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發布了《關于體質健康標準》,在全國各級學校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隨著“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正式啟動,陽光體育運動已成為指導我國學校體育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一面鮮明的旗幟。高職院校體育以促進大學生身心發展,增強體質為目的,其教育性、階段性較為突出,陽光體育運動對高校體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改革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前期研究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閱讀了與陽光體育運動相關文件。
2.問卷調查法。對河南省10所高等職業院校的50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50份,回收48份,有效問卷45份,有效回收率為90%。學生問卷發放400份,回收378份,有效問卷360份,有效回收率為90%。
問卷的效度:為保證所設計問卷的有效性,聘請10位與本專業的專家對問卷做了效度評價。結果顯示,本問卷的效度符合研究的需要。同時,對問卷進行了重測信度檢驗,兩次檢驗的時間各相距15天,最后求得平均相關系數r=0.96,接近于1,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說明問卷具有一定的信度,符合本研究的要求。
3.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2003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做相關分析。
4.邏輯分析法。運用邏輯歸納的方法,對獲得的數據和資料進行全面分析和探討。
三、河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1.體育教學課時。按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規定,高職院校應開設兩年體育課,共計144課時。而我省高職院體育課開設時間普遍偏短。由表1得知:仍有75%的高職院校體育課開設課時達不到國家規定的144學時。這主要是由性質所決定的,首先,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具有動手能力的高技術人才,學生的實習占了多數課時,總課時有限,導致體育課不能開足。其次,體育課時的多少主要由學院領導決定,存在較大的隨意性。教學時數的不足限制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多數學生體育知識匱乏,體育鍛煉積極性較差,在校期間沒有形成“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思想觀念。
2.體育教學內容。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內容主要以田徑、籃球等傳統項目為主,開設項目比較單一,與學生的體育興趣不太相符,忽視了健康教育的內容,缺少對學生的終身意識和習慣的培養。在學生喜歡的項目上,如網球、健美操、體育舞蹈、游泳等項目學校不能予以開設,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從而呈現出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
3.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是體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成效的好壞與教學方法的選用有直接關系。由表2得知: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體育教學方法中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占總人數的55.6%,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阻礙學生個性和思維的發展。在體育的課堂中,教師應時常關注學生的變化,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再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中,使學習成為一種構建性的再創造過程。
4.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體育教學評價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環節,它既能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又能對系下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提高辦學質量,體現辦學特色的重要方面。合理的教學評價對于調節、改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模式、發揮教學效能,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地意義。
由表3顯示,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評價形式中教師評價占91.3%,師生共評占8.7%,缺乏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的評價形式,評價形式比較單一。這充分體現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仍延續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指導理念,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不能及時發現教與學之間存在的問題,忽視了學生的的主體作用。
四、河南省高職院校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對策措施
1.突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的職業性、實用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把學生的職業需要放在首位,突出職業性、實踐性等特點。從學生和社會對健康的實際需要出發,推陳出新,精選和豐富課程內容,教學內容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健身運動、體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運動技能,還要為以后的職工體育和終身體育打下基礎,要根據課程的發展,增加以反映當代體育健身發展水平和多學科交叉為主要教學內容的選修課。
2.豐富體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意識。教學方法上,應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強調學生的興趣與主動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學生個體學習的參與度,給予學生自學自練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給予啟發、引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著手思考,既調動其主動積極性,又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作用。
3.建立科學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體育課程評價應采用學生的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客觀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從學生的學習態度、成績進步幅度、應用技術和技能的能力等方面加以評價,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體育鍛煉的動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使學生掌握評價的方法和標準,建立基本的評價能力,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R\\].教體藝(2006〕6號,2006-12-20.
\\[2\\]王守文.關于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7,(5):88-89.
\\[3\\]劉海元,袁國英.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7,(8):11-14.
\\[4\\]馮唯銳,徐蕾.“陽光體育運動”解析及高校實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