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結果早已證明了語言和社會之間存在著“共變”關系。一個特定地域范圍內的社會用語、大眾用語已經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語言符號,它從特定角度表達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心態,真實地映照出社會現象和時代的變遷。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將人類話語分成三類,分別是政治話語、知識精英話語、大眾話語。大眾話語則特指以大眾為使用主體、面向大眾的一種用語,它由市場經濟商品經濟所帶動,以大眾傳媒為工具,與大眾生活相貼近。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總是努力用新的語言來表達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因此大眾話語成為眾多語言形態中最直接、最全息、最生動、最本色的表達方式。
通過對石家莊市市民語言的調研,發現和以往相比,石家莊市大眾話語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無論其表達方式還是表達結果,無不顯示了大眾對于詩意的棲居理解和向往。詩意地生活并不拒絕俗世眾生,只要你有心追求人生的藝術。
一、大眾話語的詩意特征
和過去比,當下大眾話語呈現出溫婉自由的詩意特性,具體表現為:
1.人情味濃了。過去逛商場,在試衣間內顧客看到的多是冷冰冰的警示:小心您的口紅弄臟衣服。盡管被尊稱“您”,但總找不到“上帝”的感覺;現在您看到的則是貼心的提醒:小心衣服弄臟您的口紅。詞語順序的簡單顛倒,卻讓顧客心里受用的多。再看道路交通宣傳標語:讓一讓,海闊天空;擠一擠,寸步難行。既無說教,也非訓導,讓人感覺平和許多。建筑施工工地,過去一幅唯吾獨尊相“此處施工請繞行”,雖有“請”字其中,也不過是一種偽尊重罷了。而現在“如果我們的施工給您帶來不便,請您諒解。”姿態明顯降低,語言樸素,但真誠、實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飯館:“菜無定位,適口者真。”少了“生猛海鮮”的噱頭,卻讓消費者感覺家常、親切。
2.文化含量增加了。在建設大街的小林數碼商店貼有這樣一幅對聯:景隨心動(橫幅)小相機反映大世界芯中有數;林中景蘊藏天地間無數密碼。字里行間洋溢的滿是沁人心脾的書香氣,其中既有對主營商品的性能介紹,更是將店鋪名稱巧妙地嵌于其中,使你不得不感嘆店主的品位不俗。裕華路上有個石家莊人都知道的“筷樂源”,僅從字面上看:“筷樂”音同“快樂”,筷樂源就是快樂之源。其中“筷”字更點出了其品牌內容:飲食。再看其大廳內的字幅:如果我不在家,就在筷樂源,如果我不在筷樂源,就在去筷樂源的路上。商家向來財大氣粗,重利,如此委婉自夸還是少見。走在石家莊的大街上,像詩一般的房地產廣告語成了一道道絢麗的風景。尤其是位于東開發區的“想象國際”,用巨型廣告牌圍擋住了建筑工地,其宣傳語簡直就是一首詩:“貝爾用電話接線全球——1876年,想象讓世界有了聲音;愛迪生用電燈點亮世界——1880年,想象讓黑夜愛上光明;埃菲爾鐵塔誕生巴黎——1889年,想象讓世界優雅抬升324米;萊特兄弟開始天際飛翔——1903年,想象讓人類飛上太空;登月開啟太空時代——1969年,想象讓阿波羅圓了一個嫦娥夢;盧浮宮遇見玻璃金字塔——1984年,想象讓古典孕育21世紀時尚;六本木崛起東京——2003年,想象讓文明駛入新干線;迪拜塔屹立世界——2010年,想象讓通天塔驚嘆人類智慧;2011年,想象國際讓城市創新想象”。
3.個性化日趨彰顯。在一個小巷里有個面積不大、不甚起眼的店鋪名為“女人胸中事”,乍看詫異,細一琢磨不禁莞爾一笑,原來此店專營女人內衣之類,不禁感慨主人自由而創新的思維。單音節詞作為店鋪名稱開始嶄露頭角,“紫”其實是一家服裝店,其小資風格從名字中就可見一斑。將飯店取名“廚”,直白又含蓄,作為消費者,只要知道它的實用功能就足夠,剩下的你盡可以去猜測,去想象,去填補。它們以解構傳統、突出個性、追求自由的特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大眾話語的詩意表達方式
1.修辭化。《燕趙都市報》的宣傳語是“好人有好報,天天早送到”。“好報”一語雙關,既是好報紙的自夸,又意指好的回報。這樣的“好報”,天天早送到,既是吉利話,又是承諾語。在一所高校校園里,連警示語都那么的富有文化意味:時時防火,刻刻防盜。麻痹大意是自己的敵人,是火災和盜賊的朋友。以擬人的修辭方式生動地提示了大家。長城醫院電梯口處提示:患者乘電梯方便,員工走樓梯鍛煉。雖為打油之作,但也講究押韻、對偶之工整。
2.語言陌生化。語言陌生化,就是利用人們比較熟悉的語言單位,加以各種組合、變化或賦予新含義。使受眾對語言既有所了解,又具有新鮮感。房地產業促銷墻體廣告語就是最好的例子。蘋果城:像蘋果一樣生活;動靜皆風云,錯過只能仰望;作品預覽:一期收官之作,盛裝登場。生活與夢想開始的地方,西區第一生活高度;這一條條廣告語簡直就像一首首朦朧詩,讓你似懂非懂,新鮮好奇。
3.精細化。和粗放型用語相對,不再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而是著眼細微卻最人心處。最值得我們借鑒的莫過于08年奧運宣傳語“北京歡迎你”,作為意義重大的外交語言,借鑒的卻是習見的百姓口語樣式,用語平實素樸,不事雕琢,盡顯民間本色。
三、大眾話語的詩意表達價值
“語言不是一種單純的事物”,它總是和我們身邊的很多事情有著千絲萬縷或緊或松的關系。大眾話語就是以這樣一個獨特而生動的方式代表著我們城市的形象,表達著我們超時代氣質,也體現了語言在城市建設中的積極參與。體現了大眾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人們不再只滿足于語言實用的功效性,開始追求其美飾功能。例如,“青青的草,吻您的腳。”“小草微微笑,請您旁邊繞。”
體現了對個性追求的集體認同。諸如“蘇小姐的店”“張彬發雕”,都紛紛以標新立異、突破傳統、前衛新潮的方式呈現出來,具有很強的“眼球”吸引力。是富有個性,它以解構傳統、突出個性、追求自由的特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體現了大眾文化層次的整體提升。很多既質樸清新又美麗可人的語言出現在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機構的宣傳中,讓人耳目一新,倍感親切。例如,懸掛在石家莊建設北大街某中型飯店的宣傳條幅:細雨點花紅,春來野菜香。盡管身居鬧市,不離柴米油鹽,但并不妨礙我們品味生活,詩意地棲息。
聚焦現實,走進大街小巷,我們也發現了大眾話語的某些缺憾,如語言文字的濫用、亂用和錯用現象。其實,早在2003年12月,石家莊市就接受了河北省語委的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當時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派出的觀察組全程參加,認定石家莊市為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城市。但是,方言化、洋化、粗俗化、過度陌生化、封建化、成語濫用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也顯示了大眾話語的流俗和粗陋的一面有待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