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月4日,阿根廷總統府傳出好消息,醫生成功為女總統克里斯蒂娜實施摘除甲狀腺腫瘤手術。1月7日,官方再次宣布,克里斯蒂娜摘除的腫瘤內沒有癌細胞,說明這是個良性腫瘤。
克里斯蒂娜有驚無險,但拉美多國領導人患癌癥,卻引起了全球媒體的關注。1月4日,巴西前總統盧拉開始接受抗癌放射治療,同樣身患癌癥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則拋出“高論”,暗示一些拉美領導人患癌癥是“美國人干的”,引起不小的議論。
女總統有驚無險 克里斯蒂娜現年58歲,丈夫基什內爾2003年至2007年擔任阿根廷總統,2010年去世。2007年,克里斯蒂娜贏得選舉,成為阿根廷首位民選女總統,2011年連任。她外柔內剛,口才出眾,舉止優雅,執政期間推動阿根廷經濟發展,深受國民擁戴。
2011年12月22日,克里斯蒂娜在例行體檢中,發現脖頸右側有個肉瘤,懷疑是甲狀腺癌。1月4日,她在皮拉爾市的南方醫院進行了手術,主刀的是該院外科主任佩德羅·薩科。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克里斯蒂娜術后復原情況良好,無需接受化療,康復幾率“有九成”。她準備休假20天,其間由副總統布杜代行總統權力。克里斯蒂娜半開玩笑地“警告”布杜“要小心行事”,她會“密切關注政府動向”。不過,她也承認,不能事必躬親,因為“身體受不了”。
克里斯蒂娜身體一直不太好。2007年,她擔任阿根廷總統后就出現低血壓癥狀,2009年1月還一度暈厥,并多次因健康問題取消出訪。傳出患癌消息后,人們懷疑她那時的不適可能就和癌癥有關。但專家稱,甲狀腺癌患者早期并無明顯不適癥狀,隨病情發展,病人頸部會出現逐漸增大的無痛性腫塊,這通常都是自己或通過體檢發現的。
克里斯蒂娜手術期間,大批支持者聚集在醫院門外為她祈禱。輿論認為,克里斯蒂娜本身已經有很高的支持率,她一生病,會進一步得到民眾的同情。她的轉危為安,讓支持者非常開心。
拉美領導人同病相憐 克里斯蒂娜“患癌”的消息傳出后,查韋斯率先給她打電話表示安慰與支持,巴西、巴拉圭等國領導人也先后打來電話。除了外交上的禮貌和彼此關心之外,“同病相憐”也讓他們之間更貼近了一步。
在拉美,最近三年來有多位現任和卸任領導人罹患癌癥,有的已經痊愈,有的仍在和病魔做斗爭。2009年,當時還在參選的巴西現總統羅塞夫,因患淋巴癌在巴西圣保羅的敘利亞—黎巴嫩醫院接受手術和化療,同年4月她宣布痊愈,“健康狀況完全可以勝任總統工作”。
2010年8月,巴拉圭總統盧戈在腹股溝的淋巴組織中發現了癌細胞,隨后在同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并于當年底宣布,體內癌細胞已經徹底消失。
2011年6月,查韋斯稱,醫生在為他實施盆腔手術時發現了癌細胞,并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接受了手術和多次化療。2011年底,查韋斯宣布自己已經痊愈,參加2012年10月的大選沒有任何問題。
2011年10月底,巴西前總統盧拉被診斷患有喉癌,也在圣保羅的敘利亞—黎巴嫩醫院接受手術和化療,效果理想。醫院方面稱,盧拉的腫瘤目前已經縮小了3/4。他從2012年1月4日開始接受放射治療,并將在6至7周時間里,高密度地接受30至35次治療。
雖然身患重病,拉美領袖們的樂觀天性卻沒受影響。2011年12月28日,查韋斯半開玩笑地向盧拉建議,在2012年1月舉行一次拉美元首“抗癌峰會”,讓各位領導人交流患病經歷。查韋斯說:“癌癥和其他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我們,拉丁美洲正在復蘇。”
查韋斯借題發揮 在查韋斯眼里,癌癥并不可怕,但拉美領導人“集體患癌”,讓他覺得非常“怪異”。他在一個電臺和電視節目中說:“可能(美國人)早已開發出讓人患上癌癥的技術,只是人們一直不知情。”他還提醒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和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要“照顧好自己”,并“警惕那些最有權勢的國家研發出來的技術”。查韋斯還說,危地馬拉總統科洛姆最近曾向他表示,美國早在50年前就開始在危地馬拉進行相關的生物實驗,致使數百人患病。他還說,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曾反復提醒自己,要注意飲食,因為食物很可能成為傳播疾病的渠道。
查韋斯的這些言論引起美國的強烈不滿。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表示,查韋斯的言論“駭人聽聞”,“應該受到譴責”。不過,也有人覺得,查韋斯的說法并非毫無緣由,而是有其原因。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發表文章稱,中情局有在拉美搞陰謀詭計的歷史,查韋斯等人對各種“小動作”特別敏感。尤其2006年以來,左翼政權漸成拉美政壇的主流,巴西等10多個國家都由左翼、中左翼政黨執政,這導致美國將遏制左翼力量的崛起作為對拉美政策的核心之一。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左翼領導人接連患癌,就有了一個難以回避的政治背景。
而且,美國對拉美領導人動手也不是沒有先例。美國中央情報局曾多次試圖暗殺菲德爾·卡斯特羅,雇黑手黨成員在其食物中下毒,用病菌污染他的潛水衣,還打算在他抽的雪茄中藏炸藥,或在他的鋼筆中投毒。卡斯特羅的一個保鏢估計,中情局曾對卡斯特羅進行過638次暗殺。卡斯特羅曾說:“如果奧運會有一個項目是躲避暗殺的話,金牌非我莫屬。”玻利維亞領導人莫拉萊斯此前也表示,他很擔心去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美國有關部門會在他的總統專機上“安放什么東西”,將他與販毒扯在一起。在這一背景下,高調反美的查韋斯說美國人害他患癌,也不奇怪。
不過,由于沒有任何證據,很多人認為查韋斯的話有違醫學常識。有人分析,查韋斯拋出“美國陰謀論”,真正目的是為了引起關注,影響2012年國內大選。
拉美《時代報》網站日前引述一位哥倫比亞議員的話說,癌癥并非傳染病,查韋斯這種懷疑更應在生化戰爭年代出現。對查韋斯的話,美國駐委內瑞拉使館人員拒絕做出評論。美國民間則出現不少揶揄的話。有網民在CNN網站上發帖子挖苦查韋斯說:“聽說委內瑞拉最近下雨了,還落下很多魚,我打賭這肯定是美國干的。”
患癌原因初探 有人從科學角度,分析拉美領導人近期多發癌癥的原因。首先,是這些領導人確實到了容易患癌的年齡,“集體患癌”不過是巧合,和地域沒什么關系。比如,克里斯蒂娜被誤診的甲狀腺癌,是近20年來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年均增長6.2%,多發于女性,發病年齡在30歲至60歲之間。58歲的克里斯蒂娜恰好處在這個危險年齡段。
其次,拉美一些國家環境污染嚴重,這也是致癌因素之一。巴拉圭總統盧戈患淋巴癌的時候59歲。淋巴癌即“惡性淋巴瘤”,原發于淋巴造血系統,也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癌癥之一,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羅京就是患此病去世的。淋巴癌的確切發病原因至今不明,但專家普遍認為可能與環境污染、生活節奏快等因素有關。巴拉圭的環境污染嚴重,該國環保部曾公布資料,稱流經該國首都亞松森的巴拉圭河受到高度污染,給居民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再有就是生活方式問題。拉美的左翼領導人很多人是“草根”出身,作風豪放,抽煙喝酒,這些都是致癌因素。比如,盧拉常年吸一種沒有過濾嘴的小雪茄煙,煙齡達50年之久。雖然他在2010年戒煙,但是煙草對他的損害非一日之寒。他患上的是喉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90%以上的喉癌患者都有長期吸煙史,半數以上每日吸煙20多支。吸煙者患喉癌的危險程度是不吸煙者的39倍,而且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患喉癌的危險性就越高。據此分析,盧拉患喉癌的幾率極高。
查韋斯的生活方式中,也有很多致癌因素。他長期大量喝咖啡,每天要喝40杯。適量喝點咖啡本來有益健康,還有一定的防癌作用。據有關研究,每天喝6杯咖啡,患皮膚癌的風險降低31%。可是一天40杯,咖啡因會讓精神高度緊張,效果就適得其反。查韋斯說過,自己習慣于高強度的工作節奏,每天只睡幾小時。睡不著、睡不好,這是明顯的致癌因素。美國癌癥研究會曾發布調查,每晚睡眠時間少于7小時的女性,患癌幾率比睡眠充足者高47%。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的一項研究也稱,人體內有一種“褪黑激素”,會在睡眠中產生,它能防止致癌基因“搞破壞”。睡得太少,“褪黑激素”就不夠,人體患癌幾率就高。查韋斯得病以后,曾宣稱改變生活習慣,咖啡一天只喝兩杯,也不再沒日沒夜地工作。他說:“為保護我的健康,為在新的祖國陪伴你們,有必要徹底改變我的習慣。”看來,他也明白自己真正的病根兒在哪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