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美國人聲稱,他祖父是一位意大利西西里人,在20世紀初來到紐約,當時只有20歲,是個鐵路搬運工。他經常與說不同語言的旅客接觸,駕輕就熟地學習各種語言。到臨終前他已經能說70種語言,用56種語言來讀寫。更令人驚奇的是,這種天賦在他的家族中時有遺傳。每隔三四代人,他們家族中就會出現某個語言天才。他的曾祖父比祖父還厲害,竟能說100多種語言!
普通人也能成為語言大師
那么,人掌握語言的潛力有多大?是語言天才的大腦有異于常人,還是普通人通過自身努力也能做到不平常的事?
對于這些問題,語言學家們的意見也不一致。一位奧地利語言學家對有人能說100多種語言的說法持懷疑態度。他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學會說72種語言。假設每種語言有2萬個單詞(實際上遠不止),即使能過目不忘,每分鐘記一個詞,每天12小時不停地學,也得花5年半時間才能掌握這些語言,更不用說還要參加其他活動了。
但其他語言學家認為,人具有學會很多種語言的潛力。一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語言學家認為,人類學習語言的能力是無限的。一個人懂的語言越多,再學其他語言就越容易。
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擁有掌握幾十種語言的能力,那么為何只有很少的人能充分利用這種天賦呢?
美國語言學家斯蒂芬#8226;克拉舍寧認為,和常人相比,語言天才只是學習更刻苦,他們對于自己所學到的東西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為證據,他以洛姆為例。這位匈牙利人曾在冷戰時期當過翻譯。她在小學學的是德語,1996年克拉舍寧在布達佩斯遇見她時,86歲高齡的洛姆能說16種語言,包括漢語、俄語和拉丁語,當時已是高齡的她還在學希伯來語。
洛姆說,她覺得自己在語言上沒什么特殊的天賦。她聽課學了漢語和波蘭語,其他語言都是自學,通過讀小說、查字典或教科書學習。她最喜歡的學習方法是讀小說。據克拉舍寧說,洛姆只是一個普通人,除了有學習多種語言的熱情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外,并無任何特殊天賦。
語言天才也許真有異常天賦
不過,許多研究人員都認為,普通人與語言天才的人腦還是存在差別的。20世紀80年代末,紐約大學的一位神經語言學家發現一位才華橫溢的語言學習者“CJ”。當時他只有29歲,正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他在單語種家庭中長大,高中時學了第一門外語——法語,后來又學了德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他在大學里的專業是法語,畢業后在摩洛哥工作,在那里他又學習了阿拉伯語。
研究人員對CJ進行過智商和性格測試。人們通常認為通曉數種語言的人肯定異常聰明,但CJ的智商很普通,在學校成績也很一般。然而他在現代語言能力測試中得分卻極高。他的文字記憶力也很強,但在圖形和數字記憶上和普通人忘得一樣快 。
其他測試也顯示,CJ的大腦天生傾向于學習語言,但在其他方面不一定很出色。
人們現在已經可以通過腦科學來研究人類的語言天賦了。其中最新的成果是:2008年,一群德國神經科學家對一位名叫埃米爾#8226;克雷布斯的語言天才死后保存下來的人腦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克雷布斯曾在德國駐華使館擔任翻譯,1930年去世時能說60種語言。通過組織解剖,科學家們發現:克雷布斯大腦中和語言相關的腦區與常人有異。因此可以說明,克雷布斯的語言能力的確是天生的。
所以,人類的語言能力的確是有天賦及遺傳的。那么,人的大腦中應該具備哪些特殊性,才能獲得學習語言的天賦呢?我們有沒有可能改造自己的人腦,讓每個人都能學會幾十種外語呢?這一切依然是個謎。
(水觀音摘自《大科技#8226;科學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