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正確進行自我認知,明確奮斗方向,準確定位,讓學生在大學的生涯中盡量避免走彎路、走錯路,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剖析;分析外部環境;圍繞自身和周圍環境制定發展目標;制定目標實施方案和實施策略;根據各種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修正目標和實施方案。
浙江農林大學環境資源學院在大一新生的《學會學習》課程中安排了一次職業生涯認知教育,首先,通過北森公司開發的朗途測試軟件的測試,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等;再通過自我認識剖析、360度評價、櫥窗法分析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性格取向;其次,通過性格取向分析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生的人格特點,性格特點等;再次,試探性地傳授一些職業認知的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職業取向等。
一、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1.自我膨脹意識強,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位
與學生的實際接觸中發現,目前的大學生普遍成長環境優越,受家庭過于保護,自我膨脹意識很強,覺得自己很能干,什么都懂,在實際的的操作中大部分學生眼高手低。例如,張燕飛老師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CAD,可有些學生覺得她給的圖太繁瑣,不愿意畫,建議老師換點容易的。下課后卻說老師講得很快,什么都沒有學到,把責任推卸到老師身上,而不是從自身找問題。對待學業,很多學生希望越簡單越好,并不是真正希望學到知識。當真正邁入社會,設計公司或單位讓學生現場畫CAD時,很多學生卻無所適從,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大學生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認知。
2.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環境與資源學院的大學生一進校,輔導員就讓每人都交了一份大學4年的規劃,可是到了大二,我讓城規091的學生談談當初自己的規劃現在發生了哪些變化呢,90%學生都說不知道自己當初都寫了什么,當時完全是為了應付差事。對于大學第4學期的規劃,一個學生這樣寫道:“因為變數太大,我也不知道自己這學期都能做些什么”;還有同學寫到她的目標就是減肥。通過訪談、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職業規劃理念較模糊,沒有普及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部分學生職業規劃理念缺失,覺得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他們遇到就業問題時,也就很難得到一個合理的、有效的解決方案。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導體制不完善
由于職業生涯規劃于20世紀90年代才由歐美國家傳入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在我國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隨著職業生涯規劃市場需求的增長,在國內為個人職業進行規劃的專業職業規劃師隨之產生。但由于這一行業在我國起步晚,相關制度和體制還不健全,職業規劃師和相關咨詢服務機構非常短缺,職業規劃咨詢機構的社會接受程度尚較低。浙江農林大學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只是附帶在《學會學習》、就業指導相關課程里面,并沒有專門的相關專業機構和人員進行職業咨詢.
二、解決對策
在如今就業競爭壓力日益激烈的社會背景之下,有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說非常必要,面對存在的諸多問題,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1.全面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
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認清自我,明確奮斗目標,提前作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自我認知,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明確目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因為有了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和動力。對大學生來說,通過相關軟件的心理測試,首先,要弄清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自我需要等,同時接觸了解目前社會上用人單位的要求,客觀分析自己適合干什么樣的職業。其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企業需求,制定奮斗目標,規劃自己大學4年自己應做的事情。在職業目標的確定中,要采取彈性制,近期遠期相結合,且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實際忌盲目夸大。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與科研創新項目
實踐實訓是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職業的窗口,一個好的社會實踐可使大學生受益無窮,甚至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應積極參加浙江農林大學每年設立的科研創新項目、東湖杯創業大賽、課程實習、實驗以及導師的科研項目,假期應到規劃、房產等相關單位實習,進行職業體驗。在參加實踐實訓中,大學生可以理論聯系實際,積累工作經驗,增長社會閱歷,鍛煉實踐技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增添籌碼。
3.加強職業規劃課程建設,成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
學校在開展職業規劃教育中應加強職業規劃課程的建設,成立由教授和工作單位專家組成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職業規劃課程包括學會學習、專業輔導、就業指導、崗位培訓、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學校應通過設立職業規劃課程,讓職業規劃意識深入人心,幫助學生科學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今早的融入社會。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應根據不同年級分階段進行職業生涯教育,以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對于大一新生,通過心理測試、能力測試、學會學習,使學生認清自我、適應大學生活,培養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確定初步職業目標;對大二學生則要進行專業教育,培養初步的專業技能,并擴充學生的綜合知識;對大三學生進行崗位培訓、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明確自己今后的奮斗目標,熟練應用相關軟件,掌握專業技能;對大四學生要進行就業指導,包括就業政策、求職技巧、就業壓力疏導等方面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使學生能盡快融入社會。
綜上所述,學校應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抓手,引導學生在認清自我、了解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明確職業生涯奮斗的階段目標和總體目標,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付諸于實踐。學生應充分利用好大學的一切資源,學習知識,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為貢獻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迎春.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11,(1):118-119.
\\[2\\]朱軍.《學會學習》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浙江農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2011學生工作研討會交流材料).
\\[3\\]李燕,李松林.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7,(12):138-139.
\\[4\\]李春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調查與研究,2010,(11):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