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然而其他國家的人卻并不了解中醫,在他們的眼中,中醫充滿了神秘色彩,對中醫的療效也持懷疑態度。鎮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骨傷科主任許祥生出生中醫世家,他正是把中醫帶向國外,立志讓中醫走向世界的人之一。
將中醫形成文獻
許祥生出生于中醫世家,傳統家教的熏陶和父親的悉心引領,使許祥生自小立志修醫,跟著父親巡診問醫、濟世普善。掐指算來,許祥生從事中醫工作已近40年。
許祥生盡管繼承了世傳的中醫骨傷科技術,他深深知道,在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僅靠繼承傳統醫技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跟上現代醫學發展的步伐,做到學貫古今。于是他早在上世紀70年代起,就先后到上海中醫學院、北京中醫院等地進修,1985年又考入南京中醫學院。“這段時間對我而言是行醫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不僅有了系統的理論學習,更把原來掌握的知識作了分類、總結和梳理。”
通過不斷學習深造,他在掌握傳統中醫知識的基礎上,夯實了現代中醫理論基礎,對傳統中醫去糟粕、取精華的同時,吸納現代中醫理論的養分,逐步形成了以內服與外用藥相結合、手法與導引相輔佐的許氏傷科技術特色。
中醫雖然是中國的傳統醫學,但中醫很多是祖傳秘方,靠面授和口傳而延續。結合祖傳醫術和自己的親身實踐,許祥生利用現代技術把中醫形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文獻資料。他的《許氏推拿手法》、《推拿手法中力學原理的應用》不但形成了2萬多字的影像和文字資料,還先后翻譯出日文、德文和英文版,為對內教學、對外交流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向世界宣傳中醫
2004年,許祥生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交流訪問。當時,海德堡大學的校長弗朗希絲卡女士因為患腦梗塞后遺癥而身體半邊癱瘓,長期臥床不起,一籌莫展。許祥生到海德堡了解了這一情況后,跟校方提出愿意用中醫給她試試。他的想法受到校方的重視,校方也立即將許祥生的想法轉告了弗朗希絲卡,可是,弗朗希絲卡對此卻不敢相信。飽受病痛折磨的弗朗希絲卡最后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接受了許祥生的治療。許祥生針對弗朗希絲卡的癥狀,采用了針灸、推拿和中藥治療,兩個月后,弗朗希絲卡初步恢復肢體功能,這讓她大為震驚,想不到中醫會這么神奇。如今,幾年過去了,弗朗希絲卡一直從事教學工作,她親口說:“我的病西藥長期解決不了,想不到中醫解決了,中醫真神奇。”從此以后,海德堡大學的同行們對中醫都刮目相看。自此,“中醫真神奇”的故事也在海德堡這座城市流傳開來,人們對中醫又有了更多的認識。
此后,許祥生在海德堡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傳統醫學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和理論支撐,尤其是中醫相對于西醫在對慢性病調治方面的獨特優勢。許祥生的到來,讓海德堡的市民了解到中醫,讓海德堡的市民知道中醫確實很神奇。
鑒于許祥生的業績和表現,海德堡大學醫學院聘請許祥生為客座教授,這是該大學迄今唯一的中國中醫客座教授,許祥生還為此攻克了德語關。
近年來,許祥生代表二人醫甚至是鎮江市與多個國家開展了中醫方面的合作項目,使中醫越來越多地為世界所了解,越來越多地受到其他國家的重視。
用中醫技術攻克醫學難題
許祥生認為,中醫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貴財富,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現代的中醫傳人也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把中醫發揚光大。因此,許祥生將主攻方向選擇在如何提高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療效上。
小兒腦癱一直是臨床上難以攻克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早在1992年,許祥生就著手開展“小兒腦癱的臨床研究”。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他終于總結出采用針刺、推拿、中藥內服三步同治的療法,先后醫治了腦癱患兒100多例,總有效率達87%,使許多腦癱患兒重新站立起來,在省內達到一流水平。
1998年,他又開展了中藥促進骨折愈合的科研課題“消腫接骨糖漿口服加速骨折愈合”的研究,經過大量基礎研究及臨床實踐證實,能夠明顯加速骨折愈合,通過臨床近千例病例對照和統計,骨折愈合時間平均提前17.1天,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近年來,許祥生還開展了中醫治療老年性骨關節炎和小兒肌性斜頸等方面的嘗試,使許多老人甩掉了拐杖,孩子恢復了正常,小兒肌性斜頸治愈率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