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密度的信息轟炸下,人們很容易淡忘了一些常識性的最基本但卻最重要的原則。”
前不久,成都佛教協會邀請我們到彭州三昧水禪院進行了一場義診,因為我的介紹中是搞中醫養生的,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找到我興趣盎然地咨詢如何繼續飲食調養。何以說繼續呢?其實這位婦女有家族性高血壓病,來咨詢時她非常自得地告訴我通過自己飲食調理將血壓調整得非常好,只有100mmHg左右。她說,近4年來,她少于吃常人的主副食,主要飲食就是“蔬菜五行湯”、安利以及其他一些品牌的蛋白粉、維生素等保健食品。但如今她還是頭暈,偶爾走快了會站立不穩,近1年來月經越來越稀少。于是我花了不少時間給她解釋,令其明白她目前的癥狀與其長期堅持的所謂的飲食調理有關,那樣干實際是“丟了西瓜撿芝麻”,違背了膳食養生大的基本原則,造成營養不良,臟腑氣血虛弱。
“民以食為天”,飲食自來是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隨著人們養生保健意識的不斷加強,人們現在不再只是關注吃飽,更關注怎樣吃更健康,于是這些年膳食養生顯得格外火爆。各種食療的書籍、產品層出不窮,整體上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膳食養生知識,促進了全民健康事業。但同時也伴隨出現一些令人堪憂的現象,類似于前面提到的情況,近年來在日常醫療工作中遇到的不在少數。其共同特點都是偏持于某些所謂的健康飲食或食療保健處方,或者過度地堅持某些飲食禁忌,結果適得其反吃出問題。
時下的廣告,為了突出其產品功效,必然是集中重點地宣傳。例如一些蛋白粉保健食品的宣傳,則不遺余力地突出蛋白質、氨基酸對生命的重要性,重點突顯其產品少而精、作用強大,什么“每天只要一小勺,就可以提供人體必需氨基酸”,給人以就這一小勺就解決了人體所有蛋白質需求的感覺。而一些以暢銷為目的的養生保健書籍,也難免要重點突出一些方法的新穎、高效、普適和獨特性。就前面提到的“蔬菜五行湯”,由于現在有不少廠家生產銷售,宣傳也很多,上網搜索一下,其相關介紹的內容給人感覺真是既有米又有菜還有中藥,既有營養價值又有治療作用,簡單幾種食材就完全覆蓋了人體全部的五行臟腑系統,仿佛一湯治百病了。在高密度的信息轟炸下,人們很容易淡忘了一些常識性的最基本但卻最重要的原則。
就膳食養生而言,首要的原則就是“均衡膳食”。一個人不可能單吃某一兩種食品就能滿足所有的營養需求。所以中醫養生歷來強調“調和五味,莫使偏嗜”,“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即以谷類食物滋養人體,以動物食品補益臟腑,用蔬菜水果作為副食輔助、補充。這樣調配的膳食,食物種類多樣,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避免五味偏嗜,能調養身體、促進健康。這一原則是絕對不能違背的。而現在不少人,聽說什么吃了有可能對身體不好就從此一概不嘗,聽說什么吃了對身體有好處就頓頓吃,就已經嚴重違背了“均衡膳食”這一根本原則,本來是想更健康,結果卻是有損健康。因此,再次提醒大家,膳食養生,千萬不要偏聽偏信偏嗜,不要“丟了西瓜撿芝麻”。通俗地說,作為常人,什么都要吃點,什么都得嘗點,首先作到這點才能保證膳食均衡,才是保證撿了西瓜;至于那些宜忌,是在保證均衡的范圍內相對的多少,而不是絕對的禁止或單一的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