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能減肥塑身嗎
康博士:
我今年21歲,身高157公分,但體重大身材不好一直困擾著我。最近,朋友向我介紹她練瑜伽塑身減肥的功效好,但我印象中瑜伽只有修養身心的作用。請問,瑜伽真的能減肥塑身嗎?
武漢 劉倩
劉倩讀者:
瑜伽是現代人健身和放松最常見的一種方式,而且瑜伽被認為是修養身心的好方法,也確實具有減肥的作用。
雖然瑜伽的始創并不是為了減肥,但瑜伽能減肥卻完全可以達到塑身減肥的功效。這令眾多瑜伽練習者驚喜不已。這得益于瑜伽呼吸法如腹式、胸式呼吸法能影響人體腦部神經對人攝取食物欲望的控制,防止過度進食,特別是那些油膩食物和脂肪較多的肉類食物。所以現在不少練瑜伽的人,其目的是為了減肥和塑身。
瑜伽體位法同樣可以通過肢體的活動,按摩內臟器官,調節內分泌,促進脂肪的消耗。此外,瑜伽也是高級的有氧運動,練習過程會消耗掉多余的熱量,通過不斷的練習,人體的肌肉線條會更美麗。因此,瑜伽的練習對減肥所達到的成效可以說是最穩固而健康的。
另外,熱瑜伽有效改善脊椎柔軟度,尤其適合辦公室一族。它由一些扭轉彎曲伸展的靜態動作及動作間的止息時間,刺激松弛的腺體和肌肉系統。同時,熱瑜伽的深呼吸運動能增加體內細胞的氧氣吸收量。對于抱有減肥目的的瑜伽鍛煉者來說,熱瑜伽可以幫助身體脂肪充分消耗。對于體重不足的練習者,可以增加體重。增加的是健康堅實的身體組織,而非脂肪。也就是說,熱瑜伽能創造理想的身體狀態。
瑜伽除了減肥的作用外,熱瑜伽對失眠、偏頭疼、腰背痛、頸椎病、胃腸疾病等都有治療作用。同時練習瑜伽者可以減少面部皺紋,使人感覺年輕、長壽,并具有增加疾病抵抗力,改善視聽能力以及直覺更敏銳等效果。
康博士
兒童生長痛無需特殊治療
康博士:
我女兒今年3歲了,平時身體很好,活潑好動。但最近一個月他總喊左腿疼,一會兒是膝蓋疼,一會兒是小腿疼,而走路和跑跳正常。孩子沒受過外傷,腿不腫,我們擔心骨頭有什么問題,就到醫院骨科看。醫生給他做了檢查,又照了X線片,說骨頭沒有發現問題,可能是兒童生長痛。請問,生長痛需要治療嗎?該注意些什么?
烏魯木齊薩仁娜
薩仁娜讀者:
兒童生長痛臨床上并不少見,以3~7歲學齡前兒童居多,發病部位以膝關節周圍最為常見,其次是小腿。生長痛是一種非關節性疼痛,部位主要在肌肉。
本病發病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可能與小兒發育過快,腿部的負擔過重,下肢骨骼生骨部位軟骨充血有關;或因小兒膝關節韌帶松弛,在發育迅速的年齡步態不穩,關節面受力不均衡,負重的力線不正,致膝關節搖擺不穩而引起疼痛。也有學者提出,此系干骺端在生長旺盛期由于骨骼發育過快而引起局限性微量元素(主要是鈣)缺乏所致。
一旦發現孩子訴膝關節周圍痛或小腿疼痛,應當到醫院先檢查,首先排除肌肉或骨頭的不良病變。由于兒童生長痛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治療,且預后良好,家長不必恐慌。如果孩子腿疼較嚴重,可適當休息,減少活動。對一些重癥患兒,可適當補充鈣劑、維生素或熱敷。
康博士
何謂腫瘤標志物
康博士:
我是一名事業單位干部,在今年的體檢化驗檢查中發現有“腫瘤標志物”的項目,我不明白何謂腫瘤標志物?有什么含義嗎?
云南黎群
黎群讀者:
目前是健康體檢的旺季,還有其他讀者因為腫瘤標志物異常而來電、來函咨詢。為了幫助您讀懂腫瘤標志物的含義,以及該如何讀懂與它有關的指標,特答復如下:
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的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當機體發生腫瘤時,血液、細胞、組織或體液中的某些腫瘤標志物就可能會相應升高。但目前的腫瘤標志物常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理想的腫瘤標志物應具備以下兩個特點:
1.正常人不分泌,腫瘤早期在血液中即可檢出。
2.不同的腫瘤擁有相對應的腫瘤標志物。
目前主要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鏈抗原125(CA125)、糖鏈抗原153(CA153)、糖鏈抗原19-9(CA19-9)、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鱗狀上皮癌相關抗原(SCC)、組織多肽抗原(TPA)、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2-微球蛋白、性激素和甲狀腺球蛋白(TG)等。
腫瘤標志物輕度升高,不要妄下結論。通常情況下,醫生會根據不同的腫瘤檢查不同標志物。如果您在檢查中發現某項腫瘤標志物有輕度升高,不要就自認為得了癌癥。因為目前所知的腫瘤標志物絕大多數不僅存在于惡性腫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腫瘤、胚胎組織,甚至正常組織中。因此說現今所知的腫瘤標志物絕大多數特異性較差,假陽性和假陰性率比較高。
如果只是單次檢查輕度升高或每次檢查的結果沒有大的變化,就不必緊張。腫瘤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只有持續觀察腫瘤標志物的動態變化才能作為判斷依據。如果體檢發現某個或某幾個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應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進行超聲、CT、PET-CT等檢查,特別是取得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
此外,腫瘤標志物水平的變化可作為腫瘤療效監測、動態復查、復發轉移、腫瘤負荷的參考指標。
康博士
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靠譜嗎
康博士:
您好!我的兒子今年26歲,診斷出患有1型糖尿病。他非常年輕,長得也很帥,現在還沒有結婚。介紹對象時,姑娘一聽說兒子有這個病就不和他談了。我現在非常焦急,就想根治我兒子的病。我看到許多媒體報道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效果很好,請問這種療法靠譜嗎?成功率大概多少?
甘肅葛敏
葛敏讀者:
您好!在解答您的問題之前先了解什么是1型糖尿病。正常人的胰島β細胞能夠根據血糖水平變化自動調整胰島素分泌水平,因此在沒有低血糖發生風險的情況下可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而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胰島β細胞發生了自身免疫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造成血糖升高。目前針對1型糖尿病的治療是胰島素替代治療,即通過胰島素注射補充維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島素。
鑒于1型糖尿病的根本病因在于患者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喪失,故理論上治療1型糖尿病的理想目標是重建糖尿病患者體內的功能性胰島β細胞總量。近年來,針對此目標的研究和探討不斷深入。目前認為,可通過下列三種途徑重建糖尿病患者體內的功能性胰島β細胞總量,即胰腺移植、胰島移植及干細胞移植。其中胰腺移植和胰島移植已經用于臨床治療糖尿病,特別是1型糖尿病。而您所問的干細胞移植尚處在臨床應用前的研究階段。
干細胞移植成功的關鍵點之一是確定具有分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潛能的干細胞,作為胰島β細胞替代治療的細胞來源。目前在體外研究和動物實驗研究中發現可能具有分化為胰島β細胞潛力的干細胞類型主要包括:胚胎干細胞(ES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及成體干細胞。其中成體干細胞可來源于胰腺、骨髓、肝、腸上皮、神經上皮等不同組織,其中間充質干細胞(MSCs)尤其受到關注。但是,截至今日,人們尚未能在體外從ES細胞、iPS細胞等各種類型干細胞中成功誘導出可用于開展人類胰島移植的功能成熟的胰島細胞。最近幾年,國內外研究者采用骨髓造血干細胞或MSCs進行了糖尿病的小樣本試驗性治療,發現在治療后部分患者在短期內可以停止胰島素治療或減少胰島素的劑量。
雖然上述研究提示干細胞移植在治療糖尿病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但是尚不能肯定回答干細胞治療的長期有效性,也無法確定這種治療方法與目前公認的胰島素治療相比是否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干細胞治療糖尿病也可能存在一些潛在的安全性問題,如腫瘤發生風險可能增加,仍可能出現免疫排斥并需終身使用免疫抑制劑等。
基于上述干細胞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的研究現狀和可能利弊,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不建議將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的技術作為常規的臨床實踐。強調在研究中必須做到實施臨床試驗前,必須向自愿參加臨床試驗的糖尿病患者告知臨床試驗的內容以及可能的獲益和潛在的危害,并獲得患者簽署的知情同意書;不得向參加臨床試驗的糖尿病患者收取與臨床試驗相關的費用。
綜上所述,目前為止1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療方法仍為胰島素替代治療,我建議您考慮采用模擬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胰島素分泌的注射方案(如長效、短效胰島素多次注射,胰島素泵等),不建議用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
康博士
膽囊切除后緣何會腹瀉
康博士:
上個月初,我因膽囊結石急性發作,經治療穩定后大夫為我做了膽囊切除手術,手術順利。但出院后每天要腹瀉3~4次,進食越多腹瀉越多。請問,這是什么原因,我該怎么辦?
河南 黃勁
黃勁讀者:
腹瀉是膽囊切除后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其原因是:膽囊主要功能是儲存和濃縮膽汁,膽汁由肝臟分泌,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尤其葷食時),就會反射引起膽囊收縮,將膽汁擠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食物。膽囊被切除后,無論進食或不進食,肝臟分泌的膽汁都直接進入十二指腸,空腹時膽汁直接剌激腸黏膜,引起腸蠕動加快,使大便次數增多,造成腹瀉;當大量進食時,膽汁因沒有被濃縮,消化力減弱,未經消化完全的食物直接下排,而出現人體消化不良癥狀。此時,如做大便化驗,可見含較多的脂肪球。
患者術后若出現這種情況,應調整飲食方式,如少吃多餐、定時定量,以減輕消化系統負擔;少吃油膩食物,吃容易消化的食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半流質再逐步到普食。平時可口服補充適當量的維生素C、復方維生素B等營養素,一般半年左右腹瀉情況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