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等學校已成為外籍專家來華就業的首選。目前,到高等學校任職的外籍教師人數逐年增加,對外籍文教專家的跨文化管理已成為一項重要日程。外國文化的進入,不可避免地與我國的文化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沖突,使得跨文化管理者焦頭爛額。
有一則趣談:一所國際公寓鬧火災,里面住有猶太人,法國人,美國人和中國人。猶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險箱,法國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國人則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國人則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這一趣談反映了一個事實: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價值尺度,道德規范和情感趣向。因此,當中西方員工在一起工作時,由于價值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文化沖突就成為必然。
筆者以一名從事高職院校跨文化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一些在管理實踐中產生的文化沖突事件,希望對你以后的管理有所幫助。
一、時間觀念的差異
事件一: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冬季運動會,不得不停課3天,但是由于工作的失誤沒將停課的消息告知外籍教師Peter。Peter老師照常用心地備課,并準時來到上課的教室。可眼前的一幕讓他無法接受,教室門緊鎖,打電話又被告知今天停課。他憤怒地找到了外語學院院長理論,并要求為他支付備課費用。對中國教師來說,遇到這樣的情況肯定會生氣,但是不至于向院長索要備課費用。
事件二:由于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在離主校區一小時車程的城市建立了新校區。部分教師需要做校車往返于兩校區間為學生上課,外籍教師也不列外。一次課兩小時,但是花在路上的時間也要兩小時,這樣一來大家意見就大了,Brandon老師非常氣憤,他要求:如果去新校區上課,就得減少總課時量或者支付往返路途的時間費用,但是中國教師基本能接受,大家都是為了學校的發展。
事件中Peter和Brandon會出現這樣的反映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時間觀念”差異造成的。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并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Aries曾經說過“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認為時間是天生固定的,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不可避免的一直存在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美國人通常都很固執謹慎地安排他們的日程計劃。一旦制定了日程計劃,他們就會按部就班地去做。如果沒有事先通知就擅自改變他們的計劃,他們就會非常惱怒并感到很不舒服。
在中國,人們注重整體,善于綜合性思維,因此趨向于采用多向時間制式。白野伊津夫說過“P-time文化下的人們通常不會全面地安排時間。他們會同時與多個人交談或同時做不同的事件。”“他們不認為既定的約會是固定不變的,因此他們通常會臨時改變計劃。對多元制時間文化的人們來說,時間是虛無的、無形的東西。”中國人在做事時注重審時度勢,行動的每一個步驟是隨著周圍環境隨機變化、臨時決定的,因而靈活性很強。也正因如此,中國人通常不會提前指定日程計劃,中國人在進行社交活動時提前預約的較少,即便提前計劃了約會或活動,也會因為特殊的事情,經權衡而取消計劃,不去參加活動。
二、價值觀差異
事件三:Paul是年齡接近60歲加拿大籍老師,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之前,他對中國的文化做過一些了解。外事辦小劉到機場接待他,看到Paul帶的行李比較多,并且年齡有大,小劉就很自然地想搭把手,可是被Paul以“I can do it by myself”拒絕了。小劉覺得很尷尬。到了學校,安頓好住處,小劉把鑰匙交給Paul,并提醒保管好鑰匙。休息兩小時后,小劉來找Paul,準備帶他去參觀校園和共進晚餐。小劉再次提醒Paul,帶好鑰匙。話剛出口,Paul就很不高興地說,“I am an adult. Please do not treat me as a baby”。這下小劉可真生氣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主動幫助別人是好事,為使別人不尷尬,即使不需要幫助也不會直接拒絕。而西方人比較看重個人的獨立性。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要“independent”,強調以子女脫離父母獨立生活奮斗為榮。西方人滿18周歲后,都要離開父母,自食其力,獨立生活。父母也不需要子女的供養,國家福利保險已經替他們解決后顧之憂,所以中國“四世同堂”的現象幾乎不存在。在他們看來,受人照顧往往被視為弱者。在給對方出主意或提建議時,不能使對方認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國人往往以出主意、提建議表示關心。
三、人生觀的差異
事件四:Robert和Sevgi是年過六旬的美國籍夫妻外教。學校為他們安排了三室一廳的公寓,并且配備了電視、計算機、熱水器、取暖器等生活必須品。在我們中國教師看來,這樣的待遇已經非常優厚,外教們應該很滿意。但是他們入住后,首先請來了粉刷工把房間進行了整體粉刷,購買了地毯和各式各樣的室內植物和裝飾品,更換了液晶電視、床墊、沙發等,一共花費了3萬多人民幣。經過一番精心的裝修裝飾,原來空蕩蕩的房間變成了溫馨的家園。
在中國老師看來,住的是學校出租房,而且是短期教學工作,何必花費重金來搞裝修裝飾,況且購買的家具飾品回國時都帶不走。而外籍教師注重的是生活的品質,他們活一天就享受一天。中西方教師人生價值取向的差異,反映了他們在生活態度上存在差別,中國人偏重精神享受,而西方人注重實用。
參考文獻:
\\[1\\]吳文英,周紅玲,王婷.高校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沖突案例分析.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24(9):145-146.
\\[2\\]韓銀燕,錢鑫.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方時間觀念差異對比.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9(4).
\\[3\\]Hall Edward 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 Anchor Books,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