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是一樣的,她天不亮起床,給家人弄早餐,手腳麻利地收拾停當,關水關電關煤氣,準時出門,上班。
每一天都一樣,7點多到崗,作為班主任,帶一點清晨新鮮的微笑,等待、迎接班上的孩子。
每天都一樣,7∶50分,開始例行晨檢,男孩子女孩子,高個的矮個的,住得近的住得遠的,昨天測驗得高分的或是低分的……一個一個,都到齊了么?情緒穩定不?身體好不好?
缺一個兩個學生,是常有的事。遲到?生病?家有特殊情況?要問清楚才放心。每次都一樣。
這天,她的班上有個孩子缺課,布置完晨讀,她走出教室,走廊上,另一女老師向她走來,她班上,也有個學生沒到。巧的是,沒到的學生,竟是姐弟倆。
學校一個不缺地存有學生的詳細檔案,包括家庭住址、家長電話等,立即聯系、尋找。
電話沒人接,家長聯系不上,叫上一位有車的老師,往學生家的方向,沿路找尋,先排除交通事故。
到學生家,敲門不應。聯系學生母親工作的商店,店長說:奇怪了,這名員工從不遲到,今天卻尚未到崗,自己也正找她。
過程中他們果斷采取很多措施略去不表,只說結果,驚險又令人欣慰,煤氣中毒的一家三口得到及時救治,死里逃生。
她們很有責任心,她們很有愛心,最重要的是,這只是她們平常的一天,這一天沒有任何特別。
要是所有幼兒園老師都有這樣平常的每一天,就不會發生幼兒在接送車內滯留一整天窒息而死的悲劇了。
要是所有小學老師都有這樣平常的每一天,就不會發生小孩子被高年級學生欺負嚇得逃課數日、家長老師兩不知的事情了。
要是所有中學老師都有這樣平常的每一天,就不會任由少年沉湎網吧玩得天昏地暗、發展到沾上網癮的棘手局面了。
值得說明的是,因為一起意外忽然成為“最美”學校的浙江衢州衢江四小,地處城郊接合部,破舊的校舍,挨著鐵路和村莊。500多名學生中,近400名為農民工子弟。基本上,沒人會擇校而來。
陳迎春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