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
光隱身等新材料相繼問世
科學家設計出具有可變折射率的材料,開發出首個可見光“隱身斗篷”;聲吶探測不到的“隱聲衣”則是由超介質材料制造的聲音線路,通過彎曲或扭轉來控制聲波;利用原子之間能反復形成共價鍵的原理研制的具有超強自修復能力的聚合物材料,破碎后只需紫外線照射便能重新長在一起;在加熱和低壓下讓普通蔗糖接觸流動的氫氣和氬氣,10分鐘即制造出純凈的單層石墨烯,其厚度可通過調整氣體的流動控制;通過在干冰中燃燒純金屬鎂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多層石墨烯,找到量產石墨烯的簡單方法;高效存儲氫的納米復合材料能在常溫下快速吸收和釋放氫氣;“誘導”聚合物擬肽鏈自我組裝成的納米繩子非常堅固,足以應付受熱和干燥等惡劣環境;新研發的超黑材料堪稱“吸光之最”,吸光率超過99%;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吸能性能與人造橡膠相仿,重量卻僅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1/100。美日科學家以鐿為基礎材料研制的新型超導體在自然狀態就能達到“量子臨界點”;科學家還將兩塊不具有磁性的絕緣體黏合在一起,首次證實了磁性和超導性可共處。
英國
石墨烯研究應用前景看好
英、美、韓科學家共同利用超聲波脈沖,在幾個小時內高效地將多種特殊層狀材料制成只有一個原子厚的石墨烯樣納米微片,成本低廉,可規模化生產。科學家還發現石墨烯內電子運動速度是硅中的數十倍,進一步揭示了石墨烯的電學性能;用兩塊硝酸硼和兩塊石墨烯組成多層結構能觀察到石墨烯不受環境影響的狀態,進而能摒除環境的負面影響并控制其性能;石墨烯與金屬納米結構結合可將石墨烯聚光能力提高20倍,一改其因聚光效率低下而難以運用于下一代光電設備的弊端;首次用打印機打印出由石墨烯制成的柔性電路,使大規模廉價制造可穿戴的電子設備成為可能;發現球形碳分子富勒烯在一定條件下能形成單一成分膠體,使對富勒烯的開發應用邁進一步。英、美、新科學家研制出零折射率“超材料”,使操縱光的折射率、完全控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成為可能。
德國
新型超導防冰防曬等材料
中、德科學家合作研制的“雜化”納米材料,強度和塑性變形能力可通過施加電信號快速、大幅、往復調節;德國科學家利用強紅外激光脈沖照射,在零下263攝氏度時將含稀土的銅氧化物陶瓷材料轉變為高溫超導體,持續約一皮秒;一種針對合成材料的防冰材料利用等離子技術,可防止結冰和冰黏附;用“激光直接寫入法”制成一個特殊的帶方形蛋白質連接材料的抗蛋白聚合物支架,并成功培養目標細胞,首次實現在三維結構中對細胞附著與細胞形態的精確控制;智能防曬玻璃達一定溫度時變為模糊,可隔離30~50%的太陽熱量,溫度下降后玻璃又變得透明光亮;使用一種特殊編織技術研發的血管植入支架生產方法,因不需昂貴的激光切割工藝,成本得以降低。
日本
納米管光電池技術有進展
新的納米管制造方法不需要1000度以上的高溫,應用前景廣闊;一種可大大提高色素增感高分子光電池效率的新方法,改變了其發電效率低于硅質光電池的狀況,有利于有機系光電池的普及;一種新型光熱發電素子即使埋入體內也能發電,為埋入式醫療機器的電力供給提供了新手段。
巴西
植物廢料制造超級塑料
科學家從植物廢料中提取纖維制造出新一代超級塑料,其制造的產品重量為傳統產品的1/30,強度卻增加三四倍;一種用于鞋和紡織品的納米技術,不僅可以防止異味,還能夠起到滋潤皮膚的作用。
俄羅斯
納米多孔氧化鋁新法
納米技術是俄羅斯近年來頗為重視的科技產業,預計到2014年基礎研究領域國家投入將達到80億美元。科學家研發以硅片為基材,采用磁控濺法生產納米多孔氧化鋁已獲成功。
韓國
料燃料電池取得新成果
科學家研發出兩種新材料:一種為可使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在低溫狀態下運作的“碳素薄膜銀納米粉末催化劑”,另一種為可大幅縮小甲醇燃料電池體積、提高能效的“放射線照射高分子燃料電子膜”;新研發的2分鐘內完成充電或放電的新型電極材料,使手機或電動車大舉縮短充電時間,其短時大放電量又可提高輸出功率,經400次充放電后容量仍在98%左右;韓、澳科學家利用下一代新材料碳納米管開發出長1毫米可旋轉250度的纖維,可用于微型機器人驅動裝置。
南非
高性能天然纖維誕生
科學家在與空客公司合作的基礎上,利用酚醛樹脂和天然纖維生產出適合航空器要求的生物復合材料,目前正在研究100%的生物復合塑料,并計劃擴展到電子、汽車制造等行業。聚糠醇可從當地大量甘蔗廢渣中獲得,且價格便宜。
加拿大
新的納米捕光“天線”
科學家研制出新一代納米捕光“天線”,能控制和引導從光中吸收的能量,這種由量子點自我組裝而成的材料被命名為“人造分子”,填補了“可以使用多種不同類型的納米量子點構建出復合物”的空白;一種新型玻璃防水霧涂層可最終解決汽車玻璃、眼鏡片及鏡頭的防霧難題,且不會對玻璃光學性能產生影響。
法國
新型吸碳材料性能非凡
科學家研制的新材料能大量吸附二氧化碳,其1立方米的體積在25攝氏度時可儲藏400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是現在通用吸附材料儲藏量的2倍以上,為溫室氣體減排提供了新思路。
烏克蘭
焊接領域有多項進展
科學家開發出可用于高頻率焊接的新型電源裝置和一種基于立方氮化硼的焊接技術;提出了一種用于評價摩擦電偶元件接觸耐力的新方法,可將鐵碳合金和煉鋼爐渣中的鉻和釩、精礦及熱電廠的灰渣直接混合,從而將氧化物熔融物的鉻和釩分別降低95%和90%。 (來源: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