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選什么專業好?
每年的火熱夏日,當高三的同學們在為如何選擇高考志愿發愁時,大學里有一些當年高考的佼佼者可能惴惴不安著。因為上一學年的考試成績出來了,又有幾門功課未拿到學分。這樣的事情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已不算是個別現象,甚至還發生過曾經的高考狀元因成績低劣被大學退學回家的事件。
一名去年畢業于計算機專業的男生說道:“高考填的志愿影響了我整個四年的大學甚至是未來的職業發展。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還是當初自己太迷信專業熱度和就業率了。當初填報高考志愿時,由于計算機專業很火,自己心頭一熱就報了。沒想到進入大學后,許多專業課程都讓自己很頭疼,尤其是一些有關數據庫和程序設計的課程,基本聽不懂。就這樣,四年時間很快過去了,盡管我也努力過,但補考記錄還是累計達到八門。”
一名大二醫學院學生,出身醫學世家,他的家人希望他學成后繼承父業,但該生不喜歡學醫,在填報志愿時曾與家人據理力爭,但最終屈服。可是土大學后非常不適應課程學習,今年掛科太多只能留級,
這些同學都是在進入大學后,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遇到了問題,那到底進入大學后的學生們對自己的當初選擇的高考志愿的專業的滿意度情況怎么樣呢?
曾有調查顯示,近三成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是不滿意或是不喜歡的:如果有機會重選專業,有六成大學生表示會另選專業學習。那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高比例的大學生不喜歡自己填報的專業呢?不喜歡的專業,當初為什么還要填報呢?
被調查的大學生中超過50%的學生是因為高考填報志愿時未對專業進行過深人了解,20%左右的學生只參考該專業在當年的就業率情況,還有部分學生的志愿是父母決定的。
職業規劃與高考志愿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樣的,比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制度、國家的教育升學政策和社會環境變化等等,但歸根結底我們能控制把握的就是我們自己,取決于我們是否已經為將來的大學生活和學習做好了準備。
大學志愿也許決定了你一輩子的道路,因此要慎之又慎。具體而言,填報志愿應該根據自身的“職業興趣、性格特點,能力傾向,以及學習成績”等因素,同時考慮各種外界因素,經過綜合權衡考慮,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所長的位置上,以便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所填報的專業與生活目標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高考志愿選擇的過程其實是追求最佳職業生涯的過程。
我建議同學們在忙碌于學業的同時,不妨花點時間來審視一下我們自己,回顧自己從幼兒園以來的學習和發展經歷,了解自己每個人生階段的目標,看看自己獲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在即將從高中轉入大學的過程中,自己應該準備什么。
從職業規劃與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高考志愿的選擇。
職業生涯發展理論把人的職業發展過程分為五個階段:①成長期(出生~14歲):以幻想、興趣為中心,對自己所理解的職業進行選擇和評價;②探索期(15歲~24歲):逐步對自身的興趣、能力以及對職業的社會價值、就業機會進行考慮,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或開始從事某種職業;③確立期(25歲~44歲):對選定的職業進行嘗試,變換工作到逐步穩定:④維持期(45歲~60歲):勞動者在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維持現狀,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⑤衰退期(60歲以后):職業生涯接近尾聲或退出工作領域。
我們高三的同學正處于探索期這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日趨成熟,需要對自己的興趣開始考慮和確定,學著對自己的能力進行界定,去認識自己的優勢和所擅長的能力。在探索期中,同學們即將脫離十幾年的基礎教育,開始進入專業化教育,此時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更明確的思考和實踐,并從自身職業發展的角度,對自己的高考志愿填報進行評估,進而與發展目標達成一致,動手了解自己
填好高考志愿需要我們同學們了解自己的興趣,確立自己的價值觀。
1.專業咨詢測試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專業咨詢機構或者專業網站的評價系統來對自己的興趣、職業傾向、價值觀進行一次測試,從一個比較科學系統的角度了解自己。常用的測量工具有:斯特朗興趣量表、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卡特爾16因素個性問卷(16PF)等。
2.自我挖掘
在這里我向同學們介紹一種比較簡便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興趣點的方法。準備四張白紙。首先在第一張白紙的上半部分列出你在中學時參加過的活動,比如參加過跳舞、唱歌或籃球等。然后在第二張白紙的上半部分列出自己的學習成績。包括自己學得比較好的功課成績,比如成績在90分以上或是80分以上的。還包括成績不是很好但是特別感興趣的功課。比如你的生物考得分數不高,但是你對這個課程特別感興趣。之后在第三張白紙的上半部分列出你曾經做過的跟職業相關的活動(當然這對我們高中生來說會比較欠缺),比如去過敬老院、參加過軍訓、參加過職業等級證書的考試、參加過一些大型比賽等與職業有關的實習、實踐活動。列好以后,在每張白紙的下半頁再列出與成績和實踐活動相應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比如,唱歌要求嗓音要好,表演小品要求有很好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的數學成績特別好,意味著你對數字感興趣、計劃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強、更傾向于做科學研究的價值取向。
三張紙列好后,我們要在其中劃出共通的元素。比如,邏輯思維方面與數學與科學研究、語言表達能力與外語與對世界強烈的好奇心。最后,將三張紙上都提到的共性的元素列到第四張白紙上。這總結出的興趣愛好、能力和價值觀就是你挖掘出的自己的特點了。
3.詢問他人
除了自我認識,我們還可以問問身邊的人,比如父母、老師、同學和朋友。看看在他們的眼中,你的興趣是什么,你哪些能力比較強,你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你是看重物質還是精神上的追求。
人生志愿與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就像是人生的志愿的預演,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人生志愿進行規劃,我的人生我做主。因此,這時需要我們排除一切干擾,去思索自己的理想,讓我們的高考志愿與人生志愿盡可能的貼近。如果這兩種志愿能夠相互吻合,那將會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