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國受壟斷財團操縱的政府機構和主流媒體,不會輕易將爆發經濟動蕩的風險告知社會公眾,更有可能采取“近而示之遠”的金融戰爭詭道,2012年初美國官方和主流媒體宣揚的所謂經濟復蘇輿論,很可能意味著截然相反的經濟危險因素正在加劇,就像2011年下半年的劇烈金融動蕩前夕的輿論誤導一樣。中國政府、金融界、經濟界和國有、民營企業,應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與美國輿論誤導截然相反的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 美國 輿論誤導 金融戰爭 有毒資產 債務危機
[中圖分類號] F1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2)02-0056-04
[作者簡介] 楊斌(1957—),北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一、美國經濟復蘇信息的虛假性
2012年新年伊始,美國官方和主流媒體又在宣揚經濟加速復蘇的消息,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數據,2011年12月美國新增加了20萬個就業機會,失業率下降到了8.5%,為3年來的最低水平。由于2011年8月美國爆發了嚴重金融動蕩,9月又發生了民眾廣泛參與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人們普遍對美國經濟形成了悲觀的看法,現在美國出人預料傳出經濟加速復蘇的利好消息,似乎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危險形勢已過去了。但是,筆者認為面對美國官方和媒體制造的經濟復蘇輿論,人們不應麻痹大意而應保持高度警惕,因為這很可能是美國經濟形勢發生更大動蕩的前兆。2012年將發生太陽活動劇變的“天災”或許是訛傳,但華爾街壟斷財團發動金融戰爭的“人禍”則必須防范。倘若中國的金融家、企業家和股民們不了解金融戰爭的嚴酷現實,就很可能不幸成為慘遭國際金融資本“剪羊毛”的犧牲品。
溫故而知新。人們不應忘記2011年初美國官方和媒體也曾大造復蘇輿論,美國勞工部宣布2011年2月美國新增加192000個就業機會。美國勞工部長索利斯稱這表明政府促進就業政策取得效果,美國政府和媒體則宣揚這表明美國經濟強勁反彈,復蘇步伐加快。對此,筆者曾撰文指出2011年美國面臨發生劇烈經濟動蕩的危險,美國官方和媒體散布的經濟、就業等方面利好消息,是為了掩護金融資本拉高出貨和延緩美元衰落制造的輿論煙幕。筆者還撰文詳細分析了美國增長、就業、物價等數據的破綻,官方統計數據之間存在的種種不協調和漏洞,指出美國勞工部統計失業下降數據與貧困饑餓人口增長數據相矛盾,沒有包括因絕望放棄尋找工作的人口,以及希望全日工作而只能找到半日工作的人口,即使是根據官方關于后兩類人口的數據重新計算,“經濟復蘇”絲毫沒有降低美國的實際失業率,特別是考慮到美國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將食品、能源排除在外,嚴重低估通貨膨脹率并影響到包含物價因素的經濟增長指標,美國上半年經濟增長很可能是負數。
2011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形勢果然發生了劇烈動蕩。美國官方后來將201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從1.8%,調低到微不足道的0.4% ,如此低的經濟增長率不可能支持就業大幅度增長,這就暴露了美國官方的就業增長數據是虛假的,蓋洛普等獨立民調機構根據家庭抽樣調查數據,做出當時就業大幅度下降的結論更為符合實際。
當前美國經濟面臨著比2011年初更為困難的形勢,出現了一系列更加不利于經濟發展就業增長的復雜因素,美國就業不可能在更為不利的條件下反而加快增長。當前歐洲債務危機的形勢遠比2011年初危險,歐洲國家經濟普遍疲軟不利于美國的出口和就業增長,2011年3月日本發生地震和核災難后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經濟由于調控通貨膨脹和房地產泡沫增速趨緩,美國很難在各大貿易伙伴增長趨緩時加快經濟復蘇。2011年底歐洲的債務危機惡化導致歐元衰落而美元升值,甚至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也因跨國公司撤資出現了反彈,非常不利于美國通過促進出口來實現就業大幅度增長。2011年初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尚未結束,當時美國經濟增長就已經下降到接近于零的0.4%,當前美聯儲因擔憂通貨膨脹尚未推出新的量化寬松政策,美國國會為控制國債危機要求政府削減財政赤字,無論是宏觀的財政還是貨幣政策都更加不利于經濟復蘇。美國各州政府也普遍面臨著財政瀕臨破產的艱難形勢,正紛紛削減預算開支并大幅度減少公共部門雇員數量,許多城市都裁減警察、教師、醫護人員等導致失業猛增,這種形勢下很難想象美國的整體就業形勢反而出現好轉。
美國統計專家約翰 . 威廉姆斯長期研究官方數據漏洞,他認為僅僅官方統計計算方法的兩個缺陷就低估了8萬多失業人口,隨著危機遲遲未見好轉越來越多的人因絕望放棄尋找工作,政府統計失業人數隨之減少恰恰反映了復蘇的虛假性,根據他的計算結果包括因絕望而放棄尋找工作的長期失業人口,2011年12月的實際失業率是22.4%,比較美國官方公布的8.5%高出2.6倍。2012年初美國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在香港特區政府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上也指出,美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下降到8.5%,反映越來越多的人因失望放棄了尋找工作,只有1/6的失業者能夠重新找到全日工作,這些情況實際上反映了美國經濟形勢的惡化。
筆者專著的《美國隱蔽經濟金融戰爭》曾指出,“對于通過常識和邏輯難以解釋的復雜國際政治經濟現象,唯有繼承并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傳統軍事智慧,將其視為美國的軟戰爭謀略才能清晰地洞察其中奧秘。孫子云:‘兵者,詭道也。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倘若人們從金融戰爭的獨特視角進行深入考察,就能識破美國金融壟斷資本為制造泡沫和提前出貨套利,蓄意散布的種種虛假理論、統計數據和媒體輿論的誤導,認清其制造泡沫性經濟復蘇和繁榮的種種假象,預見到危機爆發危險并采取措施防范沖擊避免財富損失”。 華爾街金融財團需要散布特殊的輿論煙幕來掩蓋其金融戰爭新攻勢。2011年12月據全球最大的財經通訊社彭博社報道,早在2007 年美聯儲就開始將高達7.77萬億美元秘密注資救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卻堅稱美國經濟的基本面良好并不存在金融隱患,結果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后伯南克被媒體評為最糟糕的預言家。現在看來他是在故意誤導輿論掩護華爾街金融財團拉高出貨,這一事實充分證明了筆者關于美國官方和媒體蓄意發布虛假信息,通過誤導輿論來配合華爾街掠奪財富的金融戰爭的論斷。
二、美國金融財團
在誤導輿論掩護下悄悄出貨
美國官方和主流媒體不會無緣無故地發布虛假信息,發布存在著種種疑點、矛盾的經濟、就業數據,預示著美國經濟出現了需要向世人隱瞞的重大隱患和險情。2011年上半年美國官方和媒體宣揚經濟、就業的利好消息時,美國股市也呈現不斷上漲的牛市態勢并屢屢創出新高,但是,筆者認為這是美國官方為掩護金融財團撤資散布的誤導輿論,美國股市高漲是金融財團為拉高出貨制造的假象。2012年初美國官方宣布就業大幅度增長的同時出現了股市反彈,這種現象不是偶然巧合而是股市暴跌災難前夕有規律性的預兆,有所區別的是2012年初美國的經濟形勢遠遠不如2011年初。當年美國股市價格不斷攀升的同時交易量也呈現放大態勢,吸引了共同基金、養老基金和美國民眾紛紛入市,筆者撰文指出這時金融財團在誤導輿論掩護下正悄悄出貨,表現為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出現暴漲,預示著金融財團操控的投機資金流向驟然發生了改變,就仿佛猛獸出山悄悄逼近新的獵物卻驚醒了敏銳的飛禽。美國股市暴跌前夕大財團持有很高的現金水平,養老基金、共同基金機構持有現金水平則跌到歷史低點,也反映出大財團已利用官方和媒體制造的樂觀輿論成功拉高出貨,廣大民眾持有的共同基金、養老金則被誘騙落入陷阱。
2012年初美國伴隨所謂復蘇的股市反彈卻呈現出新的特點,股市價格雖然反彈但交易量卻呈現出萎縮態勢,股票交易量大幅度下降了36% ,從2011年初的140億股跌落到90億股,這表明美國股市在經歷了2011年8月的劇烈動蕩后已元氣大傷,美國股市隨時可能出現比2011年更為嚴重的災難,除非美聯儲出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否則反彈將是短命的。而即使出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刺激股市反彈效果會更差,股市反彈時間將大大低于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半年多反彈。因此,中國投資者不應受美國所謂經濟復蘇的輿論誤導而大量收購美國資產,也不可認為2012年初許多國家的股市反彈就意味著全球牛市到來,應特別警惕美歐股市災難隨時可能飄洋過海影響到中國股市。華爾街在設置騙局做空美國股市的同時也很可能隨手就做空中國股市,特別是中國推出股指期貨市場已創造了大規模做空股市的條件,因此,中國應始終嚴格限制國際金融資本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特別應警惕高盛等有欺詐劣跡的公司買通有關方面獲準介入。中國股民應清醒地認識到全球牛市的時代已經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持續不斷的危機動蕩時代,這是因為華爾街發現利用危機武器發動金融戰爭要挾政府救市,能輕而易舉獲得上萬億美元的利益輸送,遠遠超過正常增長。因此,美歐將持續徘徊在危機震蕩、虛假復蘇和反復救市之中。但是,這種中小規模金融地震頻發的局面也不可能是常態,而是最終爆發更大的毀滅性金融地震的醞釀階段,除非世界各國人民覺醒并且聯合起來進行斗爭,共同挫敗美歐金融壟斷財團利用危機武器牟取暴利的金融戰爭。
據2011年10月美國廣播公司的民意調查顯示,華爾街、美國政府、主流媒體已成為深受美國公眾厭惡的“三大惡人”,美國官方和主流媒體正越來越失去社會公眾的信任,特別是在危機前誤導公眾購買瀕臨破產的股票、基金激起了公憤。倘若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和媒體缺乏對華爾街和西方媒體的警惕,放任高盛等善于金融欺詐的金融機構進入并擾亂中國市場,過于信賴西方官方機構和主流媒體發布的統計數據和分析判斷,不愿意發表、聽取同西方主流媒體有較大差異的經濟分析和預測,生怕背離西方主流媒體的流行說法遭到嘲笑或被視為異端,這樣就可能導致中國的經濟界、金融界很容易受到西方主流媒體的輿論誤導,甚至在殘酷的隱蔽經濟金融戰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并蒙受巨大損失,就可能被中國公眾視為美國“三大惡人”的幫兇。西方有一則寓言稱倘若有不幸的災難將要發生,一定要大聲說出來讓許許多多人都知道,這樣就可能形成壓力讓魔鬼放棄制造災難的想法。的確,倘若人們都保持較高警惕并采取充分防范措施,華爾街寡頭就難以出其不意地利用金融劇烈動蕩牟取暴利,這樣就很可能迫使其暫時放棄發動金融戰爭攻勢的計劃。
三、美國金融衍生品“核彈”引爆的
條件與危險
美歐銀行體系中隱藏的巨額有毒資產就像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突然爆炸并引起劇烈金融動蕩①。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曾披露歐盟委員會一份內部報告的數據,顯示歐盟區整個銀行體系的“有毒資產”數額高達25萬億美元,其規模龐大竟然相當于2006年歐盟區國內生產總值的183%。美國財政部“不良資產援助計劃”特別督察長巴洛夫斯基表示,未來救助銀行的總金額可能高達23.7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銀行也隱藏著巨大的有毒資產問題。 美歐政府對待銀行有毒資產的態度是回避、包庇,甚至還通過巨資救市將銀行有毒資產兌換成現金,這樣就意味著美歐銀行體系中的有毒資產問題將會越演越烈。從美歐銀行有毒資產遠遠超過國民經濟的規模,就可知道其來源不是實體經濟的生產、消費,而是虛擬經濟的金融投衍生品投機賭博壞債。西方媒體回避、忌諱談論金融衍生品以免暴露問題的根源,妨礙金融財團將巨額的金融衍生品賭債源源不斷兌換成現金。美歐的金融衍生品規模高達680多萬億美元,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高出近50倍,比全球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總和還高出10多倍①, 這就意味著即使全世界60多億人口停止任何消費活動,節省10年的全部收入也不足以挽救潛在的金融衍生品壞賬。2011年美國財政部貨幣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華爾街大銀行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數量比2008年危機高峰時還增長了41%。 美國銀行業持有金融衍生品的集中程度也不斷上升,高盛、摩根大通、美洲、花旗四大銀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比重,已從2009年的80%上升到2011年的95.9%,“大到不能倒”銀行將擁有更大的能力和利益驅動,先是制造金融危機,然后再以此為借口威迫政府注資救市,以金融危機為武器進行遠遠超過真實戰爭的財富掠奪。
華爾街大財團將金融衍生品視為金融戰爭武庫中的核彈,美國著名投資家巴菲特則將金融衍生品稱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為其泡沫破裂具有摧毀美歐整個金融體系的巨大能量,華爾街以此為籌碼要挾政府不斷投入巨額公共資金救市,由此掠奪財富的規模甚至遠遠超過發動兩次世界大戰。
美國金融衍生品“核彈”的引爆需要一定條件和誘發事件,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崩盤引爆了次貸相關金融衍生品核彈,導致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2012年可能引爆金融衍生品核彈的危險因素越來越多,新年伊始希臘債務重組談判破裂昭示著歐洲債務危機即將升級,美國標準普爾調低歐洲9國的主權債務信用評級更是雪上加霜。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真正危險不在于希臘等國家違約破產,而在于可能引爆破壞威力更大的信用違約交換(CDS)等金融衍生品核彈,其產生的乘數連鎖反應將對美歐經濟造成一系列的災難性影響,導致股市、大宗商品、期貨、外匯等各種市場發生劇烈的動蕩,大財團因事先知情則能從容誘多、做空并操縱各種市場暴漲暴跌,在實體經濟的眾多企業和廣大民眾蒙受慘重損失時獲取巨額暴利。高盛等華爾街大銀行都購買了巨額的希臘等國信用違約的衍生產品,擁有巨大的利益驅動為希臘等國主權債務危機推波助瀾,能從希臘等國的信用違約衍生品價格飆升中獲取超額利潤,但同時也意味著往相反方向下注的美歐金融機構將蒙受巨大虧損,甚至徹底破產并連帶將金融對賭的贏家也拖入困境,除非政府和美聯儲救市挽救金融賭債,否則贏家也無法兌現,這就是為什么高盛安插親信進入了美國政府救市機構的關鍵崗位,還安插親信擔任了友邦保險(AIG)、希臘、意大利等輸家的總裁、總經理,因為必須上上下下密切配合才能確保這場賭博騙局兌現而不被揭穿。這些事實還說明了為什么信用違約衍生品金額千百倍于被保險的債務本身,暴露出這類金融衍生品根本不能規避風險而是擴大風險的投機賭博工具。
美國可能引爆金融衍生品“核彈”的危險因素也越來越多,當年困擾銀行業的次級貸款壞賬如今已經蔓延到優質貸款,數百萬優質房貸客戶因長期停止支付月供而面臨住宅被強行拍賣。美洲銀行有200億美元住宅貸款已進入強制拍賣程序,比2009年3月增加了433% ,摩根大通銀行面臨強制拍賣住宅的貸款額也高達193億美元,比2009年3月增加了307%。美國許多城市有一半多的房地產已經變為負資產,也隨時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相關金融衍生品“核彈”爆炸。 與此同時,美歐政府和中央銀行挽救危機注資救市的能力卻大大下降。數年來美國政府為挽救華爾街的金融賭博壞債,猛增近5萬億美元國債包袱并超過了國會允許上限,通貨膨脹加劇也限制了美聯儲不斷推出量化寬松政策,從而導致2012年美國經濟爆發劇烈動蕩的風險與日俱增。受到壟斷財團操控的美國政府機構和主流媒體,不會輕易將爆發經濟動蕩的風險告知社會公眾,那樣就會妨礙壟斷財團提前撤資、做空并牟取暴利,如2007年美聯儲開始7.77萬億美元秘密救市時竭力宣揚經濟復蘇,伯南克也信誓旦旦宣稱美國金融體系不存在風險隱患,否則美國民眾就不會購買高盛正悄悄拋售的次貸有毒債券,中國知曉次貸危機升級風險也不會購買瀕臨破產的兩房債券,中國投資機構也不會收購即將暴跌的華爾街銀行、基金股票,中國股民們也會在滬深股指六千點高位上平安撤出避免虧損。顯而易見,美國官方和主流媒體為了維護華爾街財團的利益,深知更大危機到來將對各種市場產生巨大的沖擊,必然在股票、期貨、商品、外匯市場上悄悄布局時散布相反輿論,為謀求超額暴利采取“近而示之遠”的金融戰爭詭道,因此,2012年初美國官方和主流媒體宣揚所謂經濟復蘇輿論,很可能意味著截然相反的經濟危險因素正在加劇,就像2011年下半年發生劇烈金融動蕩前夕的輿論誤導一樣。中國政府、金融界、經濟界和國有、民營企業,應保持高度警惕并且采取與美國輿論誤導截然相反的(下轉第67頁)
(上接第59頁)風險防范措施,特別是應避免像2007年那樣與高盛等能預知并操縱市場的大財團進行對賭,結果非但未能對沖風險,反而在能源、外匯等金融衍生品市場上蒙受了慘重損失。
[參考文獻]
[1]Barry Grey.February Jobs Report Shows Tepid Growth in US Payrolls[J].Global Research, March 7, 2011.
[2]Paul Craig Roberts.Manipulating the Figures on US Unemployment: December Payroll Jobs Report[J].January 8, 2012.
[3]楊斌.美國隱蔽經濟金融戰爭[M].中國社科出版社,2010(8).
[4]新華網.美聯儲曾瞞天過海秘密向大銀行注資7.77萬億美元[OE/L].2011-12-07.
[5]程恩富,楊斌.西方金融和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生存和發展的影響[J].紅旗文稿.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