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根據中央關于崇尚科學、大力進行科普教育的指示精神,聯合組織發起了“健康家園——醫學科普進萬家10年大行動”的醫學科普工程。為響應“工程”的號召,本著“展示人體奧秘,宣教醫學知識,提高科學素質,強化保健意識”的宗旨,沈陽醫學院先后投入近百萬元對所屬的人體科學展覽館進行重建和擴建。同時,這項工作也得到了遼寧省科技廳和沈陽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資助。幾年來,展館對外的影響日益增大,受眾人數逐年增多,充分發揮了科普、收藏和交流的作用。先后被評為沈陽市科普基地和遼寧省科普基地,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多家媒體的多個欄目對其醫學科普工作的成果予以了報道。令人欣喜的是,在加強醫學科普工作的過程中,作為主體的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所承擔的《系統解剖學》——遼寧省精品課程的建設也得到了極大的促進,進而發揮了展館的教學功能。在此,筆者談幾點體會。
一、科普基地建設強化了實驗教學
學校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是展館建設、使用和管理的具體單位。作為沈陽市科普基地和遼寧省科普基地,展館擁有系統解剖學和斷層解剖學及相應的病理學和胚胎學標本與模型1000余件,數量大,種類全,形式多,制作精。然而,由于來源、體量、技術等一些原因,解剖學教學實驗所存標本在諸多方面均無法與展館比擬。因此,作為實驗教學的有益補充,組織學生在展館中深入學習與實踐,使其可以多角度接觸塑化標本,可以整體觀察到全身的脈管、神經,可以明晰深淺組織、器官的生理關系,可以從三維角度逐層研究人體結構,可以更多地了解人體局部的解剖結構。從而,使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更為豐富,知識更為系統,富有深度,富有趣味,較好地強化了實驗教學,為精品課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同時,以展館陳列標本為補充,人體解剖學教研室重新修訂了實驗教材,更好地體現了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
二、醫學科普活動培養了師資隊伍
人體科學展覽館每年均有計劃地組織多項主題性醫學科普活動和展館內健康咨詢活動,如吸煙的危害,生命健康教育,人體成長歷程,老年人的身體,人體與健體,人體與環境,酒后的人體等等。常規性地接待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需求的社會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醫學科普活動。這些活動與主題的合理設計,需要教師對標本的知識點足夠熟悉,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積累相關素材,通過知識結構加以有機組合。展板文字的構思,講解內容的設計,需要教師具有深厚的人體解剖學和相關醫學知識的功底,具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對于受眾咨詢問題的回答,更需要教師以人體解剖學知識為基礎,較為系統和全面地掌握相關醫學知識,形成知識固有的內在聯系。同時,在科普工作的過程中也培養了教師的服務意識,加強了教師的道德修養。由此,醫學科普活動成為系統解剖學精品課程建設中師資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第二課堂活動依托了科普基地
在系統解剖學精品課建設中,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始終將第二課堂活動作為提高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為此,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充分利用人體科學展覽館建設和其醫學科普工作這一平臺,積極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
1.組建科普展品制作興趣小組。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組織學生制作展館建設中需增添的一些標本和適應主題活動的展示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幾年來,學生制作的科普作品不僅在醫學科普工作中發揮了作用,在遼寧省學生標本制作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更是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成果。
2.成立醫學科普設計團隊。在科普展板和影像資料的設計中,充分發揮學生思維活躍、觀念現代、善于數字技術的優勢,以團隊為單位參與設計,貫徹指導教師的意圖。
3.培養兼職人員隊伍。在學生中精選一批解剖學知識扎實,善于表達者作為展館兼職解說人員。通過系統的培訓,統一著裝和配備便攜式麥克,這些學生已成為展館醫學科普活動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醫學科普內容充實了理論教學
系統解剖學是十分重要的一門醫學基礎課,它與醫學各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從系統解剖學等基礎醫學學科入手,揭開人體奧秘,幫助受眾從根本上認識生命,遵循自然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質量,達到防病及長壽的目的。故而,學校將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教師作為學校醫學科普工作的主體,要求每人每年在醫學科普活動中投入必要的精力,以充分發揮其專業上的優勢。這其中大量結合臨床知識,結合生活常識的系統解剖學知識講解,健康知識宣教,為系統解剖學理論教學內容在信息量上加大,在知識面上加寬,在趣味性上加強,更好地結合臨床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系統解剖學這門課程向一流教學內容邁進提供了一條良好的途徑。例如,在講解半月板結構時,加入時下流行的運動與半月板損傷的關系,臨床治療的概要;在講解乳腺結構時,加入乳腺的自檢自查,乳腺癌的早期發現。
五、科普基地為載體開展人文教育
在醫學生中開展人文教育至關重要,其直接關系到未來的醫德修養和科學精神。因此,適時、適度地將人文教育有機貫穿于課程建設中,貫穿于各項教學活動中意義重大。在人體科學展覽館的布局中,解剖學教研室精心地就人文教育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設計。展館前廳莊嚴地鐫刻著醫學生誓詞,讓學生銘記自己的神圣職責。捐遺展區珍貴的照片、凝重的語言,寄托著眾多“無語大師”的殷切期望;一只只紙鶴、一片片留言,表達著學生們的敬仰和為醫學事業努力奮斗的信念。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孟超院士的微笑,給予了學生們不竭的動力與終生追求的目標。附屬醫院救治先心病患兒的場場畫面,激起的是學生心中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手捧頭骨的維薩里,指觸血管的哈維,凝視鏡下的魏爾嘯,告誡學生科學的嚴謹、發現的艱辛。這些設計與貫穿無疑是系統解剖學精品課程建設中的升華,是醫學教育的一種境界。
幾年來,我們的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在積極加強醫學科普工作,不斷悉心為社會、大眾提供科普服務的同時,也于其中大力促進了自身承擔的系統解剖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實現了醫學科普與課程建設的雙贏,尋找到了一條特色的輔助精品課程建設之路。
參考文獻:
\\[1\\]歐陽學平.論醫學院校在醫學科普宣傳教育中作用之發揮\\[J\\].高校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6,(1).
\\[2\\]劉海燕,李占魁,毛云英.臨床教學中加強醫學生科普能力訓練的嘗試\\[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8).
\\[3\\]周廣林,劉春生,徐文娟.精品課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