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年之際,霍爾木茲海峽空氣里依然彌漫著硝煙氣味。伊朗海軍剛剛結束在海峽以東的軍事演習,伊斯蘭革命衛隊又宣布,將進行代號為“偉大先知”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這將是這支伊朗精英部隊開展的“最大規模海上軍演”。伊斯蘭革命衛隊海上部隊司令法達維強調,軍演將證明,伊朗完全能夠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并監視該地區的一切動靜”。
對伊朗的演習,美國十分不屑,并準備與以色列共同舉行代號為“嚴峻挑戰12”的大規模導彈防御演習。而且,即便發生戰事,美國在海灣地區還有一張王牌——中央戰區司令部麾下的、赫赫有名的美軍第五艦隊。中央戰區司令部“名將云集”,第五艦隊則打過多次硬仗,實力強大,實戰能力最強。
“名將”最多的司令部 美國有太平洋、中央、南方、北方、歐洲和非洲六大戰區司令部,主管伊朗所在地區的是中央戰區司令部。它轄區面積最小,但最為重要。中央司令部轄區內的原油儲量占世界的57%,天然氣儲量占32%,其輸出全部要通過三大咽喉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和紅海出海口。在這一戰區內,美國與本地區各盟國總兵力達70多萬人,其中美軍占1/3。中央戰區司令部總部設在美國本土的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為了作戰指揮方便,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建立了中央戰區前進司令部,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中央戰區司令部過去20年參與指揮了三場戰爭,分別是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擁有大規模局部戰爭的經驗。在美國所有的戰區司令部中,它也是最有可能卷入對伊朗、敘利亞作戰的。
由于打仗多,美國中央戰區司令部名將云集,這是它與其它戰區司令部相比所具有的較強優勢。
中央戰區司令部的最高指揮官是馬蒂斯將軍,今年61歲。他從軍40年,1972年1月1日開始服役,先當步兵排長、連長,后任海軍陸戰隊第一陸戰團團長,參加過海灣戰爭“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又在對阿富汗塔利班的作戰中大顯身手。由于戰功赫赫,他在阿富汗戰爭中被升為少將,后來又去指揮伊拉克戰爭,在2004年4月進攻伊拉克重鎮費盧杰的戰斗中,他指揮美國海軍陸戰隊一路向目標猛攻,并幫助伊拉克安全部隊跟城里的武裝分子談判。看地方武裝在談判中不服,馬蒂斯毫不客氣地命令美軍轟炸機進行高強度打擊,逼對手屈膝投降。2005年,馬蒂斯被晉升為中將,成為海軍陸戰隊中東作戰推進司令部司令。
馬蒂斯口無遮攔,喜歡“放炮”,說話有點二戰時期美軍名將巴頓的味道。2005年,當時還是三星將軍的馬蒂斯在一次演講中,不假思考地說出“殺人很有趣”的話。他當時這樣說:“你在阿富汗的時候,總會發現有男人毆打他們的老婆,因為她們沒有戴面紗。這些男人根本就不是人……開槍把他們打死非常有趣……有些阿富汗人活該被打死。”記者們覺得他這話多少有點“政治上不正確”。
馬蒂斯還有一句名言是:“沒有更好的朋友,沒有更壞的敵人。”言外之意似乎是說,美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敵人”和“朋友”都以美國利益為判斷標準。這話被美軍一些戰地指揮官奉為圣明。由于在多次戰爭中都有上乘表現,馬蒂斯曾被北約任命為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隨后又獲得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的提名,取代到阿富汗赴任的彼得雷烏斯將軍就任中央戰區司令。
中央戰區司令部還走出過多位新一代美軍將軍。現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上將就曾擔任該司令部司令,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彼得雷烏斯將軍也擔任過此職。曾任中央戰區司令部代理司令的艾倫將軍,則被任命為駐阿富汗北約盟軍最高司令。可以說,最近數年進入美國軍界最高層的將領中,來自中央戰區司令部的最多,也最易被美國國會接受,這主要是他們都有“戰功”。
第五艦隊和它的指揮官 隸屬于中央戰區司令部的第五艦隊,是美國海軍六大艦隊之一,也是美國駐中東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轄區范圍從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到東非的印度洋海域,總司令部設在巴林。第五艦隊也是最近20年美國六大艦隊中唯一參加過戰爭的艦隊,先后參與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2001年開始的阿富汗戰爭以及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第五艦隊擁有“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等10余艘戰艦及約1.6萬名官兵。
美國海軍為了適應海灣地區戰爭的需要,正式確定了第五艦隊具體編制,按派往任務海區的規模和種類,以5字頭命名下屬部隊。首先是TF50特遣部隊,是在波斯灣部署的航母作戰群和兩棲快速反應群;其次是TF51特遣部隊,是兩棲快速反應大隊,未部署航母;第三是TF52特遣部隊,是海軍陸戰隊登陸部隊,亦稱“北部進攻部隊”;第四是TF53特遣部隊,常駐巴林,實際上是第五艦隊負責后勤的司令部,亦稱“南部進攻部隊”;第五是TF55特遣部隊,是海灣地區的中等規模水面作戰艦艇部隊;第六是TF57特遣部隊,是P-3空中偵察機部隊;第七是TF58特遣部隊,即反航母部隊A;第八是TF59特遣部隊,即反航母部隊B。
第五艦隊司令福克斯中將,是馬蒂斯麾下最著名的將領。他1956年生于得克薩斯州,1978年開始服役,參加過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擔任過美國海上打擊和空軍作戰中心司令。
福克斯最耀眼的戰斗經歷,是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親自駕機投彈,準確擊中伊拉克境內一個機場,造成多架伊拉克作戰飛機“趴窩”。2003年,伊拉克戰爭打響。在3月21日發起的打擊行動中,福克斯親自帶領突擊力量率先發起攻擊。他還擔任過多個航母作戰群的戰斗部隊指揮官,包括航母艦載機聯隊司令,攻擊戰斗機聯隊司令,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一攻擊機大隊總指揮,并兼任122中隊超級大黃蜂戰斗機群中隊長,第81攻擊戰斗機中隊隊長。福克斯曾親自駕駛海盜2型A-7E和F/A-18型大黃蜂戰斗機,到波黑、伊拉克執行任務。他的飛行記錄超過4700小時,其中有1320小時是艦載機飛行。
2006年10月,當時身為海軍少將的福克斯就職于白宮軍事辦公室,擔任副主任,是時任總統布什的主要軍事助理。他是美軍中少數具有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經歷的將領之一,如果中東或海灣地區再次爆發戰事,他和他帶領的第五艦隊,將是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
誰都不敢輕易開戰 從軍事實力而言,美國對伊朗具有壓倒性優勢,將領素質和實戰經驗也高出一籌。伊朗軍隊的最近作戰經驗是在1988年結束的兩伊戰爭,那次戰爭伊朗還有不少失敗的記憶。因此,如果伊朗真要打一場大規模戰爭,只有奇襲以色列和偷襲美國航母才能打亂美軍部署,伊朗的導彈已具備這種打擊能力。但即便如此,美軍對伊朗的報復性反擊,將是伊朗難以承受的。
伊朗雖多次揚言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甚至說“美國的航母群一旦出了波斯灣,就不要再回來”,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戰,伊朗恐怕還不敢首先打擊美國艦船,最有可能的是在遭到的經濟制裁和戰爭威脅難以承受時,先發制人攻擊美國的盟友以色列。
從美國方面看,美軍“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目前已經來到霍爾木茲海峽海域。這艘戰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排水量10.33萬噸,長332.8米,最高時速56公里,載員6500人。航母以斯滕尼斯參議員的名字命名,他任職于參議院期間大力推動美海軍發展,有現代美國海軍之父的美名。這艘航母就收藏有他在國會用過的桌椅。
航母出動時,一般都是一個作戰群,有相應的驅逐艦、護衛艦、核潛艇、艦載機等陪伴。分析稱,“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作戰群的綜合戰斗力令伊朗難以望其項背,它的存在不僅能震懾伊朗,還能在沖突發生時做出快速反應。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說,他一直在領導對伊朗作戰的準備工作:“我們正在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如果需要,軍方將會執行命令。”
不過,就在兩國針鋒相對之時,美國海軍1月6日宣布,剛剛離開波斯灣的“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戰斗群,前一天在阿拉伯海上成功解救了13名被索馬里海盜劫持的伊朗人質。在獲得美海軍贈送的食品、飲用水和藥品后,這批人質隨即返回伊朗。用美國國務院女發言人紐蘭的話說,正是被伊朗拒絕的美國航母救了伊朗人質。美國此舉是表達善意,還是在戰前進行心理麻痹,還有待觀察。
當然,戰爭是否爆發,并非取決于哪一方具有軍事優勢。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新的軍事戰略后,美國也有可能放棄對伊朗軍事打擊。鄧普西表示:“我最大的擔憂是對伊朗的誤判。任何誤判都將使我們被拖進戰爭的深淵,這對中東地區和世界都是災難。”目前,雙方都在試探對方的戰爭底線。畢竟,美國經濟實力不斷削弱,對世界的控制能力也在減弱;而伊朗,與美國全面對抗有可能導致伊斯蘭革命政權被徹底顛覆。因此,美伊兩國在戰爭問題上,將會慎之又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