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背景
1.學生學情
(1)知識現狀
高職高專口腔工藝技術和口腔醫學專業二年級學生學習了《口腔解剖》《口腔生理》兩門專業基礎課程,學習了可摘局部義齒一些相關知識:概述、組成及作用、牙列缺損分類、設計原則等,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但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對教學內容的可理解度也存在很大差別。
(2)學習現狀
學習積極性差別較大,個別同學學習積極性高,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一般,還有個別同學基本無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差,但在教師引導和同學相互督促下可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
(3)心理特點
自尊心強,喜歡競爭;希望得到師長的關注和表揚。
2.教學內容
“可摘局部義齒的分類設計”是按照肯氏分類進行講述,每一類設計都分為兩部分:設計原則和設計舉例。本節內容要求學生熟悉或掌握,是知識體系的過渡部分,承前啟后,教學內容難度較高,要達到教學目標需要學生對已學知識有很好的理解和運用。
3.教師困惑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感到,本節內容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其他內容更差,對內容不易理解,教學效果不好,一直想在現有條件下探索一種更適合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設想
要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好是讓他們更多的參與教學過程,采取自主探究學習;針對學生在知識和學習態度上的差異性,開展分組學習,優帶中,中帶差,互相帶動;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學習競賽,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
三、教學實施過程
用講授法、圖示法、提問引導法等傳統教學方法總結每一類設計的原則。
教師從“設計舉例”中選一例進行示范分析。分析要點:肯氏分類的劃分——單側還是雙側設計——基牙及固位體分析——連接體分析。
分組討論和探究,并提出競賽規則。根據人數情況和學習現狀差異分為四組或六組,使每組的可比性相同,并保證每組都能有一個設計圖分析,且各不相同。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
開展競賽評比。教師根據分析示范,在每組中隨機提問五個同學各回答一個問題,每個問題總分是10分,共50分;每組推薦一名同學根據分析示范進行最后總結發言,總分也是50分;以上兩項分數相加是每組本次學習競賽的最后得分。
每位同學課下寫一份對本次課的心得。
四、教學反思
和以往傳統以講授為產的教學方法相比,這種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運用,能更充分調動更大范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每位同學都積極地討論、查書、向學習程度好的同學詢問,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分組討論可以使同學之間互相幫扶,建立了學習優者的威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同時使優者更優,差者也有所提高,達到全體同學共同進步。
學習競賽的開展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僅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使其由“要我學”逐漸向“我要學”轉化。
教學效果好。恰如其分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們充分體會到主動參與、探究發展、交流合作、樂觀向上的學習方法帶來的樂趣和幫助。也使教師體會到了教學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