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剛剛落幕,眼科醫生們就開始忙碌了起來。按照統計,一年中接受近視手術的患者,暑期就診的至少占一半。除應試需要外,很多學生都想利用假期摘掉厚厚的“酒瓶底”,以健康的形象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但是,近視手術是否安全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公眾,對于其“致盲風險”的探討自第一例手術開始就不曾停止。
“近視手術”怎么做?
公眾眼中的“近視手術”,在臨床上稱作“準分子激光手術”。操作原理就是用準分子激光通過對角膜瓣下基質層進行屈光性切削,從而降低瞳孔區的角膜曲率,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通俗的說法就是把角膜當成一種透明材料,通過切削做成了一副鏡片),可矯正200度至1000度的近視。從目前臨床結果觀察,此手術是矯正高度近視眼常用的術式。
1983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師首先將準分子激光試用于屈光手術,并在動物角膜上開始試驗。國內最早于1993年由北京同仁等醫院引進相關技術、設備。
分子手術有致盲危險?
對于準分子手術治療近視是否安全的討論,自第一例手術開始,就從來沒有停止。網絡上曾經盛傳一篇名叫《醫學界的一個驚天陰謀——— 近視手術》的帖子,發帖人自稱是一名醫生,說凡是做了準分子激光手術的患者,若干年后將會有成為盲人或準盲人的風險。
發帖人稱,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做了準分子激光手術,術后如愿地摘掉了850度的眼鏡。然而不久,朋友視力竟大幅回退,且有不規則散光,后來到另一家醫院檢查,最后確診為圓錐角膜,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角膜移植。
市民們的疑慮也主要集中在擔心手術后近視度數反彈以及網帖中提到的手術致盲。蘭州商學院的學生彭小華說,想摘眼鏡很久了,但是對手術的安全性一直存疑。尤其在看了網帖以后,更覺得不敢相信。西北師大附中的高三學生王軍解釋自己想通過手術改善視力的原因是以后想去上軍校,軍校對視力有要求,才想做這個手術。但是家人一直反對,認為眼睛豈能隨便動手術。
美國聯邦商業委員會在其網站上專門敬告準備做準分子激光手術的患者:記住,這依然是一項很新的技術,目前我們還難以預料這項手術的一個長期后果。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結果都不絕對。全世界每年做幾百萬個這樣的手術,致盲的概率是萬分之幾。對于網帖中“手術切削角膜組織后,角膜會逐漸變尖最終成圓錐形,后果是喪失視力”的說法,個人認為,出現圓錐角膜有很多情況,如有些人本身就有圓錐角膜,前期發展不是很快,做了手術之后才明顯了。另外,普通公眾對準分子激光手術存在誤解,認為手術后眼睛就徹底恢復正常了,實際上,手術只能幫你摘掉眼鏡,方便生活而已。近視本身帶來的很多眼底疾病,都是準分子手術不能解決的。
有位學生家長說,孩子在做完手術7年以后,視力又反彈了250度,這不能叫做反彈,應該稱為新增。如果手術后,依然過度用眼,那么即使是一個視力完全正常的人,也難免出現問題。
因此,術后一定要重視對眼睛的保養和保護,科學用眼,尤其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因為高度近視患者的視網膜很脆弱,劇烈運動易造成視網膜穿孔,嚴重可導致脫落。
手術須選擇正規機構
目前很多公立、民辦醫院都具備進行準分子激光手術的資質,公眾一定要選擇正規機構。手術本身并不復雜,最應該注意的是術前篩查、術中消毒以及術后的保護。在正規機構,這些步驟都是必須而有序的。
一般情況下,18歲以下眼睛尚在發育,患有角膜炎、結膜炎等眼部疾病以及自身有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和疤痕性皮膚的人群,都不應當做近視手術。以疤痕性皮膚患者為例,術后手術創口可能留下印記,角膜不能恢復平滑,進而妨礙眼睛正常聚光,影響視力。
同樣,超過1000度的高度近視,也不推薦通過手術矯正視力。角膜的切割是有限度的,人的角膜只有500微米,想要減低100度的近視,就要切割13到15微米。超過1000度的近視想要恢復正常視力,意味著可能超過三分之一的角膜將被切除,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術前,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必須告知患者。排除這些患有禁忌癥的患者外,醫院只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手術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