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謂“異鄉(xiāng)”,乃“異國他鄉(xiāng)”。去年5月到11月,我和老伴在加拿大和美國住了半年。由于不會開車,大部分時間都只好“宅”在家里,雖然參加了幾次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式的隨團旅游,跑了北美的不少地方,但由于不懂英語,對這兩個國家的了解非常有限。盡管如此,其間有一些瑣瑣碎碎的見聞,還是給我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
北美的自然環(huán)境實在是好,而加拿大又甚于美國。我們因為參加旅游,曾從多倫多沿東北方向經(jīng)渥太華、蒙特利爾、魁北克,直至大西洋中的愛德華王子島,行程數(shù)千公里,沿途一直是連綿不斷的樹林;又曾從多倫多飛至瀕臨太平洋的溫哥華,從空中俯瞰了南部海洋般閃閃發(fā)光的五大湖和西部落基山脈與白云為伴的皚皚雪峰;最后再乘旅游大巴一路向東回到多倫多,又縱覽了中部牧歌情調(diào)的草原和現(xiàn)代化管理的農(nóng)田。我于是感嘆,這真是一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的國家。它的森林面積雖次于俄羅斯和巴西,但人均面積卻高達七點二五公頃,而且百分之九十為原始森林,歷來是世界最大的林產(chǎn)品出口國。它的東西兩大洋提供了豐富的水產(chǎn),其百分之八十五用于出口。它的人均耕地達到驚人的二點一四公頃,而農(nóng)民不足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點八,人均年產(chǎn)量卻達到八十噸,成為世界第四大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國。
這樣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當然同時也為動物們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環(huán)境;而更為重要的是,這里的人們對待大自然和動物的態(tài)度。兒子家后院有一棵較大的樹,我們嫌它擋了陽光,建議把它砍掉,兒子說這是違法的。自己家的樹尚且被國家保護著,更何況那些被視為國寶般的原始森林呢!而對于許多與人共同生活在這個大家園中的動物們,人們的基本態(tài)度不僅是不去驚擾,更不去虐殺,而且要懷著珍愛之心去保護它們,為它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久而久之,就形成北美許多動物的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不怕人,與人各不相擾,和諧共處。在兒子家的時候,我經(jīng)常抱著小孫女在門口看松鼠,它們在草地上嬉戲,在樹上蹦跳,甚至像開會一樣,聚集在屋頂上。有一次,大孫女在練習(xí)提琴,有一只松鼠就趴在后院的木柵欄上呆呆地望著她,孩子媽說:“它在聽你拉琴呢,說明你拉得好聽呀!”從此,每當孩子練琴的時候,就常盼望有松鼠來當聽眾。還有一次,我們在芝加哥大學(xué)的校園里漫步,卻見那些大樓間的草地和大樹上,竟有幾十只松鼠玩得不亦樂乎,根本不在乎那些小路上來來去去的大學(xué)生和教授們,包括這個學(xué)校“盛產(chǎn)”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我走到一只松鼠的面前蹲下來,興趣盎然地看它;它也靜靜地有點好奇地看著我,好像要說:“你這人怎么如此少見多怪呢?”
在加拿大落基山區(qū)旅游的時候,公路兩邊都拉起了鐵絲的柵欄,而每隔幾公里,就有一座像模像樣的天橋橫跨在公路上,專供動物們安全地過馬路。有一次,因為路邊出現(xiàn)了一只黑熊,旅游車特地停下來讓大家拍照,而這黑熊則神情自若地欣然接受,其風(fēng)度仿佛一個大明星,只是不會笑而已。在美國黃石公園玩的時候,旅游車前面突然出現(xiàn)了一頭野牦牛。它正在悠閑自得地逛馬路,對后面的來車置若罔聞,駕駛員們也只好跟著它亦步亦趨。于是這支奇怪的隊伍,就這樣足足逛了有五分鐘,更令人驚訝的是,幾輛車都沒有按一下喇叭,直到這位“牦牛大爺”盡興而去,駕駛員們才平靜地加快了速度。在新澤西,有一次女兒駕車帶我們回家,天已經(jīng)黑了,女兒突然驚叫一聲踩了剎車,只見車燈光照著一頭并不慌張的鹿,它也剎住了腳步,有點責(zé)怪地望望我們,就無所謂地回頭走進了樹林……
由于人們保護動物的關(guān)愛情懷,也由于人們的守法精神,我們在北美確實看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