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應用于歷史教學中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但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最大限度的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達到輔助教學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 歷史教學 優勢 作用
中圖分類號:G5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172-01
由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優越性,因而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從而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當前課堂教學的一大變革。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有明顯的優點,也存在著問題。
1 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優勢
“多媒體”一詞譯自英文。Multimedia,指這樣的一個計算機系統:交互式綜合處理多種媒體情息一文本、圖形、圖像和聲音等,使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具有交互性的系統。與普通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以下優勢。
1.1 直觀性
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歷赴知識的特點是一度性即一去不復返,借助多媒體直觀教學,努力再現過去歷止的生動情景,為學生直接觀察和認識過去塑造了有價值的形象,從而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歷史知識。
1.2 圖文聲像并茂
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情境復現法是歷史教學的基本方法之。歷史教學中,運用各種歷史資料復現情境,或創設情境,將學生置于某種特定的歷史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教學效果。在這方面多媒體技術有明顯的優勢,多媒體功能齊全強大,采用某種多媒體軟件把歷史圖片、照片、地圖、文物、電影和錄像等制成歷史教學軟件,復現或再現歷史情境。
1.3 大信息量,大容量性
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_教學效率。多媒體容量大,可以存放大量的信息數據;兼容性強,它可以把照片、各種圖片、動畫、VCD,電影和錄象帶等轉換為計算機數據存儲在計算機硬件,“特別是windows軟件能夠同時執行多項任務”。如在講《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艱苦斗爭》時。先播放歌曲《南泥灣》,然后展示一些根據地相關的圖片,這樣的學習環境下,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2 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2.1 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贊克失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的求知欲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都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景,變動為靜,變抽象為具體,可以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教師原本枯燥的講解、干巴的歷史概念活起來,生動而迅速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引發學習興趣,誘發強烈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例如在探究學習《對外開放》一節課時,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鄧小平實行和堅持改革開放政策所做的偉大貢獻,我利用課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學生低聲跟著伴唱的同時,屏幕展示下列幾個問題(1)歌詞中的老人指的是誰?舉例說明他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貢獻有那些?(2)第一個“春天”和第二個“春天”的含義備是什么?(3)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學生的思緒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開放時代,同學們仿佛看到了鄧小平揮手微笑的偉大主姿。在伴唱聲中使課堂氣憤達到了高潮,欣賞完歌曲后,經過幾分鐘的熱烈討論,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同學們對這節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2.2 運用多媒體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歷史課教學中。教師要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靈感。在講解課文時,采用多媒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聲音,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歷史真諦。如:我在教《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時候,考慮到學生比較難于把握持的主題。于是采用多媒體循圖入文:讓學生觀看當時的改良蒸汽機及用蒸汽機做動力的火車和輪船。同時,播放蒸汽機火車開動時的轟鳴聲,用形象的圖像和富于感染力的聲音去調動學生感官,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然后,以此為背景,讓學生去感悟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2.3 運用多媒體可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量,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
運用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課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揭示給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大大擴充了信息的傳遞量。尤其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視自己不同的需求獲得認知的滿足。有些教材內容豐富,課時較多,所學知識比較分散,在總結課上,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化零為整,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揭示給學生,形成整體認知。如:世界歷止《資產階級革命》這一總結課中。把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起爆發的原因、導火線,標志性事件、重要文獻、歷史人物及歷史影響進行類比整合。媒體手段這種密集形的信息提供,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認為內己各有收獲的同學達83.5%
2.4 運用多媒體可以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
若單靠教師一人在臺上講解。竟管使盡混身解數,由于受自身表演難以完全將情感表達出來。因而學生總是覺得課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運用多媒體,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的直觀性,聲圖并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專業演員表演的逼真,以及歷史事件的真實再現,使枯燥的理論和事件規范具體化,將學生的情感細胞都調動了起來,學生就會隨著故事的情節而緊張、嚴肅,時而拍手,時而深思等。他們的喜怒哀樂得到盡情的宣泄后,進而從中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就能很好地避免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綜上所述,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已經在世界許多國家普遍應用并被證明是切實有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尤其對歷史教學,它更是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線,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觀古今于一瞬”。能較好地解決歷史的過去性,使“死”去的歷史在學生而前“活”起來,減輕學生學習歷史的難度,激發學的學習興趣。只要我們確好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多媒體立足于教學需要,為教學同的服務,為素質教育服務,歷史教學現代化手段的應用前景將無限廣闊。