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我的診所不遠的地方有一家酒樓,這個周末是個好日子,有人在酒樓里擺喜宴。下午3點左右,參加喜宴的小譚被送來診所。據同行的友人講,為了躲開高溫時間,他們在早上9點多就到了酒樓,一直呆在空調房里喝茶聊天,中午在酒樓大廳喝完喜酒,又接著到空調房里喝茶,一整天都沒出過酒樓。可就在10多分鐘前,異常活躍與興奮的小譚突然安靜下來,臉色蒼白。小譚說自己渾身乏力,頭暈胸悶,覺得天旋地轉,耳朵里嗡嗡作響。朋友們覺得情況不對,趕緊把他送來診所。
聽了他們的描述,我知道小譚這是中暑了。我分別在小譚的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個穴位上,以單手拇指穴位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沒過多久,小譚的情況就有所好轉。
空調房里也中暑
很多人認為,只有長時間待在高溫或是不通風的環境里,或是過度勞累才會中暑,待在陰涼舒適的空調房里是安全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從炎熱的室外回到室內,就立即開空調降溫,或者從空調房里驟然跑到室外,都容易出現頭暈嘔吐甚至昏迷等中暑癥狀;另外,長期呆在空氣流動不暢的空調房里,也會產生胸悶、頭暈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休克、昏迷。特別是人數較多時,所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讓這種狀況更易發生。
按摩緩解不適(文章第二部分)
夏季頭暈、頭痛、目眩等中暑癥狀常見,一旦發生,可用按摩等方法予以緩解,避免癥狀加重。
按揉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以兩眉頭中間向上1橫指起,直到后發際正中點。
【方法】用中指按壓百會穴半分鐘,先順時針方向揉1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揉1分鐘,以酸脹感向頭部四周放散為佳。
【功效】治療眩暈、頭痛、驚悸、癲癇、耳鳴、失眠等。
推抹印堂穴
【位置】額部,雙眉頭中間。
【方法】用中指從鼻子向額頭方向推抹印堂穴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頭痛、頭暈眼花等。
按揉翳風穴
【位置】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處的凹陷中。
【方法】用中指按在左右翳風穴上,同時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頭昏、耳鳴、三叉神經痛、頭痛等。
按揉頭竅陰
【位置】頭部兩側,耳朵后高骨的后上方。
【方法】兩手中指同時著力按壓頭竅陰穴半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眩暈、偏頭痛、耳鳴,緩解全身疲勞。
點按天柱穴
【位置】項部,大筋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約當后發際正中旁開1.3寸。
【方法】兩手中指同時著力,點按兩側天柱穴約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眩暈、頭痛、惡心嘔吐等。
揉捏風池穴
【位置】頸后兩側枕骨下方,發際的兩邊大筋外側凹陷處。
【方法】兩手中指分別置于兩側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高血壓眩暈、頭漲痛、面部烘熱、耳中鳴響、頭痛發熱等。
按揉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尖直上4橫指,脛骨后緣。
【方法】拇指以順時針方向按揉三陰交穴約1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高血壓頭痛、頭暈、脾氣急躁、失眠等。
點按太溪穴
【位置】內踝正后方凹陷中。
【方法】一手握住腳踝,另一手拇指點按太溪穴約2分鐘,直到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耳鳴、耳脹、眩暈、失眠等。
按揉太沖穴
【位置】腳背面,第1、2腳趾根部結合處后方的凹陷處。
【方法】一手握住前足,另一手食指點按太沖穴半分鐘,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眩暈、高血壓頭脹痛等。
預防中暑有“三沖”
閑暇時不妨多按按“三沖”,即少沖、中沖、關沖三個穴位,可以清心開竅、熄風醒神,防止中暑情況發生。
關沖穴
【位置】手無名指末節尺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
【方法】可用大拇指按壓關沖穴,最好用指甲尖掐、按,要有一定力度,以能感到明顯酸、麻、脹、痛感為宜,堅持1分鐘后再按壓另一只手。
【功效】泄熱開竅、清利咽喉、活血通絡。
中沖穴
【位置】仰掌,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按,要有一定力度,以能感到明顯酸、麻、脹、痛感為宜,堅持1分鐘后再按壓另一只手。
【功效】醒神開竅、清心瀉熱。
少沖穴
【位置】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
【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按,要有一定力度,以能感到明顯酸、麻、脹、痛感為宜,堅持1分鐘后再按壓另一只手。或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小指兩側的凹陷處,輕輕揉捏此穴位2~3分鐘,再換另一只手,反復2~3次。需要注意的是,此穴是腦部的反射區,要慢慢揉捏,不要用蠻力。
【功效】生發心氣、清熱熄風、醒神開竅。
溫馨提示
中暑急救按摩術
一旦出現中暑,要迅速將患者抬到陰涼通風處,頭部抬高,解開衣服,用涼濕毛巾敷前額。如昏迷不醒,捏掐人中,在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曲澤(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和委中(腿彎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點刺放血。頭暈惡心按壓內關、風池(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