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輔助教學在高校中已經逐步開展起來,并且在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為延伸傳統課堂教學提供了空間,其功能主要包括教學管理、學生學習、師生交流、作業管理、考試管理、提供教學資源、網上評教等,具有資源豐富、信息量大、教學方式靈活、互動性強和方便共享等諸多優勢,有利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對于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一、網絡輔助教學是信息時代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傳統教學方式中,班級授課制是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它能大規模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一位教師同時教許多學生,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能使教師有計劃地安排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能保證學習活動的循序漸進,使知識的學習更加系統。直至今日,班級授課制仍然是被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但是,傳統教學方式也存在著很多弊端,如: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說,學生做。學生的學習是接受式學習,課程的內容是以學科為中心,脫離生活實際。這樣的一種教學形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開放性、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限制了個體的性格、能力以及主體的自由發展,從而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網絡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網絡輔助教學是傳統課堂教學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網絡輔助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由原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轉變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逐漸成為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和主動探索者;使傳統的教學環境發生了變化,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溝通、學習和協作的網絡空間;將基于資源的開放式學習引進教學,淡化了時空觀念,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封閉性,改革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的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變革。通過課堂教學和網絡輔助教學的有機融合,在不失傳統課堂教學優勢的情況下,充分地利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網絡信息資源,適應了網絡信息化時代對教育發展的要求,改善了教學質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二、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建立
在網絡輔助教學的實施中,教學平臺是技術基礎,它集成了網絡教學所需的各種應用子系統和工具,它是一個真正的教育平臺,而不是一個Web網站。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包括網絡輔助教學管理平臺和網絡輔助教學資源庫,前者提供教學環境,它包括網絡輔助教學支持、教學管理、教學資源庫管理、系統管理系統等;后者提供教學內容,它包括開展網絡輔助教學所需的不同形式和種類的教學資源。同時,高速、快捷的萬兆級校園網以及課程智能錄播系統、服務器、計算機、投影儀等教學設備為網絡輔助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環境。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以校園網為基礎,以資源建設為核心,結合傳統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充分發揮教師、學生的交互作用,為學生、教師、教務管理提供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管三合一的綜合環境,實現校園內的教學資源共享和跨平臺的信息資源訪問,建成一個完整統一、技術先進、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網絡輔助教學平臺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開發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1.開放性與安全性。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高校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開發,不僅要滿足本校師生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而且要逐步建立與其他機構有效資源的共享機制,這樣才有利于豐富我國的公共網絡資源和教育機構資源。當然,針對系統平臺的開放性,高校可以通過防火墻、權限設置、身份認證等技術加強網絡和系統平臺的安全。
2.交互性。網絡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在服務器上提供一些基于網絡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傳統教學中干澀、難懂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抽象理論等,方便學生自己學習,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實現學生和學習內容間的動態交互;在一些新學科所要求的新方法的實現方面,計算機和網絡具有很強的優勢,如一些理工科的課程,需要借助計算機完成一些計算并呈現結果,如果開發出適合在網上進行交互式操作的實驗系統,并放在網絡輔助教學系統中,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練習了;網絡輔助教學的互動性還表現在它的協商和交流功能上,它為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通過網絡進行互動教學和研討提供了條件。
3.標準性和擴展性。開發網絡輔助教學平臺軟件,從需求分析、業務流程設計、數據和功能模型建立,到開發設計、測試、二次開發、應用等環節的循環往復,最終才能使得系統平臺日趨成熟和完善。正是由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復雜性,所以對于外購還是自主開發的產品,都要充分考慮產品的可擴展性,以便于未來業務的拓展。
三、網絡輔助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
網絡輔助教學質量的評價與監控是保證網絡輔助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正確合理的網絡輔助教學的評價應有三個最基本的功能:導向、改進和激勵。
所謂導向功能,主要是指通過網上教學評價目標的方向性,引導教師、學生建立正確的教學學習態度,端正素質教育思想,對整個教育工作起著指揮定向的作用;所謂改進功能,就是指通過評價過程的即時反饋信息,來指導和改進下一步的教學工作;所謂激勵功能,就是指通過評價使教師、學生認識到教學和學習的成績和不足,激發起改進和提高的內在需要和動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對于網絡輔助教學效果的評價,必須注意評價形式的多樣性和有效性。在網絡環境下,可以通過在線測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聊天室、論壇、E-Mail、問卷調查等的形式進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評價,當然還可以由學生作自我評價。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也要根據不同需要的進行選擇和調整。
總之,網絡輔助教學的開展推動了新的課程教學模式的建立,它在教育領域所發揮的作用必將越來越大,高校應大力發展網絡輔助教學,努力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教室、校園網、Internet和教學軟件等教學資源,發揮網絡輔助教的特點和優勢,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