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之一,承擔著高校德育教育功能。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提高“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知行統一,在搞好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一、“基礎”課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強調在理論邏輯中凸顯問題意識,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切實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真正體現“基礎”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這些要求強調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基礎”課的課堂教學環節使大學生獲得了知識,了解了理想、人生價值、道德品質、法律制度等,他們可能通過了考試,但是卻因為實踐教學環節的缺失造成了理論知識成為抽象、空洞的語言。當一些理論受到社會不良現象沖擊時,這些正確的觀點甚至可能被學生懷疑。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只有加強“基礎”課的實踐教學,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直接的社會活動體驗結合起來,讓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和鍛煉,提升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基礎。
“基礎”課的教學實踐環節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親自體驗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能增強個人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更加關心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通過教學實踐,大學生不但能盡早地熟悉社會,了解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本質原因,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還能使學生感受到理論知識在社會現實中的運用,使之真正理解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從而增強其運用科學理論分析社會現實、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團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參觀學習、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內容還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等。
二、“基礎”課實踐教學實施的原則及方式
1.“基礎”課實踐教學實施的原則
“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實施要堅持教師負責與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教師布置實踐教學任務,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并對實踐的成果進行評價,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主要靠學生自己計劃安排進行教學實踐活動;要堅持課堂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同步進行的原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安排學生同時進行相應的實踐內容,將課堂教學與理論實踐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堅持學生獨立實踐和團隊合作實踐相結合原則。個人實踐任務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策劃完成,而團體實踐任務在個人實踐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層難度,并且要求學生進行實踐之后要形成具體的專題報告,這樣學生在團體實踐的過程中必須發揮團體的力量才能完成實踐的任務,使得加深了“基礎”課知識了解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基礎”課實踐教學實施的方式
“基礎”課實踐教學實施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我們在課堂上采用的“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等也是實踐教學的形式,這里對此類課堂實踐教學不做探討,主要討論課外的實踐教學實施形式。
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提升和檢驗,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的參與性也較強。主要的形式有參觀與訪問、研究型學習、討論報告會、小組合作學習、競賽活動、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等。教師在指導實踐教學的時候可將教學實踐與學生的勤工助學、志愿者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在課外從事家教等有償勞動,通過勤工助學的方式來體驗社會,用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的同時受到艱苦奮斗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在參加社會公益服務活動中增強奉獻意識、協作意識和服務意識,培養大學生的感恩之心和社會責任感,有效地加速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
三、關于“基礎”課實踐教學環節的幾點設想
1.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基礎”課實踐教學環節實施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實踐教學經?;统掷m化。如與當地的企業單位、社區、福利院等建立長期聯系,定期帶學生進行參觀、調查、勞動等,甚至可與人民法院建立合作關系,將課堂搬到法庭,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了解國情、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發揮學校各部門的作用
一般來說,“基礎”課的實踐教學環節都由任課教師指導完成,但是任課教師受到時間、環境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全方位的對學生的實踐環節進行指導和監督。若實踐教學環節由學校統一牽頭,將學校團委、學生處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納入該門課程實踐教學工作體系中,實現各部門間合理分工,發揮合力,將能更好地實現“基礎”課實踐教學環節。
3.統和各種實踐教育資源
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結合“基礎”課實踐教學進行社會實踐,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與服務社會是引導大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有效形式,將培養他們熱愛勞動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R].2004-08-26.
[2]王易.“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新特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10).
[3]熊玉坤,顧德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新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4).
[4]嚴毛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5]楊榮.對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