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住在26層。每當學習累了,兒子就會站到露臺上,俯視著北京的高樓大廈大喊大叫。至于喊叫的內容,并無一定之規,從“方一(兒子的名字)、方一,偉大的方一”到“宇宙戰士方一來了”,再到用奇怪的腔調大唱古詩詞,全看他當時腦子里想到了什么。
這時的兒子很高興。他完全無視隔壁的鄰居,甚至鄰近樓的居民都可以聽到他的大喊大叫。他只管心無旁騖地扯開嗓子,聲嘶力竭地喊著、叫著……
他有時還會隨手撿起什么,對著空中揮舞,或者用力壓曬被褥的繩子……可憐的繩子至少被他壓斷過兩次。一次,兒子不知從哪里找來一根細鐵棍。于是,他大喊大叫時便有了伴奏——用那鐵棍敲擊著露臺的鐵護欄。
我和妻子總是躲在屋里,不敢露頭,生怕近處的某個窗戶內會突然傳出一聲呵斥:“太吵了!”幸好兒子叫的時候都是白天,呵斥從來沒有出現過。
我知道,這是兒子放松的一種方式。我不讓他大叫,只是讓他在那里乖乖地遠望,豈不是剝奪了孩子的快樂體驗?這是兒子的快樂,就由他去吧。
兒子走在路上,也是蹦蹦跳跳的。電梯里,他也不閑著。有時,我們想,兒子真是太不成熟了。老師也委婉地說:“你們家孩子太單純,比同齡孩子更單純?!?/p>
小區里有個男孩子,和兒子在同一所小學,同一個年級。每次遇到我,他都會禮貌地喊聲“叔叔好”。他走路總是那樣穩重,舉手投足間透露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老成。最重要的是,他的目光中,永遠透露出一股憂郁。
看到這個孩子,我心情復雜,一方面,覺得他非常懂事;另一方面,又感覺他缺少了一些屬于孩子的特質。
我書桌前的窗戶,正好對著這個孩子家的露臺。一天,我看到這個男孩從房間里出來,走到護欄邊。我眼前閃現出兒子這時會做的動作:大喊大叫,手揮鐵棍敲打護欄。
這個男孩子卻什么也沒做,只是站在那里,對著浩大的北京城看了約一分鐘,掉轉身,仍然面無表情,或者說面色沉重地回了房間。那一刻,忽然有一種傷感涌上我心頭。
這個孩子的成績比我兒子好,畢業前早早被名?!包c招”了。我不能說,他的快樂一定比我兒子少。但是,我真的從沒看到他笑過,而歡笑,是孩子最美麗的表情。
那一刻,我更加清楚:我永遠不會阻止兒子的頑皮,永遠不會阻止兒子的嬉笑,永遠不會抱怨他為什么不能再成熟一些,永遠不會讓他“安靜一些”。大人已喪失頑皮、嬉笑的能力,就讓孩子多享受幾年這樣的幸福吧!
(摘自《我的孩子是“中等生”》古吳軒出版社圖/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