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最早具有威信象征含義,起源于古希臘。戒指還作為印鑒簽名之用,是友誼、信任的象征。戒指可送給別人則表示聯合,例如在結婚典禮中的戒指。指環也作為公共事務的徽記之一,在這種場合它具有兩種象征性:威信與友誼。如教皇所戴的“漁夫指環”上刻著圣·彼得在小船上撒網。紅衣主教或地位略低者也帶有特殊標記的指環。而三個聯在一起的環,象征著三位一體。在與圣父之間的這種神奇婚姻里,卡脫林娜圣女以“基督新娘”的身份出現時,無論是成人的基督,或是坐在圣母膝上的圣嬰,都出現把一只戒指套在女圣徒的手指上。
套在一起的三個指環,每個環上都鑲著寶石(鉆石)的是威尼斯統治者柯西莫·美弟奇(1889
1464)的徽記。一只鷹抓著一個鉆石戒指,是他兒子皮埃羅·美弟奇(14141469)的徽記。“偉業公”洛倫佐·美弟奇的徽記是三根羽毛,也可能套在一個指環中。后兩種圖案徽記又為美弟奇家族的兩位教皇里奧十世與克里門特七世所采用。出現在美弟奇家族的徽紋盾牌上的扁圓形“球記”,一般是6個或7個,有時是11個,在“美弟奇宮殿”的門楣上有這樣的圓形樣板。
指環又稱戒指。“戒”禁戒之意,將指環戴于手指間,以示禁戒。故曰“戒指”。然而,要“禁戒”的又是什么呢?在《五經要義》中有這樣的記載:“古者后妃群妾御于君,作當御者,以銀環進之,娠則以金環退之,進之著右手,退者著左手,本三代之制,即今之戒指也。”《三余贅筆》亦根據《詩經》之注,而斷言戒指為上古的遺志:“世俗用金銀為環,置于婦人指間,謂之戒指。按《詩》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禮進御于君,女史書其月日,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按月辰,經期也)以金環退之;不御者以銀環進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無大小,經以成法。既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來矣。”這就是說,皇帝的嬪妃們在經期和妊娠期,戒絕天子的親近。這種行為,并非古人具有科學的、開明的見解,而是古人認為懷孕及經期中的女人,身體不潔,如男人與之接觸會有晦氣。這種出于迷信的動機,倒是在現代科學認為妊娠和經期應當避免性生活的行為有某種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