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前言
手語,聾人學校進行教學和聾人之間相互交流,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聾人手語曾不被主流社會所接受,遭到極力地否定與拒絕,許多人認為手語是粗淺的、低級的、稱不上是一種語言。自本世紀80年代開始,許多專家學者又重新對聾人手語產生了興趣,做了大量的研究。國外有相關研究證實:手語并非是極為簡單的,而是具有較高的語言復雜性和創造性。
短時記憶(Short-term memory,簡稱STM)是指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對信息暫時儲存且容量有限的短時記憶,與許多教育活動,如閱讀能力的培養、數學能力的培養等聯系密切。聾人普遍存在著語言學習能力差、平均閱讀水平遠低于同齡健聽人,因此,為以短時記憶為突破口,探討導致聾人在復雜認知任務上滯后的原因,使得對聾人短時記憶能力的研究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從沈陽市某聾人學校選取25名聾人被試。其中選取七年級聾生12名,八年級聾生13。平均年齡為17歲。男生10名,女生15名。
2.2研究材料及呈現方式
研究材料:本研究材料為日常生活中高頻雙音節和三音節詞。其中以名詞為主,還包括少量的動詞和形容詞。
呈現方式:研究材料分別通過手語、圖片和手語相結合、文字、文字和手語相結合、口語、口語和手語相結合幾種方式呈現。根據聾兒思維發展由具體形象到抽象概括的規律將研究材料依據其呈現方式分為三組。每組中包括一組對比組。具體實驗分組情況見表2-1
2.3實驗設計
本研究采取三組等組組內對比實驗。實驗中將被試分成每組2~4人。通過被試自由回憶,以0、1記分方式記錄實驗數據,回憶正確記1分,回憶錯誤或遺忘記0分,將實驗記錄分數進行整理,然后進行統計分析。
2.4無關因素的控制
請被試的班主任分別作為三位主試之一。另外兩位主試,一位負責配合班主任向被試出示實驗材料。一位使用秒表嚴格控制實驗進行時間。以保證實驗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每小組測試完畢后,被試休息2分鐘,避免被試的視覺疲勞。實驗地點選擇學校的單獨訓練室,防止外界環境的干擾。
2.5實驗過程
A組實驗:
A1組。指導語(由班主任作為主試宣讀規則且手口并用):該實驗由老師帶著同學們進行2組測試。第一組和第二組是老師打的手語詞。每組8個詞。每組詞循環打兩遍。每組詞打完后,給同學們30秒鐘的時間回憶,把你所看到的詞寫在紙上。
A2組。指導語:這一組測試由兩組小測試組成,每組老師打8個手語詞,同時會將手語詞相對應的圖片出示給大家。同樣給大家30秒的時間回憶,把所看到的寫在紙上。
主試每打一個手語詞的時間基本控制在1秒種,出示一幅圖的時間也是1秒種。因此,每小組測試的時間為1秒×8個手語詞×2遍(或4個手語詞+4個圖片)+30秒=46秒。每組測試的時間控制在46秒左右,以保證短時記憶研究的有效性。每小組測試完成后,被試休息2分鐘,以免被試視覺疲勞,同時防止測驗組之間間隔時間太短對被試回憶產生干擾。
B組實驗:
B1組。指導語(由班主任作為主試宣讀且手口并用):這一組要進行2組小測試。每組有8個詞分別寫在卡片上,依次循環出示2遍。每組詞出示完畢后,給同學們30秒鐘的時間記錄所看到的詞。
B2組。指導語:這一組也有兩組小測試。同樣每組有8個詞分別寫在卡片上,出示卡片的同時老師打出相應的手勢。每組出示完畢后,30秒的時間回憶并記錄。
主試每出示一張卡片和每打一個手勢的時間基本控制在1秒種,這樣每組測試的時間為46秒。每小組測試完成后,被試休息2分鐘。
C組實驗:
C1組。指導語(由班主任作為主試宣讀且手口并用):這一組要進行2組小測試。每組老師會說出8個詞,依次循環說2遍。請同學們認真看口,每組詞說完后,給同學們30秒鐘的時間回記、記錄。
C2組。指導語:這兩組小測驗不同與上一組,老師每組說出8個詞,請同學們看口。同時老師打出相應的手勢。同樣30秒的時間回憶、記錄。
3實驗結果
3.1關于手勢結構相似詞的研究結果
A組中兩組測試組中的第四詞和第六個詞為手勢結構相似的詞。同樣01記分,A1組正確率為P=30%。而A2組正確率P=63%。
3.2三組組內記憶容量的對比
手語與手語和圖片相結合、文字與文字和手語相結合、口語與口語和手語相結合幾種呈現方式下的三組對比組其聾人記憶容量對比結果見表3-1。
4討論與分析
4.1關于聾人短時記憶的記憶編碼
由A1組內與A2組內相似手勢實驗結果發現,與Conrad(1964)的“語音相似性效應”極相似,聾人在回憶結構相似的手語經常大大差于回憶結構不相似的手勢語,如他們在回憶漢語手語詞因為它們之間的手形、方向和手勢的運動完全相同,只有位置不同。這說明聾人短時記憶還有視覺代碼;同時也表明任務要求是書寫刺激而非手勢刺激,手勢相似效應幾乎不表現出來。因此,聾人打手語者是以手勢特點為基礎在短時記憶中建立視覺性編碼。
4.2聾人短時記憶的特點
從表2中A組實驗結果,手語與手語+圖片兩呈現方式下被式表現略有差異,手語+圖片呈現方式組的均數略大于手語組的均數結果。聾人的認識發展規律同正常人一樣由具體形象漸漸過渡到抽象概括。只是聾人留在具體形象階段的時間比較長。聾人的形象記憶能力較強。圖片可以幫助聾人更好地理解手語并記憶手語,因此在均數上兩組數值稍有差異,但P>0.05差異并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手語是一種視覺性的語言具有形象性。但論其形象性無不如圖片的形象性。這表明被試善于使用手勢記憶,在以手語基礎建立的視覺編碼下的記憶容量基本可以達到以圖片性質為基礎建立的視覺編碼下的記憶容量水平。
從實驗B組實驗結果中不難看出,其中兩個對比組也就是單純呈現書面語和手語、書面語同時呈現,二者有無手語相輔導致了兩組記憶容量的差異。B2組的均數值比B1組略大,這表明以手勢代碼記憶可以增加聾人短時記憶的容量。其P>0.05表現為兩組組值差異并不顯著?!懊@人在書面語的輸入輸出條件下語言理解和生成的能力很差?!倍謩荽a記憶又具備相當的優勢。那么實驗結果——差異不顯著是解釋不通的。實驗中觀察被試的表現可以幫助我們解釋這一切。被試者在看卡片時很自然地使用手勢加以記憶。手勢記憶已成為聾人記憶的一大特點。即便是主試只出示文字卡片,聾人在頭腦中仍然也是以手勢語言形式為基礎在短時記憶中建立了視覺性編碼加以記憶。
5結論
聾人使用手語者是以手勢特點為基礎在短時記憶中建立視覺性編碼。聾人使用此代碼帶來的記憶容量明顯優于使用口語特點為基礎的代碼方式。聾人在長期使用手語過程中已形成視覺記憶的特點。
教育“以人為本”,聾人和健聽人并不存在智力上差異,關鍵是我們是否能找到最適合聾生學習的教育方法。聾教育要“以聾人為本”,強調重視尊重聾人的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要以科學理論研究作為實施教學的依據,重視實施環節,同時也離不開廣大聾教育工作者的摯誠努力。本文非單純以研究為目的,希望能藉此指導實踐,為聾教育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楊治良.實驗心理學.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趙錫安.中國手語研究. 華夏出版社,1999.
[3]趙錫安.聾人雙語雙文化教學研究.華夏出版社,2004.
[4]張寧生.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林仲賢,荊其誠.中國心理科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6]王安圣.認知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7]楊麗珠.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8]魏華忠,周仁來,馬健生.教育統計與測量.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9]湯盛欽.特殊教育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0]方俊明.當代特殊教育導論.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