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次長途跋涉的旅行,在歷盡風雨、坎坎坷坷之后,對于每個人來說,擁有從容,就擁有安度晚年的精神財富。它能使人清醒、升華、完善,老而生輝,從而獲得心靈充實、豐富、自由、純凈……
所謂從容,是指舒緩、泰然、大度、淡泊之總和。從容之人,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亂、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從容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氣度、修養、性格和行為方式,而且是一種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和諧、健康、文明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
從容是人生的一種坦然。人生之路,并不都是布滿鮮花的大道,而是順逆相隨,鮮花與荊棘相伴。人生不如意事多,一帆風順者少,面對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及不如意之事,既要從容面對,又要自我克制,自我調適,自我解脫,梳理情緒,撫慰創傷,跳出煩惱的圈子。要從容,就要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胸襟,有“他人氣我我不氣”的雅量,有“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氣度,有“讓他三尺又何妨”的風格。風物長宜放眼量,處事從容日月長。一個人在看問題時只要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超脫些,達觀些,他生活中的一些區區瑣事也就不化而解。相反,如果整天只看到身邊的瑣事、煩事,那自然有無限煩惱在心頭。
從容是一種淡泊寧靜。要從容,需甘于淡泊,沒有貪婪。面對大千世界的種種誘惑,要心不跳,眼不紅,心靜如水,不為權力所爭,不為名利所誘,不為金錢所累,不為“燈紅酒綠”所吸引。做人要戒貪欲邪念,做到“行也要安然,坐也要安然,名也不貪,利也不貪,粗茶淡飯樂陶然”。淡泊可以使氣度和情操交融互補、相映生輝;淡泊者包容萬象,遇喜怒哀樂皆泰然處之,嘗酸辛苦辣均受之如飴。遇事不大喜過望,聞變也不憂思重重。相反,不懂得淡泊,成天為自己的得失和名利而斤斤計較、牽腸掛肚、思慮重重的人,只會被各種各樣沒完沒了的焦躁和煩惱所困擾。
“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從容則有余年”。從現代心理醫學的角度看,從容之人,一方面面對生活壓力,堅持做到“三個善于”,一是善于排遣,二是善于轉移,三是善于超脫,從而能夠保持心態平衡。另一方面,較好地協調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的關系,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經常處于一種很有規律的舒緩狀態。因此,從容之人心腦血管和其他器官受刺激的次數顯著減少,氣血沖和則百病難生,健康長壽也就寓于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