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二級黨校應圍繞“一本二主五性”的人才培養理念,其內涵建設包括:擴大二級黨校的功能和培訓的范圍,健全網絡課堂,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理論+情感+實踐”的模式,最終實現其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 二級黨校 內涵建設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219-02
金陵科技學院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自2007年開始實行二級黨校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27期二級黨校培訓,共計培訓了6000余名黨校學員,較好的實現了讓黨校走近學生,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學習黨的知識,接受黨史,黨性的教育,使黨校成為廣大青年學生感受組織關懷的溫馨家園的目標。但我們也看到,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工作中仍有一些不足和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下面筆者就自身的工作實際從四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思考。
1 二級黨校需擴大其功能和培訓范圍的建議
目前由于我校各學院分管黨校培訓的老師一般由輔導員兼職,由于人力、財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原因,接受黨校培訓的學員一般由積極分子或重點發展對象組成。而實際上,學院二級分黨校是高校的基層黨校,面對的是廣大青年學生,它不僅有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的功能,更應該有吸引廣大青年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作用。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成為大眾化教育,黨校也應實現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這是大力在高校學生中發展黨員的需要,也是廣大青年學生的需要,二級黨校應該在更寬的層面上,向更大范圍的學生敞開大門。
筆者認為,學院的二級黨校應從單一的一級模式向靈活的二級模轉變。首先,將學員化整為零,由遞交入黨請書還未被確定為積極分子的學員組成初級班,教育培訓內容主要為黨的基礎知識教育和入黨動機的教育。此類培訓可以仿照信息技術學院的網上黨課或講座的形式進行,也可以與青年馬克思主義學校的活動相結合,也可像商學院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黨章學習小組的學習。同時,初級班的成員還應包括一部分綜合素質不錯可能在思想上還沒有強烈的入黨愿望,但是愿意了解、學習黨的知識,接受黨的培訓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也應該成為黨校培訓的對象,通過黨校加深他們對黨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入黨意愿。
其次,二級黨校應設立中級班,其成員由入黨積極分子級成,學習內容主要是進行黨史和黨的知識體系學習。最后,由學校黨委統一組織對預備黨員進行高級班的培訓。二級黨校與一級黨校如何在層次上遞進、內容上完善也是一個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
在目前的情況下,由于各二級黨校的經費有限,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優化資源,筆者認為各學院之間的黨校應該相互開放,共享培訓資源,互相接納對方學員。各學院應當尋求兄弟學院的扶持,在一些共性問題上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如網上黨校的建設尋求信息技術學院的幫助;又如在黨課書本的使用問題上,由于書本內容更新速度較快,使用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年,而各學院的二級黨校每年只舉行一至兩次,如果將幕府校區、江寧校區的黨課書本進行資源的共享和統一的管理,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成本的開支。
當然,這一切的設想都離不開學校黨委的支持。作為學校的一級黨組織,需要統一對初級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規范二級學院的黨校模式,并加強對各黨總支業二級黨校開展情況的督促與考核,確保各黨總支業余黨校有效開展。
2 二級黨校應健全網絡課堂的建議
完善黨校網絡化教育系統,提高黨校的信息化教育程度,使黨校的教育培訓活動不再依賴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不再局限于特定學生,任何學生都可以隨時自主學習,這樣既可以緩解師資緊張、教室源不足等問題,又可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增強普通同學對黨的了解。通過這些陣地的開辟,可以拓展高校黨校的教育領域,擴大高校黨校黨性教育的覆蓋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目前,我校的信息技術學院已成功舉辦了網上黨校,其網上黨校的內容包括:動態信息、理論陣地、入黨程序、網上黨課。今后,各二級黨校也應當建立網上師生互動的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開辟黨校專題網站,提供黨的知識查詢平臺,開展同學們喜愛的豐富多彩的網上活動,建立網上公示平臺和“黨員接待室”專欄,以及開放紅色電影和歌曲等,加大同學們的點擊率,提升同學們對專題網站的興趣。
3 二級黨校應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的建議
作為新升格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我們的學生管理模式近年來發生了重要的轉變。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應當貫徹于整個教育過程中,因此怎樣在二級黨校培訓中發揮教師黨員的主導作用,學生黨員和黨校學員的主體作用,真正挖掘學生的潛能是我們每一位黨務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園藝學院在黨校培訓時,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成立由學生黨員組成的學生黨校組織部,納入到黨校的管理體系當中,形成一個由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全方位、立體化的管理網絡。學生黨員參與到黨校的報名審核、黨校的日常考核、黨校活動的策劃和組織、黨校各項成績的核定等方面。同時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黨校指導老師的工作量,同時因為組織部的成員本身是優秀的黨員,能夠緊密地聯系學員,能針對學員實際策劃出學員們喜愛的活動。這樣不僅保證了黨校工作的正常開展,而且發揮了黨員先鋒作用,更保證了黨校的秩序。
4 二級黨校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理論+情感+實踐”模式的建議
目前不少學院二級黨校在教學問題上存在著一種“兩難困境”,即一方面大部分接受黨校培訓的學員們不喜歡傳統的會議形式和課堂方式,另一方面學員們渴望參加組織生活并不間斷的接受黨校的培訓。有關調查問卷也表明,在二級黨校培訓中有近50%的同學對于社會實踐尤其實志愿活動的興趣挺大,并且認為更有教育意義;有35%的同學認為觀看教育影片這種學習形式效率更高。只有15%的同學認為講座式的學習形式效率更高。因此,如何改進教育內容,提高教學的效果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目前黨校的培訓的學員絕大多數是“80、90新生代”。作為這一代的大學生學員,他們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因此,二級黨校的教師在黨課教學內容上需要精挑細選。針對“80、90新生代”大學生學員普遍關注現實的特點,二級黨校的教師在黨課教學內容除了選擇必要的黨知、黨建理論外,要更多的介紹和講解黨的新知識、新理論。要讓學員們知道黨的理論創新和自身建設是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而發展變化著的。這一時期有著“新的偉大工程”之稱的黨的建設理論也發展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除了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傳統黨建研究領域外,有關執政能力建設、中外政黨比較研究、黨內監察機制、黨的青年干部培養等新問題顯的越來越重要。上述新知識、新理論的教學可以引起學員的普通關注,提高黨課的教學質量。
除了理論教學內容的創新外,我們應當更加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的神培養。因此,我們應該增加學時,創新形式,加大投入黨校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增強黨校教育實效的必要環節,注重社會實踐,堅持開門辦學,把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員接觸社會。
如園藝學院將黨課培訓時間延長至3個月,將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與黨校的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覺悟、能力和實踐,要求學生主動去了解社會,關心民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在黨校較短的教學時間內,真正從思想上認同黨,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些兄弟院校也將黨校的社會實踐與社會相連接,實現校企共建,學校與社區共建等模式讓學員們走向社會,一方面加深了學員們對黨和國情的了解,有助于他們提高認識,明辨是非;另一方面,學員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擴大了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筆者認為黨校的社會實踐內容應包括政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的基本理論教育、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及科技文化服務等。各二級黨校應當積極探索校內社會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專業社會實踐與黨校社會實踐相結合,黨建社會實踐與團建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加強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二級黨校應當圍繞不同的社會實踐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實踐形式,如參觀考察、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等。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二級學院黨校(即二級黨校)的教育模式,順應了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需要。但是,如何充分發揮二級學院黨校在學員教育培訓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二級黨校辦靈辦活,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除了傳統的建黨對象培訓外,還需要我們黨務工作者去不斷地去拓展二級黨校的工作內涵,只有這樣,我們的二級黨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才能更好的落實“一本二主五性”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只有這樣,我們的二級黨校才能真正的辦成具有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二級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