。也有業內人士提醒說,在美國純粹“炒地”并沒有多少收益,而且存在風險。只有在土地上蓋建筑物才可能有長期的投資價值。
此外,到海外買地投資,投資人還面臨水土不服的諸多因素。日彩居(上海)投資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桂昕分析,“到海外投資,必須在海外成立開發公司,不僅需要對海外的法律了解,當地雇員的管理是否順暢也是個問題”。
很多來中國推介的土地,看似便宜,實則大部分土地位置偏遠,投資價值有限,投資者進入后,可能面臨投資的“無底洞”。而且,去海外投資,還有一個現實,就是錢如何出去的問題,現在國家外匯管制比較緊。如果去海外買地涉及大額資金,層層審批,是一個漫長過程。
富豪的闊綽 引起當地人仇富
就算你打通了任督二脈,順利當上海外地主,當地人也許已經開始排斥你。中國人帶去投資的錢,一方面為刺激當地陷入低迷的經濟注入了強心劑,另一方面,中國富豪強大的購買力不僅推高了房價,而且把許多當地人擠出了市場,這讓他們很郁悶。“好的樓都讓中國人買走了,好地方都讓中國入占了。要是再這樣發展10年,中文都會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語言”,澳大利亞的市民憂心忡忡。
現在,很多國家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提高投資門檻,比如收緊移民及房地產政策。
此外,錢多的中國富豪還會引起當地人的仇富心態。邱林分析說,一個經濟處于上升階段的國家在輸出資本時,掘金海外的投資者總是最先被圍攻,人們對帶著滿滿金錢和欲望的暴發戶總是缺乏好感。
“任何崛起的經濟大國最終都要試圖塑造其所處的時代。”但是,中國富豪并沒有想得這么多,當他們手頭有了幾個錢后,似乎什么都想得到。不可否定,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富豪這個群體正在改變全球財富的分布格局。這當中,既有國外艷羨的目光,但也會有“仇富”的心態。由于部分中國富豪的財富來得太快也太集中,加之部分人的致富方式又很“神秘”,國外對中國富豪的“仇富”將會愈來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