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硬漢形象:《老人與海》中的漁夫桑提亞哥,《打不敗的人》中的斗牛士曼努埃爾,《喪鐘為誰而鳴》中的士兵喬丹,《乞力馬扎羅的雪》的作家哈里,《一天的等待》中的小男孩尼克等,這些硬漢都如冰山一角凸現在作品中,他們的共同點是:堅強勇敢,能夠忍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折磨,以非凡的勇氣坦然面對痛苦和死亡,顯出一種重壓下的優雅風度。《殺人者》中的安德森不同于其他作品中的硬漢,海明威對他的用墨極少,讓他潛伏在其他人物中,深埋在冰山之下。讀者需要借助故事的背景和其他人物的映襯才能發覺他身上海明威式的硬漢特質。他的硬漢形象需要對作品深度分析才能躍然紙上,散發悲情硬漢的光芒。
一、《殺人者》中的人物
《殺人者》中共出現了九個人物:殺人者艾爾和麥克斯,亨利餐館的大伙計喬治,小伙計尼克和黑人廚子薩姆,兩名顧客,拳擊手安德森和他所住公寓的管理員貝爾太太。通篇由對話組成,故事的展開、人物的出現也是隨著對話的進展而鋪開。人物出場順序和講話次數如下表所示:
人物關系如下:殺手麥克斯和艾爾來到喬治餐館里奉命殺一個經常到此吃飯的一個瑞士拳擊手安德森。薩姆是這家餐館的廚子,尼克是店里的伙計,兩位顧客是在殺手等安德森來時來店里買食物的人。貝爾太太是安德森住處看房子的太太。
由上表可以看出安德森是最后出場的人物,從所占篇幅來看是次要人物。小說共有三個場景:喬治餐館——安德森住處——喬治餐館。安德森在第二個場景中出現。第一場景主要講兩個殺手在喬治餐館等待安德森的到來,結果落空便離開了餐館。這一場景為塑造安德森起了鋪墊作用,也為安得森的出場制造了懸念。
二、悲情硬漢安德森的塑造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西部一座叫薩米特的小鎮。一天傍晚,兩個名叫艾爾和麥克斯的男人走進了亨利快餐店。準備槍殺這個店的一位常客——拳擊手奧爾、安德森。他們把店里的廚師薩姆和小伙計尼克綁在廚房里,讓另一個伙計應對顧客,等待目標的到來。不巧安德森沒有出現。殺手離開后,尼克立刻去給安德森通風報信,得知安德森早已知道此事,但并不準備采取任何行動,他坐以待斃的行為讓尼克極為震驚和不安。
小說中的被殺者安德森已經徹底被掌控。他雖高大威猛,但在暴力和無序的社會中個體與社會對抗的只能是以卵擊石的結果,他清楚自己無處可逃,所以他選擇了用完全被動的方式去應對即將到來的厄運,用優雅的方式去坦然面對無力和無奈。他在困境中的選擇體現了海明威式硬漢的氣度和風度。他的形象在其他人物的映襯和他自己的言行舉止中豐滿和鮮活。
1.背景的襯托和情節的鋪墊
雖然海明威的小說都是脫水文字,從不交代社會背景,但讀者從脫水的文本中還是可以解讀出故事的社會環境和背景,觸摸當時的社會現狀。從《殺人者》中殺人者的戲弄和調侃店員的行為我們可以推斷他們是職業殺手,殺人這個行當已經成了他們輕松把玩的游戲。職業殺手隨意出沒在社會中,表明在這個社會生存沒有任何有安全保障。從店員喬治和薩姆的反應來看他們對殺人的暴力事件已經司空見慣,屢見不鮮。這從另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暴力無出不在。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被殺者卻泰然自若,與讀者的期望恰恰相反。安德森沒有做出任何反抗,他在坦然面對厄運的到來。這種人物與背景的反差凸顯了人物的無奈和悲情。
故事情節簡單,安德森在故事快要結束時出場。故事前面的敘述和發展為他的出場做了充分的鋪墊,也把讀者的期望調到了最高點。讀者從一開始就期望看到被殺者的出現,與殺人者一樣,讀者的期望最終落空了。當被殺者安德森最終出現在讀者面前時,他自然成了讀者關注的焦點,他的一言一行自然會被放大,他的形象自然被凸顯了。
2.人物的烘托
1)尼克和薩姆的反襯
《殺人者》的主要人物不是兩個殺人者,而是現場的目睹者尼克。尼克是三個店員里年齡最小的,也是最天真的一個。他涉世未深,樂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當殺人者離開飯館時,喬治讓他給安德森通風報信,雖然遭到薩姆的勸阻,但他還是毅然去了安德森的住處。尼克看到安德森時,安德森正和衣躺在床上。尼克眼里的安德森高大、壯實,是典型的重量級拳擊手的體格。這樣強壯的男人應該有能力去反抗外界對他的侵犯與傷害。尼克開門見山對安德森說了發生在喬治飯店的事,為安德森提供了有關兇手的信息,還提出幫他報警,建議他逃跑,這些想法都被安德森拒絕了。尼克因此極度忐忑和緊張,他無法也不能理解安德森的不作為的選擇。他和安德森的行為表現形成了強烈反差:一個極端冷靜和坦然,一個極端焦慮和不安。尼可的焦灼心態和行為反襯出了安德森無畏的英雄氣概。
除了尼克,飯店的黑人廚子薩姆對安得森的塑造也起了反襯作用。薩姆在小說中是個被動人物,也是殺人現場的親歷者。與尼可相比,他對這種暴力場面的反應已經建立了心理防護層,已經有了明哲保身的意識。薩姆在文中共說了九句話,全部是應答或回應的話語。在暴力面前他盡量回避。盡管他心里極不情愿經歷所經歷的一切,“I don’t want any more of that,”“I don’t want any more of that.”, 但在殺手面前他完全順從殺手的安排,絲毫不敢反抗。當喬治讓尼克給安德森通風報信時,他告誡尼克不要多管閑事。這些都說明他膽小怕事,面對殘酷的現實,他采取了躲避的態度,與安德森在面對殺身之禍時臨危不懼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反襯了安德森的硬漢形象。
2)貝爾太太的評價和喬治的決定
海明威除了用人物互相襯托來塑造人物外,還借人物之口直接呈現人物。貝爾太太是安德森住處的管家,在文中她發話7次,去掉4次首尾跟尼克的簡短問候和道別外,其他3次的話語內容都是有關安德森的,從她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安德森充滿了同情和關切。“I said to him: Mr.Andreson,you ought to go out and take a walk on a nice fall day like this, but he didn’t feel like it.”“I’m sorry he don’t feel well.”
貝爾太太對安德森的評價“He’s an awfully nice man.”、“He’s just gentle.”說明在她眼里安德森是一個品質高尚、溫文爾雅的紳士。貝爾太太是生活在安德森身邊的人,她對安德森的了解、觀察和評價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和可信度。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安德森的人品和人格。安德森越是完美,這個社會給予他的暴力就越能激發讀者的憐憫和同情,安德森悲情硬漢的特質就越是得到了彰顯。
喬治在文中對所發生的一切應對自如,沉穩老練,他顯然是這個飯店的領班,對尼克和薩姆有一定的控制勸和領導權。當殺人者離開飯店后,他讓尼可去給安德森通風報信。他的行為可以佐證安德森是個好人,是個應該營救的人,也說明喬治的正義感和良知還沒有完全泯滅。
總之,安德森的塑造很大程度依賴于其他人物的襯托。這種用人物塑造人物的方法節省了筆墨,是海明威冰山風格成因之一。
3.安德森的言行舉止
對安德森的塑造海明威不僅通過其他人物去烘托和映襯,還通過對人物的言行直接描述去展現。尼克見到安德森后,跟他有一場對話。讀者通過尼克的眼光可以看到被殺者安德森的狀態和處境。
海明威對安德森的狀態和處境通過“墻”這一意象得到了展示,形象地告訴讀者安德森處于無路可走、無處可逃的困境之中。“墻”讓人處于封閉的物理空間中,它堵住了光亮和希望,也堵住了外援的通道,往往是困境和絕望的象征。從尼克看到安德森到尼克離開安德森,安德森始終面壁而臥。在與尼克的簡短對話中,“墻”重復了六次,四次是明示,兩次是暗示,具體分析如下:
He did not look at Nick.(1)根據下文可以推斷安德森此時是面壁而臥。
He looked at the wall.(2)“wall”在這個場景中雖第一次出現,但因為加了定冠詞,可以推斷尼克一進門的描述“He did not look at Nick”暗含了“He was looking at a wall.”所以,這里的”wall”是第二次提到的“wall”.
Ole Anderson rolled over toward the wall.(3)
…he said,talking toward the wall…(4)
He looked at the wall.(5)
He did not look toward Nick.(6)這句話可以解讀為“He looked at the wall.”,推斷理由與(1)相同。
“墻“的六次重復就像電影或廣告里不斷出現的同一鏡頭或畫面,對讀者形成了強大的心理沖擊,它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讀者安德森處于被動和無奈之中。
然而困境中的安德森卻非歇斯底里、拼命掙扎的猛獸。相反,他卻泰然自若、臨危不懼,儼然一個優雅、有風度、有教養的紳士,在死亡面前他視死如歸,保持了人的尊嚴。安德森此時此刻的言談舉止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言談舉止指一個人的言語和行為,姿態與風度。安德森的言談舉止通過與尼克的對話呈現和展開。在這段對話中,安德森的語音語調平緩“He talked in the same flat voice.”,自始至終都保持一個姿勢,就是和衣躺在床上,面壁而臥“lying on the bed ”、“looked at the wall”,這種單一的肢體語言透視出他內心的坦然和堅定:他對厄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他在鎮定自若地等待死亡的到來。這種表現是大義凜然的男子漢氣度。
安德森與尼克的對話共10個話輪,其中安德森共發話2次,一次是尼克到來后他的詢問“What was it?”,一次是否定了尼克的種種猜測和建議后他主動說的一句“The only thing is,”he said,talking toward the wall,“I just can’t make up my mind to go out.I been in here all day.”,其他8次話輪中,他都是應答者或者回應者。從會話角色看安德森顯然是個被動者,他被動的言語行為說明他對尼克所講的已經沒有絲毫興趣,也不報絲毫希望,因為他對事態已經有了明確判斷。但即便尼克給他提供的信息和幫助是無用的,即便他處在絕境之中,他對尼克的到來卻絲毫沒有失禮,他兩次表達了對尼克的謝意,一次是在拒絕了尼克想提供更多有關殺人者的信息后“Thanks for coming to tell me about it.”一次是在談話結束時“So long.”、“Thanks for coming around.”,在這種極端情境中他的禮貌和涵養反而凸顯了硬漢身上的閃光品質:巨大的隱忍力和克制力。正是這種克制和隱忍彰顯了他的從容和淡定,顯現了他在困境中的優雅的風度。
在這番對話中,安德森的回答或回應都是否定或拒絕,安德森用了八個包含“no”、“not”否定句去應答或評價尼克所說的,拒絕尼克的幫助、建議和安慰,否定對事態判斷的其他可能性。否定句封殺了逃亡的各種可能性和希望,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個體在強大的社會暴力面前的無奈和無力。安德森只好選擇坐以待斃,平靜地等待死亡的到來,因為他清楚無論自己怎樣反抗都是徒勞,結局注定不可改變,與在其倉皇逃脫中面對死亡,還不如坦然面對死亡。這種死亡態度體現了困境中的優雅風度。
安德森的處境和他的言談舉止形成了巨大反差,這種反差恰恰體現了重壓下的優雅,體現了一個悲情硬漢的風度和尊嚴。他視死如歸的氣度從精神和心理層面已經勝了對方一籌,他再次印證了海明威的英雄觀“Man can be defeated but cannot be destroyed.”
三、結語
本文從不同角度剖析了《殺人者》中的一個次要人物安德森,揭示了這個人物的特質以及塑造方法,得出結論:安德森是海明威筆下的又一硬漢,這個硬漢體現了困境下的優雅的紳士風度,這個硬漢的塑造豐富了海明威筆下的硬漢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